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昵称/大河向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号/14416224</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西郊古城松江境内,占地401公顷,距市中心30公里。园内十二座山峰从西南趋向东北,蜿蜒连绵13公里,使一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现出灵秀多姿的山林景观,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佘山园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2013年,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景区有东佘山园、西佘山园、天马山园和小昆山园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霞客雕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霞客(1587~1641),明代末年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与佘山有着深厚的渊源。1624年他应陈继儒(松江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之邀首次到访佘山,并在随后的12年内五次到访,这是他一生中所到次数最多的地方之一。佘山不仅见证了徐霞客对自然的热爱,也承载了他对地理、文化和历史的深刻洞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佘山之韵,绿意盎然。我们来到了艳阳当空、晨风习习的景区,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泊憩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落在东佘山的高地上,建筑风格融入了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疲惫休憩之处。泊憩亭柱联:</p><p class="ql-block">风含翠筱娟娟静</p><p class="ql-block">雨里红叶冉冉香</p> <p class="ql-block">曲桥回廊,静谧悠雅</p><p class="ql-block">四面环水,碧映蓝天</p><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江南风</p><p class="ql-block">亭台阁影古城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可远眺东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广袤山林和西佘山天文台、远东第一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68级登山步道,位于东佘山的南坡,连接着山脚和山顶,是一条著名的登山步道。</p><p class="ql-block">山径盘林幽</p><p class="ql-block">坡满青竹营</p><p class="ql-block">一步一抬阶</p><p class="ql-block">上下皆愉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石山亭,坐落于东佘山南高峰的一处崖壁上。为纪念“山中宰相”陈继儒,后人在白石山房(顽仙庐)的遗址上建造的一座凉亭。志立缘山鸿,成就耀故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乾隆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一处历史遗迹。相传,位于东佘山园内的这条乾隆古道,是乾隆帝曾经走过的一条老道,周围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乾隆亭的建造初衷是为迎接乾隆帝的再次到来,可乾隆并未亲临,后成为了人们对皇帝的一种纪念。乾亭映日月,长念何再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佘山,又名“兰笋山”。1720年春,康熙帝南巡至松江。松江官员以佘山特产竹笋饷帝,帝品尝竹笋,隐隐有兰花幽香,甚为惊讶,挥毫题写了“兰笋山”三字。帝王御笔墙,游客揽胜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典故命名的兰笋山庄,坐落于东佘山脚下,整个山庄呈现欧陆建筑风格,尖顶城堡红瓦白墙,镂花铁栏,喷泉雕塑,弥漫着神秘、浪漫的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佘山园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再从东园山麓穿过佘北公路,绕道来到了西园东门入口处。西式拱形的大门、童话城堡式的岗亭建筑,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佘山园,是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这里古木参天,翠林掩映,山风扇林,叶动烂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高29米,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原属普照寺院内建筑。相传有道者名“秀”,造塔并建禅院,故名。是佘山最具标志性的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秀化寺门联:</p><p class="ql-block">进德修道木石念</p><p class="ql-block">济世经邦云水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秀化寺二楼为“佘山钟楼”。钟楼门楹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内悬一座西佘山铜钟,作为纪念普照寺院的佛教钟楼使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佘山之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文化墙的形式,呈现佘山的历史人文故事,如“康熙御题兰笋山”、“陈继儒与徐霞客”、“施绍莘与花影集”和“玉出昆冈”话两陆等,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海天文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的前身是佘山天文台,是中国第一座建有天文圆顶、安装了大型天文望远镜的现代天文台,是我国近代天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佘山天文台,原名徐家汇天文台,于1872年创立,后于1900年由法国耶稣会教士创立并更名为佘山天文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佘山之巅”碑石,位于天文博物馆展区外,“佘山之巅”碑石上刻:海拔九十九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前法国传教士建造的佘山天文台主楼。这里,曾经是天文研究的场所,见证了中国现代天文发展的部分缩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以“聚焦望远镜”、“百年天文台”和“佘山印象多媒体展”三个展厅,呈现佘山天文台历史和发展,以及天文学的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聚焦望远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望远镜,是17世纪发明的最重要的科学仪器之一,不久后便有西方传教士带到了中国。第一个观看望远镜的中国最高统治者,是明代崇祯皇帝。这标志着中国皇帝开始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接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天文台展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列着西式壁炉,徐家汇观象台,及蔡尚质的励志名言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佘山天文台首任台长蔡尚质(1852~1930),又名薛华立。生于法国,1871年加入耶稣会,1883年来到徐家汇观象台工作,负责授时部,后筹办天文部,曾负责国际经度联测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尚质在佘山工作期间,开展了大量天文观测,他拍摄测绘的《赤道星表》,曾获法国科学院奖。上海法租界当局为表彰其功绩,将法租界一马路命名为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文实物展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展示柜台,以实物和文字详尽介绍了“建台背景”、“巨镜由来”等情况和天文台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灿若繁星展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记载着我国热爱天文学的近、现代科学家们,他们为中国天文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印象佘山多媒体展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一个互动式球幕电影厅,每12分钟循环滚动播放,生动地为人们讲述了星球、宇宙和星座等知识,立体感很强,给人以身临其境、漫游宇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古代中国,历法与天文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连。天文学在上海的历史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佘山天文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起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同时期的两张景象图片,折射出佘山天文台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完天文博物馆后,我们还绕有兴趣地登上了天文台顶层…</p> <p class="ql-block">白色圆顶,形如球幕</p><p class="ql-block">西式拱窗,释放异彩</p><p class="ql-block">傲视平野百年天文台</p><p class="ql-block">披星戴月万里长空路</p> <p class="ql-block">西郊山秀,天文驻台</p><p class="ql-block">遥望苍穹,星座远方</p><p class="ql-block">佘山之巅擎科拓</p><p class="ql-block">星罗棋布探宇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际经度联测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6年、1933年和1957年,国际上先后举行了三次地理经度联测。上海的徐家汇天文台、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和美国的圣地亚哥,三个基准点近似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纪念碑地图上3个红点即为北纬30度线上的3个经度测量基准点。</p> <p class="ql-block">瞻仰天文台</p><p class="ql-block">沉浸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实物生动镜探穹</p><p class="ql-block">名言励志绘图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径悠悠,佘山天主教堂毗邻天文博物馆。褐红颜色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佘山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称佘山圣母大教堂、远东圣母大殿,始建于1863年,为中国天主教著名的圣母朝圣地,与法国罗德圣母大殿齐名。因奉圣母“进教之佑”为主保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利时建筑史专家高曼士在新书《佘山教堂寻踪:朝圣建筑和历史图景》中写到“自从1860年代基督教传教士可以在中国各地旅行以来,他们就发现了圣地的美丽和蕴含的力量,以及朝圣在中国民间宗教中所起的作用”。佘山,是被“选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主教堂因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美学价值而闻名,钟楼顶部覆盖着碧色琉璃瓦,映衬蓝天白云,高达38米的塔楼尖顶令人有出尘之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其拱形、甬道为罗马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母大殿的建筑集多种风格于一体,内部无钉无木无钢无梁,廊柱为希腊式,尖顶为哥特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玻璃大小不一,圣像各异,展现了不对称的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欣赏一种山色</p><p class="ql-block">轻倚晴空映照</p><p class="ql-block">陶醉一幅山景</p><p class="ql-block">欧风弥漫旷野</p> <p class="ql-block">徒步山林,亲近自然</p><p class="ql-block">攀登山巅,拥抱蓝天</p><p class="ql-block">历史遗迹穿越时空</p><p class="ql-block">佘山之巅引人入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