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月17日上午,我再次漫步至烟台市芝罘湾广场,恰逢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我迎着冷冽的海风静静地伫立在海边的码头上,目光投向港湾。横亘于海天之间的芝罘岛宛如大海中的一颗明珠,岛上的建筑在阳光下若隐若现,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天空湛蓝如宝石,没有一丝杂质,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白色的灯塔矗立在烟台山巅,宛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地注视着这片港湾,见证着它的变迁与无数人的故事。港湾里的建筑、船只,似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欢笑、泪水、离别与重逢,承载着建设者的辛勤付出。</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海岸边,海鸥在空中翱翔,游艇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客货轮静静地停泊在泊位上,码头上人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令我欣喜不已。这景象不禁让我回想起上世纪在这里短暂的工作历程。</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周总理提出的“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下,烟台市于1973年启动了扩建和现代化改造工程,为烟台港口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72年11月,我接到单位通知,到烟台建港指挥部报到,支援港口改扩建工程。报到后,副总指挥(由物资局于济波局长兼任)向我们介绍了建港工程概况,并布置了为预制构件提供蒸汽的工作。随后,于局长带我们来到港务局机修厂东邻的临时锅炉房,一台KZG一2I锅炉静静卧在地上,等待着我们。土建工作已准备就绪,为了赶工期,我们克服困难,尽快安装、点火、供汽。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致表示能参加建港工作是荣幸,一定不辜负领导期望,圆满完成任务。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来自各单位的工友们聚集在工作场地,互相介绍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大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工作,或单独操作,或团结协作。寒冷的天气里,我们加班加点,在岸边的露天场地上铺设好了直径108mm近200米长的蒸汽管路,将锅炉及附属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点火运行,受到指挥部表扬。</p><p class="ql-block"> 土建工程开始后,我们开始了三班倒,为海边帐篷里的水泥预制构件供汽。当班时,每天重复着推煤、司炉的操作,定时到室外巡查和到帐篷内监测温度。煤炭质量不好时,清炉次数增多,劳动强度加大,还要增加巡检和测温次数。清炉时被炉火烤得汗流浃背,运渣到室外或顶风冒雪到海边巡查测温,瞬间的冷热转换,真正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虽只有短短八个月,但结下的工友情谊终生难忘,学到的宝贵经验和技术也终生受益。</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天,我将割好的钢法兰盘送到港务局机修厂进行车加工,车工见到精致的毛坯时,啧啧称赞,并询问我们的气焊师傅是几级工匠。我笑着回答是漂亮的二级工小姑娘时,他们疑惑地跟我们来到切割现场观看,对程爱秋的精湛技术赞不绝口,对我们指挥部的人员表示敬佩。</p><p class="ql-block"> 当锅炉正常运行将近一个月时,正在运行的锅炉一只水位表的水连管处突然漏水。我们立即采取紧急停炉措施并上报指挥部。指挥部联系了参加港建的国家大桥局工程队,请来五级电焊师傅抢修,尝试几次后仍打不住压。我们的电焊工李玲正在建造中的60吨浮吊上赶工期,于局长派车将她拉了回来。李玲观察后做好抢修准备,站在梯子上展现绝技,弧光闪闪,焊花飞溅。到看不见的位置时,她先将焊条弯曲,边比划边调整角度,直到满意才用焊帽子护住头部,凭感觉和经验施焊。焊接完毕敲掉焊皮后,胸有成竹地示意打压,证明焊接成功。在场人员对这年轻漂亮小姑娘的技术无不称赞。</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锅炉房与南面的芝罘区水产局为邻。一天清晨值夜班时,我将清炉后的炉渣运至渣场,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冒雪在渣堆旁捡拾未烧透的煤核。我心生怜惜,叫她进屋暖和。她怯怯地跟着我进到室内,我添入几锨煤,待煤燃成火炭后耙出,用水浇透,稍冷后帮她装入袋内。她用感激的眼神望着我,连声说着谢谢。几天后再见到她时,她告诉我爸爸说做事情要靠自己的能力或劳动才能心安理得,不能占公家便宜。得知她是于局长的女儿时,这件平凡小事让我对于局长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一声气笛鸣停了我的回忆,我目视着缓缓驰离码头的巨轮,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回家之路。</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2日草</p> <p class="ql-block">此张老图片转之网络</p> <p class="ql-block">照片2月17日拍于芝罘湾广场</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2且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