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居里夫人一何泽慧

紫山兰水吴家粦

<p class="ql-block">何泽慧,中国第一位物理女博士,中国科学院首位女院士。没有她,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可要推迟好几年。她是被西方国家称之为比核弹还要厉害的奇女子。她领导开创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推动高山乳胶室和科学气球技术发展。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和技术进步奖。</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于1914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显赫的学术世家里。其外祖母王谢长达是近代女教育家,创办振华女子学校;父亲何澄为同盟会成员、实业家;母亲王季山是物理翻译家。家族中多人考取功名,清朝时有“无何不开科”之称。何泽慧幼年在振华女校度过了小学、初中、高中12年的时光。她品学兼优,热爱运动,是学校排球队的一员,因为留着两条长辫子被同学称为“双辫将”。这个时侯的何泽慧就已经在学挍里崭露头角,展现她在学习上的天分和才华。她接受开明教育,培养了自尊自强的性格,立下了科学报国之志。’</p> <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后,与同学前往上海考大学。右一为何泽慧。</p> <p class="ql-block">1932年,何泽慧中学毕业后,随同学前往上海考大学,被清华大学录取,清华大学物理系共录取28人,她是其中之一。清华大学学习格外繁重,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所有的教授都犯难,没有人相信一个女人真的可以把物理学好,叶企孙教授以女生读物理难度大,劝她转系,但何泽慧用招生时“没有不收女生”这一条件坚持。毕业时,狠狠地打了教授们的脸。最终只有十人顺利毕业。何泽慧是这十人中的第一名,第二名就是日后成为她丈夫的钱三强。1936年某日,何泽慧跟钱三强等毕业生乘坐火车去外地考察,所有的中国人全被挤在火车过道上站着,眼前的状况都让大家气愤不已,因为,坐位上都让日本人放着倾销给中国的货品占据了。货物能有座,中国人必须让座。站着的人不小心碰到货都要受到刺耳的谩骂。国家的软弱深深地剌痛到何泽慧、钱三强的心,因此,他的痛下决心要去留学振兴中国。</p> <p class="ql-block">194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照,后排左一钱三强,前排右二何泽慧。</p> <p class="ql-block">1940年,第二名成绩的钱三强考入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着居里夫人研究核物理。第一名何泽慧孤身一人前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专攻弹道学,并获得工程博士学位。为了继承家训抗日救国报效祖国,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学习弹导学的女生。毕业后的她想立刻回国。不料二战爆发被迫滞留德国。1943年8月,何泽慧前往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在瓦德尔.博特教授和助手的指导下开始了核物理研究。她靠着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于1945年首先观察到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存在,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之为“科学珍闻”。</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法国留学的王大珩等同学到德国玩,何泽慧招待了他们。钱三强担心二战爆发回不了法国所以没有去。后二战爆发,钱三强拍电报叫他们赶快回去,何泽慧虽没有见到钱三强,但至少知道了他的消息。直到1943年,德法之间才可以通信,于是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由于战争,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个单词。信中内容是:你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报个平安。经过两年的通信,1945年,32岁的钱三强终于鼓起勇气,向远在德国的何泽慧发出了25个单词的求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等你一同回国。”此时,盟军开始向柏林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钱三强整天焦虑不安,他担心被拒绝,更担心何泽慧在德国的安全。在不安中,钱三强终于等到了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在德国招待从法国来访的留学生们。</p> <p class="ql-block">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来到巴黎,他们如期地举行婚礼。居里夫人见证了他们的婚礼。婚后,他们俩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人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一一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这些都是核爆炸的基本原理。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铀核“三分裂”现象是何泽慧首先发现的,所以她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当时,由于对中国人偏见,才没有评上诺贝尔奖。</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钱三强心系祖国学有所成,一心想着回国为国效力。1948年,他们终于如愿回到祖国一起创建原子能研究所。何泽慧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及核能的应用方面做了积极的贡献。何泽慧作为中心成员,参加原子核科学创业的第一位科学家而被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钱三强终于带着女儿乘船回国。</p> <p class="ql-block">回国以后,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中国第一台旋粒子加速器纷纷建立了起来。尤其是何泽慧在苏联专家撤回国之后,她独立研究出来了原子弹的点火技术,让中国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核力量。在她的倡导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在面藏成立了原子核乳胶研究所。她领导的团队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生产原子核乳胶的国家之一。尽管因性别原因,何泽慧没有直接参与“两弹一星”团队”,但她研究的成果(如氢弹关健数据验证、原子核点火装置、原子核乳胶等)仍为核计划作出重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同丈夫钱三强一起创建核物理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钱三强与子女们。</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钱三强夫妇。</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以淡泊名利著称。她生活简朴,拒绝接受国家安排她公车接送,不愿搬进国家安排给她的青砖灰楼,钱老走后,她一直蜗居在他们常年居住的北京四环外20多平方米的简朴小屋里,从未搬动,连房屋书桌都未曾有丝毫的变动而维持原样。她用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着钱老。耄耋之年,她仍然坚持挤公交车上班。时刻关心中国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业的发展。而把位于苏州价值连城的“网师园”无偿捐献给了国家。</p> <p class="ql-block">何泽慧与钱三强在核物理的研究伟大成就因当时国际对华偏见未获诺贝尔奖。但科学界公认他们的页献。他们将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结合,成为“忠诚、担当、奉献”的科学家典范。其故事激励后人,尤其在女性科学家中树立了标杆。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温家宝称其是“人中麟凤”。为纪念何泽慧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小行星1998EM21命名为“何泽慧星”,她成为了在宇宙中闪耀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七律·咏何泽慧院士》</p><p class="ql-block">玉宇星河百载通,姑苏灵气育惊鸿。</p><p class="ql-block">何惊巾帼襟怀阔,自有须眉气骨同。</p><p class="ql-block">探核能知天地秘,追光可测宇穹功。</p><p class="ql-block">经纶手转璇玑处,万仞云台补碧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本诗以“姑苏惊鸿”起兴,赞颂何泽慧院士开创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卓绝功绩。颔联“何惊巾帼”双关其姓氏与女性身份,与“须眉气骨”形成对仗,展现其超越性别的科学精神。颈联“探核”“追光”化用居里夫人典故,暗合“中国居里夫人”美誉。尾联“补天工”既呼应核物理研究之艰深,又暗合女娲神话,彰显其填补我国科学空白的非凡成就。</p><p class="ql-block">赋《七律.咏何泽慧院士》诗一首纪念“人中麟凤”何泽慧先生。</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文字:紫山兰水据网上资料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