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时珍故居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城东南面的雨湖之滨。故居占地80亩,主要由李时珍墓地、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四部分组成,是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李时珍故居不仅展示了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历史文物图片资料,通过陵园、纪念馆、博物馆等设施,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医药学家的生平和贡献。陵园中有莲池、拱桥、陵台、花坛、药圃、六角亭、陈列室、纪念碑等,其中大门上题刻了郭沫若手书的“李时珍陵园”字样。</p> <p class="ql-block">李时珍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他撰著的《本草纲目》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创造植物分类法、最早的一部内容丰富和考订详细的药物学著作,为世界医学领域的早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在他的这部书里,集中反映了我国医药学家和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是我国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有日、英、德、韩等各种译本或节译本,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p><p class="ql-block">李时珍小时候,身体瘦小虚弱,并曾染上肺结核,在父亲精心的调治下,才得以痊愈。后来,李时珍常和父亲一起到山中采药,认识了很多药材。从此,他对药物的研究也产生了兴趣。他勤学好问,每次随父亲去采药,总是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功能、药性等问个清清楚楚。父亲也总是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弄不懂的地方,父子俩便请教书本及当地劳动人民。</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李时珍看到一本书上介绍一种白花蛇,这种蛇能治疗风痹、惊搐、癣癫等多种疾病,是一种很名贵的药材。但这种蛇牙齿锋利并有剧毒,爬行起来飞快,若被它咬中,必须立即截肢。李时珍问父亲:"书上说这种蛇的肚皮上有二十四块斜方形的白色花纹,是真的吗?"父亲为了培养李时珍的严谨态度,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我们这个地方,有的是白花蛇,你抓一条看看不就全知道了吗?"第二天,李时珍一人上了他家附近的龙峰山,进行实地观察,并请捕蛇人帮助他抓了一条白花蛇,翻过来一看,果然肚皮上有二十四块斜方形的白色花纹,他非常高兴。他认识到要丰富知识必须亲身实践,从此他便经常到龙峰山观察白花蛇的生活习性。后来,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写成了《白花蛇传》,并根据白花蛇祛风的特性,制成了专治中风、半身不遂的"白花蛇酒"。</p> <p class="ql-block">为了编著这本药物学著作,李时珍不辞劳苦,饱尝艰辛,足迹踏遍了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每到一处,他都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当地的药农和其他人请教。为了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药方,他有时钻进深山老林,有时亲临乡村草舍,每得到一味新药都如获至宝。为了弄清一些药物的性能和效用,他甚至不顾危险亲自品尝。李时珍的执着和为了医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大家都伸出热情的手,帮他收集药方,有的人甚至把家里祖传的秘方也拿出来交给了他。经过如此艰辛的亲身实践,李时珍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得到了很多药物标本和民间药方,为丰富《本草纲目》一书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从35岁开始,李时珍动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过程中,他参考了800多种书籍,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改,终于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隐居山林三十年,避开朝堂纷争,倾其生的精力,编写了连西方人都赞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成为当时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被后世尊为“药圣”。李时珍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医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医学财富。他以坚毅执着、矢志不移的精神,用心专一,锲而不舍,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孜孜以求,代流传。做成了自己最想做的大事。他的名字也像《本草纲目》一样在人们心中时代传颂。</p> <p class="ql-block">从李时珍的钻研成功之路,说明了无论是谁,只要确定了自己要做的某一件事情,就应该执着、坚定地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进发。成功都是实干出来的。每个人都有梦想,都会因梦想设定目标。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上楼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在做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人假如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肯定将一事无成。那种凡事谨慎,为了避免不犯错误或少受挫折与损失,一遇困难就后退的人,最终会被自己的懦弱心理击垮。</p><p class="ql-block">有把握的事要去做,没有把握的事也要尝试去做。目标的实现源坚持。俗话说:水滴石穿。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是在艰苦环境中,往往越能磨练个人的毅力,培养一个人高尚的情操。</p> <p class="ql-block">成功是实干出来的,人的一生犹如航行在大海中的船,而生活就像不平静的大海。大海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有波涛起伏的时候,更有巨浪滔天的时候。因此,走好人生每一步,很不容易。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实干的人终究会谱写出辉煌的人生。南怀瑾认为,书本等于知识又不等于知识,等于智慧又不智慧,因为,人除了书本知识,还需要实践,这样才能掌握书中的智慧,有效地指导自己的人生,服务于社会。人的智慧和才干不是靠"死读书"就能长进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成就事业,只有把知识真正悟透,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识才能为己所用。</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源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即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