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红棉花

运骞

<p class="ql-block">  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zhé]居于此,世称虞苑。寺名曾几次更改,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干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干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赐“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p><p class="ql-block">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柯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p> <p class="ql-block">东铁塔</p><p class="ql-block"> 东铁塔,位于东院阁楼内,虽未开放,但窗栏杆处亦可窥见其风采。建于南汉大宝十年,由南汉皇帝亲自出资修造。东铁塔保存完整,七层塔身,高六点三五米,连同基座通高六点七九米,系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一批铁塔中保存最完整且体量最大者。</p> <p class="ql-block">  西铁塔,昔日南汉王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其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出资铸造。塔身四面,千尊浮雕小佛像,彰显唐代遗风。原高六点五米,七层方形塔身,可惜清代顺治年间,部分毁于炮火,抗战时期又因台风吹塌房屋,压坏四层,现仅存底座以上三层。塔身佛像、龙纹、莲花、飞天等装饰纹案,层层塔身,正中有大佛龛,大龛外满布小佛龛。</p> <p class="ql-block">中国无忧花 </p><p class="ql-block"> 三月羊城,春意渐浓。当木棉的烈焰尚未燃遍枝头,一种名为“无忧花”的植物已悄然绽放,以满树金黄为广州披上一层祥瑞的袈裟。这种被佛教视为圣树的花卉,不仅承载着千年传说,更以“无忧无虑”的寓意成为春日治愈系顶流。</p> <p class="ql-block">  无忧花的文化底蕴深厚。相传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途经兰毗尼花园时,手扶无忧花树诞下佛陀。自此,无忧花被佛教徒奉为圣树,象征智慧与解脱。在西双版纳,几乎每个傣族寺庙周围都栽种此树,信徒们相信在树下静坐可忘却烦恼。这一文化传统也影响了广州。作为佛教文化兴盛之地,光孝寺、海幢寺等古刹均有无忧花的身影。花开时节,金黄花朵与飞檐斗拱相映,梵音缭绕间更显禅意悠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