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联合教研活动感悟分享

向美而行—唐山英才学校初中部

<p class="ql-block"> 随着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我们真正进入三新局面,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新教材教学,我们老师该如何用心去适应新教材,呈现新课堂?这可能是老师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教学变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的组织者在教师。2025年年3月18日,我校常务副校长陈桂生、教务处副主任携使用新教材的学科骨干教师赴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参加以”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研新教材教学,促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联合教研活动归来,唐山英才学校初中部各学科组利用教研日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参加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联合教研活动的教师分享教研活动过程、内容及感悟。并形成文字材料供大家交流。</p> <h1><b>数学学科张凤臣老师分享</b></h1> <p class="ql-block">  3月18日, 在石家庄市四十八中学听了七年级数学李艳川老师的示范课《8.1同底数幂的乘法》,李老师从引领学生复习数的运算去思考式的运算,类比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过程,研究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本节作为章头课,是全章的基础。李老师让学生进入新知探究。从乘方定义的回顾到用幂表示几个同底数的乘法式子的结果,历经结果规律的发现,猜想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先用符号语言表示,再用文字语言规范叙述性质。顺理成章过渡到学以致用巩固提升,通过一组辨析题作为基础过关,会利用利用性质。再通过例题中把几个式子表示成幂的形式,强化性质的运用,学生板演完成后,例题处理每一步都突出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最后教师设计第三组拔高题,通过学生自行完成,同时安排四个学生板演,完成后安排几分钟讨论,逐一对本组题处理,对学生解答中呈现的典型问题,难点逐一澄清,最后通过过学生谈本节收获,完成当堂自测结束本课。</p><p class="ql-block"> 在评课环节,参加教研的各位老师从专业角度对李老师的课进行了评价。本节课属于结构式引入,符合学情。各环节设计很好,思路清晰。新知探究通过学生历经观察猜想、操作发现、说理论证完成,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习题处理关注易错点实现重难点突破,也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省教科院初中数学教研员祁丽华的评课,对李老师对大家的评价进行了总结,这节课给予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建议:本节课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深挖教材。例题、习题选择应该以课本为基本。课堂应该增加学生活动,特别是增加学生展示,锻炼学生学生能力。</p><p class="ql-block"> 评完课,四十八中张晓莹老师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讲座《聚焦新教材赋能新课堂》突出三个主题:一是新教材之“新”从知识传授到育人赋能。二是新教材以“问题”导向,突出知识探究 三是,新课之“实”尊重差异与素养落地。张晓莹老师的讲座有理论、有实例、有高度。</p> <h1><b>语文学科梁莎莎 王月老师分享</b></h1> <p class="ql-block"> 精彩内容从石家庄五中田祎婧老师的《土地的誓言》开始,田老师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背景,以制作短视频上传班级公众号为情境,以播放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视频为导入。整堂课节奏适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态亲切自然并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将语文的听、说、读、写完美融合到课堂。</p><p class="ql-block"> 田老师以单元目标“家国情怀”为导向,在视频及背景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氛围之中,在此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体验与想象,准确把握了课文的抒情方式,鼓励学生做好批注,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p><p class="ql-block">最后的作业也是以设计短视频的形式,包括旁白、解说词、背景音乐等要素,要求运用当堂所学的铺陈和呼告两种修辞,与前面的课堂任务形式一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 随后各校区代表分别对田老师的课程进行点评,根据学生学段对标课程标准,研究教材与教法,深耕教研。最后省科学研究院张主任做“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变与不变”专题报告。张主任从教育目的、课表教材、课堂教学、学习评价谈到语文双线组元的教育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字字珠玑,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思考及建议:</p><p class="ql-block"> 1、课堂上对于铺陈和呼告这两个修辞只是简单介绍,学生是否掌握并熟练运用有待考查。</p><p class="ql-block"> 2、板书设计内容呈现不明显,对标学习目标更好,融入作者情感会更好。</p><p class="ql-block">  我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1、对标自己课堂,对新课标的把握不够明确,没有及时落实单元导读的要求,仅仅局限于知道本单元在讲什么,只是完成基本授课,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p><p class="ql-block"> 2、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所欠缺。语文的基本功是听、说、读、写,我们往往只是涉及到前三者,对于写作训练较少,包括对新教材下“阅读综合实践”版块研究不够,所以接下来重点会落到新课标的把控上及新教材的研究上,让新课标引领课堂。</p><p class="ql-block"> 情境化教学应用到课堂。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发展。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问题相联系,促进他们在复杂情境中运用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可以提升学习动机,促进知识迁移,增强理解与记忆,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p><p class="ql-block"> </p> <h1><b>英语学科冯宇老师分享</b></h1> <p class="ql-block">  石家庄市四十八中学马慧老师«Keep Fit Section B»的教学中,马老师以当下热门的健康生活方式话题——“健身热潮”引入课程,以三名学生保持健康的运动为主线,巧妙地贯穿整堂课。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如何保持健康,主动参与到解决相关英语表达与知识理解的问题当中。</p><p class="ql-block"> 马老师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英语表达流利且精准,指令清晰简洁。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对重点词汇、句型以及如何围绕 keep fit进行英语交流表达等重难点把握精准,突出讲解与练习。课程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流畅,在学生容易混淆的语法点和较难理解的健康相关英语问题处,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主体意识,也锻炼了学生们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的语言能力。</p><p class="ql-block">随后,马慧老师从词汇拓展、语法梳理、话题写作和听说专项训练四个方面,进行了《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单元学习策略》的分享。强调在复习中要注重词汇的深度拓展,通过语境理解语法,围绕话题进行多样化写作练习,强化听说训练以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最后,省教育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赵老师,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两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专业建议。在教学设计方面,赵老师指出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真实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交流情境,例如组织英语健康俱乐部活动策划讨论,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英语,提升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上,应实现多元化和多主体评价,除了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课堂互动中,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教师需深入研读新课标,特别是关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部分,关注教学内容与高中英语知识的衔接,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p> <h1><b>生物学科侯秀梅老师分享</b></h1> 石家庄市四十八中学的陈伟月老师的《消化系统及营养物质》这一刻,以现在热点话题--减肥引入,以小石同学的食谱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张老师基本功扎实,语言简练、精准,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课程设计完美,环节紧凑,在难点和易错点适当设置讨论,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究和主体性,培养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随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刘焕平老师从构建概念体系、明确学业目标、关联其他主题和深研依标命题四方面进行了《新课标下中考复习规划》的分享。<div>  最后省教科院初中生物员刘杨老师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两方面对生物教学提出了建议。刘老师提出教学设计要注意素养导向,注意真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们在做中学,愿意学;教学评价要多元化、多主体,课堂问答要及时回应,要研读课标尤其是33-34页的学业质量检测,而且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div> <h1><b>化学学科王蓉老师分享</b></h1> <p class="ql-block">  葛岚老师的酸碱盐复习课,标题为: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探究穿越千年的去污魔法,这个标题极具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后面的讲解中,葛老师围绕着情境层层铺开,循序渐进,像导演一样把握课堂节奏,利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利用优美又极具设计性的板式将整节课贯穿下来。既针对某道题进行分析,又针对此类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逻辑和思维上的发展与内化。另外,葛老师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讲到某个知识时她会结合课本,关注课本,指出在课本的哪一页,学生也主动去翻书,让学生动起来;比如板书设计得很好,层层递进,利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葛老师在课堂中素质很强,语言精炼简洁,但十分注重学生表述的细节。对于碳酸钾的化学性质,学生没有学过,但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葛老师让学生们去预测碳酸钾的化学性质,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方法,注重对课标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之后,省教科院许主任对葛老师的课程进行点评,指出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更要关注课本,关注学生的表述,将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p> <h1><b>物理学科杨艳媚老师分享</b></h1> <p class="ql-block">  石家庄市四十八中学的蒋园园老师的《压强》以初春北极熊掉入水中,又通过爬行安全度过冰面导入本节课,小视频虽简短,但是紧扣本节课的课题,而且动画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强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蒋园园老师由压力入手,层层递进,通过学社设计实验,得到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过渡到压强概念。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展示实验。一、压力和重力大小是否有关,斜面上的压力不等于重力,涉及到高中力的分解,但课上老师用电子秤展示了在斜面上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易于理解。二、从压力作用效果到压强概念的过渡衔接,通过三块铁块受力面积和压力同增同减,展示压力作用效果可以用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表示,引入压强的概念。这节课环环相扣,学完压强公式,利用北极熊站立,爬行过冰面为背景,巩固计算压强,同时巩固了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也有了启下的作用,引出如何增大减小压强,并在最后的事例中,升华情感,重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省教科院初中物理教研员赵老师也针对本节课以及新课标做了指导,物理课要关注科技前沿的知识,渗透给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习,如何爱上学习,物理一定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p> <h1><b>地理学科张梦娇老师分享</b></h1> <p class="ql-block"> 石家庄第四十八中学的杨宝兰老师讲授的《东南亚》一节课,以“榴莲”为情境贯穿本节课,引发同学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杨老师在课上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读图析图的能力,并大胆让孩子们去前边展示,极大的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杨老师板书的设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完善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带领学生们完成了总结。随后省教研员王主任总结道:杨老师上课过程流畅,课标意识强,对于区域地理特征的把握有特色,突出了地理学科特色,落实区域位置的认识好,为以后的内容分析打下了基础。最后问题的创新性好,体现了一堂地理认知,逻辑思维能力的好课。问题:从素养目标的角度出发,教师没有关注到;教材内容的设计应考虑到教材前后的顺序和学生的认知;东南亚运用榴莲情境贯穿,但热带作物还有其他的,榴莲并不是重要的,应该讲出来;最后导学案测试题的设置,材料与情景脱节,问题与图文信息无关。</p> <h1><b>政治学科老师周微的分享</b></h1> 石家庄市四十八中张克娴老师的《人须有自尊》一课立足新教材实施创造性教学,呈现以下亮点:<br> 一、教材重构精准科学<br>教师创造性重构教材资源,通过案例重组、内容拓展与认知梯度设计,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符合七年级学情的体验式课程体系,实现教材二次开发与学情适配的有机统一。<br> 二、教学实施多维高效<br> 以生活化情境导入,贯通单元整体架构,通过具象化生活场景搭建认知阶梯,有效衔接学生经验与学科核心素养;<br> 三、跨维度融合育人元素<br>在夯实"自尊"核心素养基础上,巧妙融入文化自信、情感教育等要素,构建"自尊为核,多元共生"的德育生态,实现价值引领的立体化渗透。<br> 四、活动设计规范有序<br>创新设置标准化活动流程(明确时限-角色分工-表达范式),既保障思维碰撞效度,又培养学生学术规范意识,使课堂生成兼具活跃度与思维深度。<br>  五、板书建构动态生成<br>采用"核心概念图谱+师生共建"模式,通过结构化板书体系直观呈现知识,同步记录课堂生成性资源,形成可视化的思维发展轨迹。<br>  本课例彰显教师在新课标实践中的创新意识,通过教材解构、资源整合与教学策略优化,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德育课堂新样态。<br><br> <h1><b>历史学科教师周兆强的分享</b></h1> <p class="ql-block"> 石家庄市四十八中崔清哲老师的七年级下册第六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以“开放包容”为主线,串联遣唐使、丝绸之路、玄奘西行等案例,凸显唐朝国际化的历史特征,符合课标要求。并且运用地图、文物图片及《大唐西域记》等史料,直观展现中外交流细节,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又通过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下的精神启示,增强学科育人价值。又设计了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寻找宝藏,获得锦囊,提升学生历史解释能力以及对本节课的课堂积极性。<br></p><p class="ql-block"> 在作业布置上,崔老师布置了撰写“外国人眼中的长安”短文的任务,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p><p class="ql-block"> 崔老师整节课课程框架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利于历史思维与家国情怀的融合培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