<b><font color="#b06fbb"> 接前篇:《翠湖冬影(上)》。</font></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七、徜徉竹林岛</font></b></h1> <b> 竹林岛,这个位于翠湖东北面的神秘角落,如今已成为竹类植物爱好者的天堂。清光绪进士陈荣昌和清末状元袁嘉谷,都曾为这里的翠竹留下诗篇。2011年,热心企业捐资重建,使这里成为了一个竹类植物观赏园。</b> <b> 以前,曾深度游览过这里;这次,则没有向纵深游览。</b> <b> 徜徉中,不时有观光车往复穿梭于竹林之下,孩子和大人们的欢声笑语,荡漾在微风竹韵当中。</b> <b> 这里的建筑别具一格。</b> <b> 这里的花木也幽深淡雅。</b> <b> 这里还坐落着翠湖生态文明展厅,看见大门紧闭,似乎当日没有开放。</b> <b> 昆明市自来水历史博物馆。</b> <b> 隔湖望去,可见一尖塔矗立岸边,塔身还围着由万千朵红花组成的鲜红领带,在碧水、蓝天、花树、绿植的映衬中,显得格外壮观。</b> <b> 游人称她为玫瑰塔,代表着翠湖的浪漫。</b> <b> 这幅图片的右下角,其实有个标识介绍,当时没看到,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但看不清是不是叫红枫,扫码也没扫出结果。</b> <b> 透过垂于地面上巨大领带的一角,看到郁金香花饰也是那么鲜艳、壮硕,不同凡响。</b> <b> 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玫瑰塔周边还簇拥着正在迎春绽放的多种梅花。因游客实在太多,加上没带相机,挺难拍出梅花特写。能用手机举过头顶,拍出个概貌,已令我十分满足。</b> <b> 黄腊梅。</b> <b> 除了梅花,竹林岛上的银杏树也十分漂亮,信手拍下感觉也挺养眼。</b> <b> 这棵虬髯盘曲的树木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恍若一棵大盆景矗立在大美天地之间。</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八、徊 行 “两 堤”</font></b></h1> <b> 翠湖不是很大,总面积21公顷,其中水面有15公顷。两道长长柳堤呈“十”字交汇于园心,把全湖分而为四。南北横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美韵修筑;东西纵堤叫“唐堤”,于民国年间云南总督唐继尧修建。两堤交接处,是湖心小岛,以湖心亭为主轴,构成中心游区。</b> <b> 多次游览翠湖,概知全湖一二,且因我的体力尚在艰难恢复之中,故我们没有细逛更多景点,而是以唐堤、苏堤为线,由东北向翠湖南门逛去。</b> <b> 这一路不仅鲜花漫路,而且游人如织。</b> <b> 1、湖面彩饰。</b> <b> 2、彩车复转。</b> <b> 3、行进随拍。</b> <b> 4、湖边树影。</b> <b> 5、林语草堂。</b> <b> 6、湖心角楼。</b> <b> 7、路边花饰。</b> <b> 8、阮堤碑刻。</b> <b> 9、南门留影。</b> <b> 游人实在太多了,拍张留影也很不容易。</b> <b> 翠湖南门的楹联内容是:“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 。该联取自滇中诗人郭文的《太华寺》,本是描写在五华山眺望滇池的景象,因翠湖也在五华山附近,大得寺双塔也在旁边,名句移刻,古来有之。</b><div><b> 书写这幅对联的,是清末特科状元袁嘉谷。“浩然的湖势仿佛可以将大德寺双塔浮去,再将五华山簇拥而来”,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手法,将五华山、大德寺写的“活”了过来,既气场十足,又描写出了翠湖周边的地理环境。 </b></div> <b> 袁嘉谷是云南石屏人,22岁应科试,23岁应优贡试,又应乡试,因常列榜首,被学友尊为“课(考试)王”。后来,袁嘉谷先生在306人参与的特科考试中魁夺第一,弥补了“云南不点状元”的空白。他曾任云南省立图书馆馆长、云南第一所大学私立东陆大学(即今云南大学前身)的国文教授;晚年,他结庐翠湖,自辟一园,名“树园”,堆土为山,名“金钟山”,盖一小亭,名“课经亭”,又种些花草菜蔬以赏心悦目。并以“园愈狭,心愈惬;园愈隘,身愈泰”自勉。</b> <b> 10、出园。</b> <b> 路边车塞人挤。</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九、富士店赏影</font></b></h1> <b> 路边坐落着云南省民主党派团体办公大楼,其旁还有一个印象.富士(翠湖店),儿子和我被店中养眼图片所吸引,立马驻足,惬意观赏。</b> <b> 该店组织的活动还真是不少。</b> <b> 影展更是漂亮。</b> <b> 店中、店前留影。</b> <b> 蹭拍。</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十、取 车 途 拍</font></b></h1> <b> 过街天桥。</b> <b> 俯拍五华区青少年宫。</b> <b> 下桥。</b> <b> 西驿酒店。</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尾 声</font></b></h1> <b> 返程还想到福保半岛看看油菜花开,但导航给我们导到了一个钓场,根本不让他人进入;而附近仅有一块极小的油菜花田。</b> <b> 从钓场大门处折返。</b> <b> 在小油菜花田的随拍。</b> <b> 中途又经过另一处花田,面积不小,但花开不茂。</b> <b> 还有一人在花田路边,边放银蛇风筝、边听大喇叭音乐,百无聊赖的我们,信手录下了现场画面。</b> <b> 上高速返程。</b> <b> 注:本篇选用的乐曲《翠湖春晓》, 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聂耳根据云南昆明洞经音乐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表现了昆明翠湖春回大地,万物生长的景象。</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完。</font></b></h1> <h5><b><font color="#167efb">五指山森林湖摄影视界 无求</font></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