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埃及,一个一定会给每一位到访的旅游者留下许多深刻印象的国度,而且这些印象也一定会深刻到令这些旅游者在离开埃及归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依然回味无穷,喟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假如,非要把这些印象按照深刻的程度排个名次,列个顺序的话,那么,我想,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金字塔,因为,它毕竟是每一位旅游者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首要目标。</p><p class="ql-block"> 是啊,金字塔毕竟是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 据考古学家论证,金字塔建于4700多年前,粗略地计算,只那座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就需要十万工匠建造二十年,而且花了230万块石块,每个石块平均重2.5吨,个别的居然达到100吨重。那么,这些石块究竟是如何搬运来的又是如何搬上去的?这十万人二十年的开销又需要多大人口基数来支撑呢?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工序还是个未解之迷的话,那么,迄今为止,对于金字塔的一系列推断与结论是否真的准确,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p><p class="ql-block"> 既然金字塔如此神秘莫测,那么,它留给旅游者的也只能是坚挺的气势,厚重的体态和雄伟的气魄了。至于它真正的来龙去脉还是留给那些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考古学家甚至是后人去研究,去猜测吧。</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对于普通的旅游者来说,埃及的风土人情,市井文化,特别是当地百姓见到外国旅游者时的呕哑嘲哳,为人处世,待客之道也一定会给每一位到访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尤其是像我这样独自骑行,每天都要与当地人打交道的自由行者更是印象深刻,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 那天,在经过了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凌晨六点多钟我终于睡眼惺忪地抵达了开罗机场。在此时间段里整个机场只有中国的这架航班抵达,因此,除了中国游客之外再也看不到其它的旅客,机场里未免显得有些冷清,有些空旷,但如此一来通关也就变得非常顺畅了。</p><p class="ql-block"> 在提取行李处,我对机场的工作人员讲我有一辆随机托运的自行车不知在那里提取。那位工作人员一听,立刻心领神会,让我在原地等候,自己便拿着我的行李牌向机场内部走去。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终于看见他用行李车推着我那打包成纸箱的自行车走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见状,我立刻推着行李车迎了上去,刚把自行车搬过来放到自己的行李车上,这位工作人员的右手已经伸了出来,只见他手心半握,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熟练地比划着,摩擦着,同时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我。</p><p class="ql-block"> 意图再明显不过了,赶紧掏兜把小费递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 过了海关,推着放有自行车包装箱和驮包的小车来到门外,首先要做的就是组装自行车了。</p><p class="ql-block"> 刚刚卸下自行车包装箱,低头蹲下准备喘口气时,就看到几双黑色的皮鞋和布鞋向我围拢过来。抬头一看,几张黝黑的脸庞上的几双白亮的眼睛正在好奇地打量着我和我的包装箱。</p><p class="ql-block"> 拆开包装箱,抬出自行车开始组装。几双黑色的手掌也不请自来地忙活了起来,看来他们的好奇不仅限于观看,而且还要参与。</p><p class="ql-block"> 安装车把时,他们帮着扶把:安装前轮时他们帮我抬起车把;接着我从包里拿出一把崭新的三十公分长的板子开始安装脚蹬子时,其中一位见状立刻从我手中拿过板子毫不惜力地一下一下地拧起螺丝来。</p><p class="ql-block"> 一切安装完毕,可以出发了。几双眼睛开始紧紧地盯着我,其中一位的三个手指已经开始轻轻地摩擦了起来。于是,我掏出几张1美元的小票,先递给一位穿黑色制服的人,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的是,他却摆了摆手,又指了指其它几位。我这才发现原来穿黑色制服的人是个警察。于是,我转身给了其它三位每人一美金。</p><p class="ql-block"> 他们满意地收下之后,我也满意地准备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但是,刚刚推车走出几步,忽然想起那把板子未曾收起,赶紧回头,只见刚刚还热闹围观的地方早已空无一人,只剩下那个破旧的包装箱孤零零的杵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我回到原处,低头哈腰,睁大昏花的老眼,努力寻找,但一无所获。我直起腰来,默默地伫立,心头一片茫然。没有了板子下次就再也无法拆卸脚蹬子了。工具虽小,但事关重大。正如我驮包里的每一件物品一样,价格不高,但价值昂贵,丢了哪件都会对我的骑行影响巨大,甚至会终止我前进的车轮。</p><p class="ql-block"> 比如,一件专用的雨披,一个能够打足八个轮胎的充电打气筒,一套补胎工具,一只补胎与脚趾甲共用的剪指甲刀,一把小剪刀,一个非洲充电插头,一只户外手表,里里外外两套速干衣服,还有一些常用药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难道就是开罗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吗?望着四周稀疏的人流,一种郁闷不禁浮上了心头。</p><p class="ql-block"> 但转念一想,既然开罗是埃及的首都,又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应该可以买到这样的扳手吧?</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完全是错了。</p> <p class="ql-block"> 在之后的几天里,我找到了开罗的一条自行车专卖街,问了好几家自行车店的老板,但令我无比失望的是,所有的他们都毫不客气地冲我坚定地摇晃着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脑袋,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嘴中一迭连声地回答着一个又一个的No No。</p><p class="ql-block"> 先不管那么多了,我振作精神,骑上了车,按照导航的指引,离开机场准备向市区进发。</p> <p class="ql-block"> 但是,刚刚转过一个弯,道路却突然变宽,一个收费站的一大排收费口便展现在我的面前。见此情景,心头又是一紧。因为,全世界的高速路都是不允许自行车上路的,这也许是最基本的常识了。</p><p class="ql-block"> 我赶紧下车,忐忑地推车缓缓前行。</p><p class="ql-block"> 看到收费岗楼的后面闪出一位工作人员,赶紧朝他Hello一声,询问自行车是否能够通过。</p><p class="ql-block"> 只见他双手一摊,脖子一扬,向我高声喊到:当然了,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他的洒脱让我心头一爽,二话不说,赶紧碎步快倒,冲过岗楼,蹁腿上车,头也不回地向前冲去,生怕那人反悔一样。</p> <p class="ql-block"> 马路破旧,车辆繁多,笛声乱鸣。没有人行道,也没有车道线,更没有自行车道,所有的汽车摩托车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呼啸而过。</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开罗的交通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 初来乍到,又人地生疏,昨夜在飞机上又是一夜未眠,因此,我只有小心翼翼地贴着马路牙子在机动车道的边缘缓缓骑行。但是,一个个低洼的排水口又使我不得不时时地小心避让。但,每一次避让,每一次躲闪,都会使得车身忽左忽右,而此时,擦身而过的摩托车就会让人感到些许的担忧。</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小心,但倒霉的意外还是发生了!</p> <p class="ql-block"> 两小时后,终于离开了宽广的马路骑进了市区。就在距离所预订的酒店不到一百米的窄巷子里,突然马失前蹄,整个人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坚硬的车把重重地硌在了肋骨处,口中立刻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哀嚎声。</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是一个施工路段,铺砖铺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柔软的沙地。由于老眼昏花,再加上地面上又没有任何警示和围挡栏杆,前轱辘一下去立刻就陷入了进去,导致人仰马翻。顿时,头上脸上和嘴里都沾满了沙子,狼狈至极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挣扎中,看到一位灰衣男子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立刻帮忙扶起了摔倒的自行车。于是,忍痛从地上爬起来后赶紧向他表示了感谢。灰衣男子还用两腿夹住前轮扶正了已经摔歪了的车把。原来这灰衣男子就在路边经营着一个卖货亭,几米开外正好目睹了这场悲惨的意外。</p> <p class="ql-block"> 为了去一家酒店与国内随旅游团来的好友聚会,曾有过三次乘坐出租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两地之间不过3公里,而且都在尼罗河的一侧,路线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基本上是直来直去。然而,每次打车的经历和结果都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一样的是,车上都有计价器,但是司机都不打表。</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上车后,司机二话不说就开车冲了出去,连忙喊住,询问价格。问清车费是50埃及磅(约合7元人民币)之后,继续前行。一路上在司机的要求下举着手机里的导航为司机指引着方向。还好,到达目的地支付了50磅后,顺利地下车走人。</p><p class="ql-block"> 返回时天色已晚,安全起见,让酒店门口的门卫帮忙叫车。十分钟后,出租车来了,开门上车,司机一路无语。抵达目的地后,问车费。司机开口便说300磅,好家伙,同样的路车费却比去时足足多了六倍。立即以理据争。最后司机一口咬定,最低100磅,不能再低了,因为你是酒店叫的车。</p><p class="ql-block"> 于是,只好交钱。</p><p class="ql-block"> 付完车费后,司机一改微愠的脸色,拿起我的手机拨通了自己的手机号,然后告诉我说,这是他的联络方式,以后如果再用车一定跟他联系。</p><p class="ql-block"> 他的若无其事,让我实在是有点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依然是同样的路线。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后更加自信。上车后先与司机约好50磅车费,安然出发。依然是用手举着手机里的导航为司机指路。但谁曾想到,开着开着,一不留神,司机一拐把就开上了尼罗河大桥,把车直接开到了河的对岸。连忙指出路线的错误时,司机却不温不怒,镇定自若地在对岸绕了一圈后,又怡然自得地开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但是,当抵达目的地,拿出约好的50磅给他结账时,他却暴怒了起来:什么?走了这么远,至少100磅。</p><p class="ql-block"> 于是,为了息事宁人,只好按其所说,支付车费,双方相安无事。</p> <p class="ql-block"> 在开罗的几天里,借着自行车的便利,我也曾骑车逛了逛开罗的老城、哈利利市场,以及一条条充满了当地人生活气息的胡同。无论走到哪里,骑到哪里,一张纯正的东方面孔和独特艳丽的运动服装都逃不过路人的眼睛,一句句Hello、你好、欢迎的招呼声经常会从前后左右,房前路边,远远近近地冒了出来。无论是大人小孩都对一个外国人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新鲜。丝毫没有什么陌生感。他们经常会问你叫什么,从哪里来。当你回答他后,他会高声地用“你好”向你问候。并主动地告诉你他叫默罕默德,他叫阿曼。当你按照他的发音叫他一句名字时,他会开心的眉开眼笑,耶耶连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我逗留开罗的几天里,开罗这座城市给我留下的众多印象中点滴印象。</p> <p class="ql-block"> 几天后,我骑车离开了开罗,沿着尼罗河继续逆流而上。</p><p class="ql-block"> 回想开罗的这些印象,有温馨,有冷漠;有纯朴,有浮华;有惊喜,有惊叹;有感慨,也有无奈。</p><p class="ql-block"> 古老悠久的埃及何时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步入文明的现代世界呢?</p><p class="ql-block"> 一辆马车从我的身旁急驰而过,伴随着阵阵的铜铃声,飘来缕缕的粪香。望着远去的马车背影我想,前方的前方又会有哪些未知的印象在等待着我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