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可可托海留下难忘的记忆后,我们在整洁宁静的边陲重地富蕴县城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清早便驱车南下,奔向下一个目标,S101公路。</h1><h1> 车行约500来公里,在接近乌鲁木齐市时,天上下起了大雨,这也是我们本次出游以来遇到的第一场也是唯一的一场大雨。</h1><h1> 由于夫妻二人退休前都不止一次来过乌鲁木齐,我们就没有进入市区,而是选择了距S101公路的起始端仅有咫尺之遥,位于乌市沙依巴克区的西山农场,在地处兵团第十二师辖区内的宾馆过夜。</h1> <h1> 新疆 S101 公路,也叫国防公路,起点在乌鲁木齐市南 20 余公里的 216 国道西山农牧场岔口,终点是乌苏县的巴音沟,与大名鼎鼎的独库公路交汇,全长约 300 公里。公路修建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当时主要是为了备战备荒,防止苏联的袭击,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天山公路。</h1> <h1> S101过去因年久失修,路况极差。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升级改造,现已是全程柏油路,沿途丹霞、峡谷、草原、雪山、湖泊等连绵不断,风景绝美。随着新疆旅游的大热,久藏深闺人未知的S101公路声名鹊起,被誉为“天山地理走廊”、“小独库公路”,吸引越来越多的自驾游客到此一探究竟。</h1> <h1> 雨下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出现在号称“S101起点第一景区” - “亚洲大陆中心”售票处的门口。</h1> <h1><b>亚洲大陆中心</b></h1> <h1> 从售票处到“亚心”开车大约不足3公里,就到了景区的大门,由于天还下着雨,停车场空空如也,没有一辆车,好心的门卫打开路障,示意我们可将车开入景区,临近亚心标志塔停车,省去了不少的冒雨步行。</h1> <h1> 亚洲大陆中心是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约30公里处的永丰乡,其坐标为东经87°19′52″、北纬43°40′37″。</h1> <h1> 199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会同相关专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测定了该位置,并经过权威专家组评审通过,当时仅立了一根木桩子作为“亚心”的标志。</h1> <h1> 1997年,亚心地点标志的木桩子变成了标志塔,塔高18米,由四根方形立柱组成,四面均为“A”字型,代表亚洲英文单词“Asia”的首字母,寓意亚洲之心。</h1> <h1> 这个巨大的锥形吊锤直指“亚心”。</h1> <h1> 插在八卦图中心的钢桩,就是亚洲地理的中心。</h1> <h1> 石碑的背后,镌刻着介绍亚心的碑文。</h1> <h1> 离开亚心,我们沿S101西行,硫磺沟的丹霞地貌开始显现,预示着我们将进入百里丹霞。</h1> <h1><b>硫磺沟丹霞</b></h1> <h1> 可惜好景不长,刚过了头屯河桥,还未深入丹霞地段,就遭遇了封路,执勤的交警告知,前面因塌方已断路多日,何时通车还遥遥无期。交警将我带到路边的大幅地图牌前,讲解绕道G312去呼图壁,再返回到S101,游S101后半程的路线。</h1> <h1> 无奈,我们只好按照交警的指引绕行,S101前半程最美的百里丹霞路段,我们与其失之交臂,心中颇感郁闷。</h1> <h1> 这一绕就是200多公里,几经周折,才走上了与S101相连的X160公路,回到S101已是133公里处,东半段的景观统统被错过。</h1> <h1><b>绕路随拍</b></h1> <h1> X160是连接G312与S101的县道,沿途景色不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算是对我们错过百里丹霞的补偿。</h1> <h1> 雨过天晴,蓝天白云,我们郁闷的心情也逐步好了起来。</h1> <h1> 塔西河风光</h1> <h1><b>重回S101公路</b></h1> <h1> 上了S101,公路在天山北坡穿行,路边壮丽的山景随着道路的延伸不断地变化。</h1> <h1> 远处的山顶已出现积雪。</h1> <h1> 不远处,肯斯瓦特水库在望。</h1> <h1><b>肯斯瓦特水库</b></h1> <h1> 紧邻S101的肯斯瓦特水库是玛纳斯河流域最重要的控制性水利工程,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位置。库区如翡翠镶嵌在群山峡谷间,纯净洁美如画。</h1> <h1> 水库大坝高 129.4 米,是新疆在 8 级地震区建设的最高大坝,库容 1.88 亿立方米,装机容量 10 万千瓦。</h1> <h1> 2021 年玛纳斯县在肯斯瓦特水利枢纽旁兴建肯斯瓦特景区,景区内规划了索道、秋千、玻璃栈道、及水上项目等娱乐设施。</h1> <h1> 肯斯瓦特水库全景,7张图片接片。</h1> <h1> 航拍肯斯瓦特水库</h1> <h1> 图片的左下角为肯斯瓦特水库游客中心,我在那里放飞了无人机。</h1> <h1><b>沙湾鹿角湾旅游区</b></h1> <h1> 沙湾鹿角湾旅游区是S101公路上的一处绝美高山草原景区,位于天山北坡,因地形形似鹿角而得名。</h1> <h1> 雪山、森林、草原、溪流是沙湾鹿角湾的标志景观。尽管天气阴沉,但远处积雪的天山与近处浓郁的秋色同框,依旧抓人眼球。</h1> <h1> 过了沙湾不久,我们就拐上了通往安集海的岔路。这些年来,我看过不少安集海的照片及视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将安集海列为我此生必去之地,本次自驾终于如愿以偿。</h1> <h1><b>安集海大峡谷</b></h1> <h1> 安集海大峡谷,别称红山大峡谷,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沙湾市安集海镇以西的天山北坡。<br></h1> <h1> 令我们惊讶的是,这里竟然是一处野景,在公路靠近峡谷一侧拉着铁丝网并警示不要靠近峡谷,但前来的游客无视禁令,从铁丝网的空隙钻进钻出,我们也照此行事。都是奇景若得祸!</h1> <h1> 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安集海河,冲出天山峡谷,在天山北坡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冲积扇。河水在在安集海镇附近的平原丘陵地带,切出万丈悬崖绝谷,谷壁近乎垂直,断面如刀削斧劈,底部河床蜿蜒,两侧冲沟密布,形成壮观的“大地裂痕”。</h1> <h1> 我在崖边放飞了无人机,红衣者,本人也。</h1> <h1> 峡谷因不同年代的沉积岩层(含矿物质差异)呈现出红、灰、黄、绿等丰富色彩,宛如“地质调色板”。</h1> <h1> 落日余晖穿过云层,斜射在峡谷的侧壁之上,将色彩渲染的更为绚烂。</h1> <h1> 毫不夸张地讲,安集海大峡谷是我见过的最具华彩、最令人震撼的峡谷,没有之一,包括享誉世界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h1> <h1> 随着夕阳西下,失去了光线的助力,大峡谷暗了下来,色彩不再艳丽,我们用无人机将我们的人影定格在了这神奇的画卷之中,成为了永恒。</h1> <h1> 离开安集海大峡谷,夜宿独山子。</h1> <h1>老过101 2025年3月20日 于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