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浙行之一 骑游佛堂、婺州古镇。

东南风

<p class="ql-block">  “一梦入徽州,水墨画中游”。‌徽州的春天,万物复苏,桃李争艳,菜花飘香,白墙黛瓦、马头墙、小桥流水、垂柳绿树,有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幅幅水墨丹青,令人陶醉。</span> 我想与春天的徽州约会,便策划了一次“短平快”的皖浙行。路书如下:</p><p class="ql-block"> 皖浙行(义乌—宣城1037公里)</p><p class="ql-block"> D1.武昌K421(98元)8.23-19.13义乌</p><p class="ql-block"> D2.义乌-义乌商贸城11佛堂古城22金华市婺州古城47、兰溪古城28(108公里)</p><p class="ql-block"> D3.兰溪古城20诸葛八卦村83建德市淳安县(103,累计211公里)</p><p class="ql-block"> D4.淳安县千岛湖广场、街口镇、武阳乡、阳产土楼、昌溪乡(105,累计316公里)</p><p class="ql-block"> D5.昌溪5.5石潭村景区13</p><p class="ql-block">新安江山水画廊33(经鱼梁坝鱼梁古镇)至徽州古城28屯溪老街(许国牌坊、斗山老街、博物馆等)18徽州区(97.5,累计413.5公里)。</p><p class="ql-block"> D6.徽州7西溪南古村12呈坎古村景区(许村—中国进士第一村13*2)46汤口镇(91,累计504.5公里)</p><p class="ql-block"> D7.黄山一日游(或汤口40西递宏村20卢村木雕楼59太平湖镇119,累计623.5公里)</p><p class="ql-block"> D8.汤口68泾县桃花潭景区17查济古建群17茂林镇(皖南事变发生地)(102,累725.5公里)</p><p class="ql-block"> D9.茂林42泾县(皖南事变纪念碑)17*2中国宣纸文化园22月蔡村镇(98,累计823.5公里)</p><p class="ql-block"> D10.蔡村镇32经月亮湾至水墨汀溪景区19(龙门大峡谷、桃岭72道湾、六道湾观景台)32方塘乡(83,累计906.5公里)</p><p class="ql-block"> D11.方塘乡46(经落羽杉湿地公园、红杉林、青龙湾、储家滩至青龙乡驾车线)25宁国市(71,977.5公里)</p><p class="ql-block"> D12.宁国50宣城5敬亭山5宣城站(60,累计1037.5公里)。</p><p class="ql-block"> 当晚乘坐17.43G582-武汉21.18。也可坐车到合肥或天柱山游玩后再返回。</p><p class="ql-block"> 3月16日,我们9位骑侠,满怀着对春的向往、对山的依恋,从武汉乘坐火车至义乌,开启了一场拥抱春天、畅游古镇的水墨山水之行。次日早上,我们迎着朝霞骑向小商品市场。</p><p class="ql-block"> 义乌小商品市场,长达10里的小商品市场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它为义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月17日,我们在晨曦中迎着朝阳,从义乌出发,掠过全国闻名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我们脚踏风火轮,聆听浙江四大名镇之佛堂古镇浮沉百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埠呼</span>呼吸。我们的车轮碾过那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的鹅卵石街道,仿佛能听见地下传来百年前商队骡马的响鼻。古镇的老街呈现出奇特的鱼骨状脉络,主街如脊,两侧巷弄似肋,恰似商船龙骨倒映人间。街边的各色美食香气四溢,热情的店主殷勤地为我们递上刚出炉的酥饼,入口酥脆香甜,滋润着我们的肠胃。江中的浮船彰显着前人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惜别佛堂古镇,我们策马奔向婺州古城。婺州古城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内城建于唐末,至今保存完好,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城墙。 在速度与汗水的挥洒中,我们来到了通济桥,在桥上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浙江第一塔—万福塔。万佛塔,老金华城地标性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原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区塔下寺的山坡上,九层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由佛僧居政倡导建成,初名叫“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期数万计,故称“万佛塔”。</p><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公路对面,进入古城景区。这里有金华市剪纸博物馆和保存完好的八咏路、酒坊巷、熙春巷等历史街巷,有赤松门、宝宁门、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等。八咏楼,原名玄畅楼,位于金华市古子城八咏路中段,始建于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由东阳郡太守沈约建造。沈约登楼赋诗《登玄畅楼》后,八咏楼因此得名。自唐代以来,八咏楼成为历代文人登临题咏的胜地。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严维等都曾在此留下诗篇。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p><p class="ql-block"> 因周一闭馆,遗憾未能进入八咏楼。</p><p class="ql-block"> 告别辉煌灿烂的婺州千年古城,我们打马骑向兰溪古城。在暮色苍茫中,抵达兰溪古城,入住兰溪泰苑宾馆,全天骑行108公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月16日,我们9位骑侠,满怀着对春的向往、对山的依恋,从武汉乘坐火车至义乌,开启了一场拥抱春天、畅游古镇的水墨山水之行。当晚7.30,我们顺利抵达义乌站,骑侠们正扛着宝马下台阶。乐于助人的四方哥,正扛着我的宝马下石阶。</p> <p class="ql-block">  义乌小商品市场,长达10里的小商品市场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它为义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3月17日,我们在晨曦中迎着朝阳,从义乌出发,掠过全国闻名的义乌小的贡献。我们脚踏风火轮,聆听浙 3月17日,我们晨曦中迎着朝霞涌抱春天。我们向小商品市场骑去。</p> <p class="ql-block">  掠过义乌十里小商品市场,我们脚踏风火轮,来到了浙江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堂古镇。</p> <p class="ql-block">  车轮碾过那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的鹅卵石铺就的老街路面,仿佛能听见地下传来百年前商队骡马的响鼻。古镇的老街呈现出奇特的鱼骨状脉络,主街如脊,两侧巷弄似肋,恰似商船龙骨倒映人间。</p> <p class="ql-block">  街边新华剧社那斑驳的墙面承载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街边的各色美食香气四溢,热情的店主殷勤地为我们递上刚出炉的金华酥饼,咬上一口酥脆香甜,滋润着我们的肠胃。</p> <p class="ql-block">  我们品尝了老街的人间烟火,向佛堂码头前行。</p> <p class="ql-block">  73岁的段大侠,老骥伏枥,一马当先,他还担任着本次骑行的领骑。</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码头与江中的浮船承载着古镇商埠的繁荣,彰显着前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惜别佛堂古镇,我们策马前行。骑侠黑土,担任本次骑行的押尾。</p> <p class="ql-block">  老将童童今天运气爆棚,连续中标四次,黑土和几位男侠三番五次帮他修补轮胎。</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们策马奔向婺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  婺州古城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内城建于唐末,至今保存完好,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城墙。 在速度与汗水的挥洒中,我们来到了婺州通济桥,在桥上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浙江第一塔—万福塔。万佛塔,老金华城地标性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原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区塔下寺的山坡上,九层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由佛僧居政倡导建成,初名叫“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期数万计,故称“万佛塔”。</p> <p class="ql-block">  女侠荔枝园,克服身体不适,坚持骑行。</p> <p class="ql-block">  ‌ 婺州古城墙始建于唐代,由吴越王钱镠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四月授命建成。元代被毁,明清时期,多次修筑。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修缮府城,置垛2554处,敌台15座,庐50间以守望。修筑后,有“两浙城池唯婺为首”之称。</p> <p class="ql-block">  赤松门‌,又称‌梅花门‌,是婺州古城的东门。赤松门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赤松门因其门前种植着一片赤松林而得名,古代承担着抵御外敌的重要任务,见证了婺州古城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赤松门在历史上多次被修复和重建。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赤松门作为婺州古城的一部分重建完成,城池周长一万七千七百九十尺,开设七门,其中包括东称赤松门(俗称梅花门)‌。在明清时期,赤松门也经历了多次修缮和加固,以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  穿过公路对面,进入古城景区。我们来到了金华市剪纸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这幅《西厢记》剪纸作品,是该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骑侠东方玉龙是</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满了奖牌。</p> <p class="ql-block">  八咏路上面的拦路井,拦在路的正中间。</p> <p class="ql-block">  保宁门是婺州古城的南门,寓意“永保安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与人祸,2004年基于古子城修复工程重建。</p> <p class="ql-block">  八 咏楼,原名玄畅楼,位于金华市古子城八咏路中段,始建于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由东阳郡太守沈约建造。沈约登楼赋诗《登玄畅楼》后,八咏楼因此得名。自唐代以来,八咏楼成为历代文人登临题咏的胜地。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严维等都曾在此留下诗篇。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周”</p><p class="ql-block"> 该楼坐北朝南,共四进,建在高8.70米的石砌台基上。</p> <p class="ql-block">  八咏路一瞥。</p> <p class="ql-block">  八咏公园。</p> <p class="ql-block">  沈约(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南朝政治家、文学家、文坛领袖。历任左仆射、中书令、尚书令、左光禄大夫、侍中、太子少傅。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p><p class="ql-block"> 沈约任东阳郡时曾多次登玄畅楼(八咏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第一首是《登玄畅楼》诗:“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临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 增减,湍平互浅深。流水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后来他又写了《玄畅楼八咏》诗:“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岁暮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哓鸿。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 东。”沈约写完此诗,觉得意犹未了,于是又以诗中的每句为题,一气呵成八咏诗歌,称为《八咏》诗,当时传为绝唱。唐代的文人十分推崇沈约,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以志纪念。从此八咏楼即成为历代文人骚客会文咏诗之处。</p> <p class="ql-block">  李世贤(1834年-1865年8月23日),男,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太平天国后期名将,忠王李秀成的堂弟,被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为“侍王”。</p><p class="ql-block"> 今天闭馆无缘进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告别辉煌灿烂的婺州千年古城,我们打马骑向兰溪古城。在暮色苍茫中,抵达兰溪古城,入住兰溪泰苑宾馆,全天骑行108公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