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马德昌为人质朴,貌不惊人,有些老相。那几年开始发福,将军肚也显现了。稀疏的头发掩盖不了亮亮的金顶,面庞更加红润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一天偶遇一青年问路,“大爷,矿区怎么走?”马德昌瞅一眼说,跟我走吧。路上一叙,大爷才30出头。</p><p class="ql-block"> 马德昌从小在黄土高原长大,山野的风铸就了坚强的品性。家境贫寒,靠半农半读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勉强上到第三年,因筹不到学费,中途含泪辍学。一口气跑到新疆打工。记得一次给鞋掌店打工,为了多挣点钱,一夜曾打出24000个鞋掌孔。待手中有些钱后,又萌发上大学的念头,看看各高校的学费,底气不是很足。无意中翻到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的招生简章,每月有40元的生活补助。天助我也,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轻轻松松地走出考场,百感交集地拿到录取通知书。四年一晃而过,待拿到毕业证书时,他还负债4000元。1995年8月,他分配到矿区综采(综合机械化采煤)一队,当时身上穿的还是粗布衣服,吃饭时拣最便宜的菜,有时是咸菜就馍馍,攒下来的钱立即寄回去,支撑一个贫困的家。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苦,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自己。那年工作面掉水,最大涌水量每小时440立方米,工作面被压垮了。这时,组织上任命他为综采二队队长。临危受命,不负众望。他带着队伍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成功实现顶水开采。在那段时间里,马德昌究竟加了多少个班,熬了多少个通宵,谁也记不清了。只记得马队长上班下班都是那身工作服。只记得那年年终,他身披大红被幅,戴上大红花,笑眯眯地当上了劳动模范。</p> <p class="ql-block"> 马德昌确实风光过,随劳模参观团坐过飞机,上过北京出过国;他也确实倒霉过,因对违章治理不力被罚过款降了职降了薪。他不蹦不跳,不托人讲情,依然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干自己该干的事。有一次,工作面大冒顶,他第一个冲了上去。却被一名安全检查员逮住,硬说他是违章。这一次不光工人看不下去了,顶头上司也发火了。“不要太机械。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就应该率先冲上去。如果马德昌都不敢上,哪个工人敢上?”有一年,工作面出现断层,倾角由20多度发展到47度。这罕见的情况不进则退,也考验马德昌和二队职工的胆气。马德昌利用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反复调整支架和其他设备,让煤机在绝壁上攀岩。创造了综采神话。集团公司总经理是个采煤专家,他到现场视察,感叹地说,这是挑战综采极限,也是挑战管理极限,没有硬功夫是不行的。他拍了拍马德昌,伸出了大拇指。马德昌淡淡一笑,没再说什么。有总经理的这句话,三个月的辛苦值了。因为他明白,如果啃不动这块骨头,企业下半年生产接续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在评价马德昌和他的综采二队时,矿区领导深情地说,他们不光创造了神话,而且还创造了一种迎难而上,敢打敢拼,永不言败的精神财富。那一年年底,马德昌和他的综采二队获得了特别贡献奖,他们的大倾角开采技术和现场管理获得矿业科学技术进步奖。</p><p class="ql-block"> 同事们都说,马德昌朴素得像个农民。对人不设防,对每件事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马德昌的办公桌上清晰地记着自己的人生格言:踏实做人,勤奋做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爱拼才会赢。马德昌常说,在企业听党的话,在家属党管。他的话没有错,妻子姓党,是他中学时的同学,自由恋爱,感情好着呢!马德昌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闲暇时喜欢记笔记。他在笔记中记着这样一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老子,不是英雄好汉。”马德昌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和同事们聚餐。你瞅瞅他,眯着眼十分悠闲地点着一支烟,傻哈哈地笑着,喜欢交杯换盏。酒到半酣时,他会清一清嗓子来一段秦腔:“呃(我)住在陕——西合阳县,杏花村里——好家园。”</p><p class="ql-block"> 有十年没有见到他了。那天喝喜酒喜遇马德昌,还是那个老样子,满面红光,稀疏的头发依旧遮不住亮亮的金顶,将军肚却没有了。与印象中的那一步到位的老相比,显得更年轻。我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询问这些年都在干嘛。他很兴奋,乐呵呵地诉说分别后的变化,当上生产矿长后先在外地项目部打拼,前不久调回本部任安全监察处处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