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日记

蓝湖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4日,周五,沙洲。雨</p><p class="ql-block">今日轮休——轮到俺在家休息,不用带娃。早餐吃饺子。饺子是玲做的,饺馅有土猪肉、韭菜、红萝卜、香菇。此饺子比楼下底商那家饺子店好吃得多,至少是货真价实的食材,许多开店老板做不到。他们总千方百计偷工减料,谋取利润最大化。</p> <p class="ql-block">坐在桌前,看施同学发来的一篇文章——《属于我们的时代结束》,基调是悲凉的,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p><p class="ql-block">站在历史角度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这个世界永存,但属于我们这茬人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已是退场,曾经所谓的“高光时刻”,漂亮帅气,都为“过去式”。我们频频参加的那些活动,多半也是自娱自乐。</p><p class="ql-block">曾经以为,“2020年”很遥远,却惊讶发现,当下已到了2025年3月;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现在觉得,“年轻”是很久以前的事。不要说来日方长,余生真的难能可贵。所以要好好珍惜现在,保重身体,乐呵呵地过好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累了。骑车到华侨超市购物。重点是豆瓣酱,用来蒸鲥鱼。鲥鱼曾与黄河鲤鱼、太湖银鱼、松江鲈鱼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鱼。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三中读书,中餐在食堂里吃。有次逢我生日,父亲(本校教师)陪我用餐。父亲特地买了一块鲥鱼给我吃,那种“鲜掉眉毛”的感觉至今难忘。现在的鲥鱼并不太贵,40元一斤。我准备用豆瓣酱蒸鲥鱼,无需其它调料。</p> <p class="ql-block">超市回来的路上,见路旁玉兰花开得正盛,虽说天气不给力,我还是止不住地停下来,为它拍上几张。背景是沙洲别墅群,天空却是灰蒙蒙的,故要给照片添一些亮色与饱和度。</p> <p class="ql-block">下午无事,倚在沙发上,侧耳倾听窗外的鸟鸣声。只少有五种不同的鸟儿在叫,具体甚鸟?我亦不知。说到窗外的事,我想起本市作家徐秀莉最近新作《窗外的绿》。她的文风一如既往,娓娓道来的是身边的人,熟悉的事。其实我也可写篇《窗外的绿》。</p><p class="ql-block">我家东窗往外看,能看到一片翠绿的景象——农田带来的绿意。每年年初至四、五月间,先是麦子泛起青霭般的绿,接着秧苗破土而出,展现出绿色的生机,进而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承露而翠的画面。它们都展现出不同层次的绿意。</p><p class="ql-block">我曾以《窗外的绿》为题赋诗一首,表达对窗外绿景的喜爱与陶醉之情:</p><p class="ql-block">东窗凝碧岁痕深,远岫浮青入望沉。</p><p class="ql-block">青霭泛波浮麦浪,碧光摇影动秧针。</p><p class="ql-block">承露千畦凝翠色,含烟四野漫柔襟。</p><p class="ql-block">欲将清吟酬天地,醉倚新晴抱绿心。</p> <p class="ql-block">晚上一直在听霍尊的《卷珠帘》,整个人沉浸在他的歌声里面。他的“岛歌唱腔”(一种发源于日本鹿儿岛的独特唱法,在演唱时需要使用类似女性产生假声的效果),在当下华语乐坛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其悠远绵长的声线与《卷珠帘》的哀婉凄切糅合在一起,让这首带着浓厚中国风的歌曲钻进了人们的心坎里,因而登上了201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p><p class="ql-block">歌名《卷珠帘》的由来,是《滕王阁序》中的一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据霍尊介绍,创作的灵感来自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唤醒枝芽,听微风,耳畔响,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将细雨、微风、流水、落花、烟云、琴声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静谧的诗意氛围与浪漫情怀。听者在欣赏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沉浸于这种情绪之中,产生强烈共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