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路上之五—滚烫青春,丹心热血洒赤峰

故乡的沙滩

<p class="ql-block">1977年盛夏,十年文革的厚重阴霾终于渐渐褪去,历经沧桑的华夏大地宛如从沉睡中苏醒的巨人,艰难却又坚定地迈出复苏的步伐。军队,作为国家稳固的坚强柱石,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拨乱反正工作。从纪律作风的全面整肃,到练兵活动的精心筹备,每一项举措都紧密相扣,如同精密齿轮般协同运转,只为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筑牢国家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彼时,国际舞台上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激烈角逐,我国边境局势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置身于风暴的中心,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卷入战争的深渊。</p><p class="ql-block">就在这关乎国家命运走向的紧要关头,我们上级机关八九二〇九部队紧急下达命令。我营迅速响应,如离弦之箭般,即刻奔赴沙通铁路区间枢纽——赤峰铁路站,投身到站后工程施工的紧张任务当中。这项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宛如连接国家经济与国防的关键纽带,不仅关乎国家交通命脉的完善,更对国防力量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承载着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奔赴赤峰的途中,一辆辆军车满载着物资与坚毅无畏的战士,引擎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滚滚向前飞驰。车轮飞转,扬起漫天尘土,在炽热的阳光照耀下,形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土黄色长龙,向着远方延伸。车内的战士们神色凝重,尽管刚刚完成道碴开采任务,身体极度疲惫,肌肉酸痛,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着坚定与执着,目光如炬。大家都深知,此次任务责任重于泰山,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容不得有丝毫闪失。</p><p class="ql-block">抵达赤峰后,我营肩负起建筑段、工务段房建施工的重任,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在营部技术组负责施工统计和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每一个数据、每一份资料都关乎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丝毫不敢懈怠。沙通铁路作为重要的战略交通工程,对缓解关内外运输压力、增强国防战略机动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应对北方边境屯兵百万的苏联时,它更是被寄予厚望,将成为关键的第二条战备通道,为国家的安全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在赤峰的从军岁月,每一天都满溢着热血与担当,这段时光刻骨铭心。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见证了我们的拼搏与成长,每一寸土地都留存着我们奋斗的印记。其中,参与生活生产楼房建设的经历,更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如同璀璨星辰,在我们的生命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我营身为团主力,常年冲锋在隧道施工、道碴开采等艰难任务的最前线,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早些年投身铁路站房建设的老兵们,随着时间的流逝,陆续告别了部队。此时,大规模生活生产楼房建设的重任毫无保留地落在了我们肩头。项目采用砖混结构、红砖全清水外墙,搭配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楼板,这样的建筑结构在当时颇具挑战性。大家心里十分清楚,第一线战士普遍缺乏相关施工技术和经验,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仿佛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但部队的精神,向来是永不向困难低头,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勇往直前。秉持着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全体指战员迅速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恰逢师里派遣建筑专业工程师前来指导,就像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滋润了干涸的大地。一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的热潮在部队中如野火般迅速蔓延。战士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建筑识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努力掌握测量放样的精准技巧,反复钻研砖墙模数、组砌方法,严格把控灰缝饱满度与均匀度,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大家认真学习清水墙勾缝技艺,仔细钻研马牙槽构造柱留置方法等,每一项技术都学得扎实透彻。</p><p class="ql-block">我们不仅重视理论学习,更积极将理论运用到实战练习当中。训练场上,比学赶帮的氛围异常浓厚,战士们你追我赶,相互切磋技艺,携手共同进步。在持续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成功创造出“三一砌砖法”以及钢筋混凝土空心板预应力先张与蒸汽养生法。辛勤的努力终于收获了惊人的成果,单兵作业创下日砌一砖清水墙1300块的优异成绩,这一成绩令人惊叹,彰显了我们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卓越的团队力量。最终,凭借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我们成功在计划工期内圆满完成施工任务,那一刻,欢呼声响彻云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p><p class="ql-block">营部设在沈赤与沙通线交会的三角区域,这里是整个施工的指挥核心,也是我挥洒汗水与智慧的“战场”。技术组的工作千头万绪,从建筑施工的整体部署,到预应力空心楼板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专注,容不得有半点疏忽。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p><p class="ql-block">在技术组,我的任务可谓忙碌而紧张。全营施工时点统计汇总必须准时完成上报,每一个数据都关乎工程的全局,容不得有丝毫差错。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接触使用了手摇计算机,那是十进制的,每当数字到位便自动铃响,那清脆的铃声节奏明快,如同骑单车时清脆的铃响,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那一瞬间,仿佛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空。在这之前,我们用的还是念着“九归”口诀的珠算,传统与现代的交替,让我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完成统计工作后,紧接着便要承担钢筋加工绘图任务,手工绘画讲究细巧精致。先用HB铅笔轻轻勾勒出构造线,确定图形的大致轮廓。随后,换用硬度较高的1H铅笔绘制尺寸线。1H铅笔的特性使其能绘制出细腻、清晰且稳定性好的线条,特别适合精准标注尺寸。在标注材料规格等信息时,我全神贯注,每一笔都凝聚着对工程的严谨态度,力求做到分毫不差。每一次下笔,都是对专业的坚守;每一条线条,都倾注着对集体使命的担当。</p><p class="ql-block">在赤峰站的日子忙碌而又充实,每一天都过得无比精彩。记得那是深秋时节,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沈阳部队、北京部队、广州部队以及我们部队,来到赤峰拍摄军事题材电影《走在战争前面》。我们有幸见证了整个拍摄过程,休息时常常围聚在拍摄场地附近,满怀好奇与兴奋地观看。演员们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在模拟战争场景中冲锋陷阵、呐喊厮杀,他们逼真的演绎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将我们带入了真实的战场,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激烈。剧组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专业的拍摄设备摆放整齐,以及精心布置的场景,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电影制作的严谨与不易。偶尔与演员交流,听他们讲述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拍摄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丰富了我们枯燥的施工生活,让我们在忙碌之余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也让我们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p><p class="ql-block">几个月后,赤峰铁路站如期建成,这座凝聚着我们无数心血的建筑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当第一列火车缓缓驶入站台,汽笛声划破长空,那声音震耳欲聋,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我望着眼前来之不易的成果,眼眶不禁湿润了,心中满是感慨与自豪。在赤峰的这段时光,我们用青春与热血谱写了属于军人的荣耀篇章。每一滴挥洒的汗水,都深深地融入这片土地,化作了这片土地的一部分;每一份付出的努力,都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蜕变,让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这段经历如同一枚深刻的烙印,永远铭刻在每个人心中,成为从军路上熠熠生辉的璀璨篇章,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军旅征程中,始终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定信念,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时隔一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沙通线建成通车,它如钢铁脊梁一般,稳稳地屹立在大地上,默默承担起战略运输的重任。一趟趟满载物资的列车呼啸而过,为前线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为军事行动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国家“走在战争前面”战略部署的远见卓识与英明决策。回首往事,那段在赤峰的从军岁月,愈发显得珍贵而难忘,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与繁荣,不懈奋斗,矢志不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