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春韵】No.3 云梦祥山博物馆

锦绣河山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273808</p><p class="ql-block">图文:锦绣河山</p> <p class="ql-block">作别盛砦村油菜花海,午后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云梦县因古云梦泽而得名。楚王在此筑城,秦皇在此狩猎,汉祖在此设郡。云梦置县于西魏大统16年(公元550年),距今已有1475年的历史,拥有“古泽云梦、楚国别都、简牍圣地、黄香故里”4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云梦县博物馆(云梦祥山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城关镇龙岗路1号,旧馆占地面积约8600平方米,新馆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p> 国宝重光,时代华彩。走进博物馆,参观国宝文物,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p class="ql-block">据《左传》、《国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记载,先秦时期楚国有名为“云梦”的楚王狩猎区。云梦地域相当广阔,东部在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至长江江岸一带,西部指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一带,北面大致到随州、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长江为缘,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名为“云梦泽”的湖泊。 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p> <p class="ql-block">“秦简文化 追寻历史足迹”。云梦县位于湖北中部,历史悠久。这里曾出土大量秦汉简牍,其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知名,云梦有“秦简圣地”、“简牍之乡”之称。</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新馆主要建筑为仿唐代宫殿建筑样式,全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大理石墙面,顶覆青灰色瓦,中心主馆楼平面呈正方形,高四层,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自下而上面积逐层递减,二楼外墙悬挂四面反映云梦历史的巨幅铜雕。</p> <p class="ql-block">二层以上各有露台,砌汉白玉栏杆,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栋附楼。 2013年4月11日正式开放,目前有馆藏文物4285 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套)、二级文物64件(套)、三级文物240件(套)。 2024年8月,被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云梦县博物馆藏品主要来源于征集、考古发掘、上缴(交)、捐赠、收购等途径取得,文物藏品中,大多数为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以陶、铜、漆器为主;藏品类别有传世文物、出土文物和工艺品三大类,其类别有石器、陶瓷器、漆器、铜器、铁器、木雕、石刻、金银器、玉器、字画、钱币等 。</p> <p class="ql-block">一楼主要用作临时库房、重点库房、文物修复室(陶瓷器修复室、漆器脱水修复室、铜器除锈修复室)、资料整理室等,二楼及以上主要用于文物陈列展和举办其它各种展览。 该馆分《古泽云梦》《中国秦代简牍文物》《中国秦代漆木器精品》《云梦现代文明》四大展区,展示了云梦精品文物及历史文化的亮点特色。</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强调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p> 习近平语录: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p class="ql-block">跟着习近平总书记,打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认真听讲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序厅是开放的圆形造型,迎面是红黑色为基调的漆器壁画,半圆形的宽幅壁画描绘了云梦之于中国历史的独特篇章。</p> <p class="ql-block">壁画左侧展现楚风,还原楚人的歌舞、战争、出行,显示出云梦作为楚别都的往日辉煌;右侧展现秦风,借用兵马俑秦人形象,塑造秦王与群臣,诉说云梦在秦统一后的风采。</p> 地面上是双圆造型,内嵌睡虎地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青铜镜,两位威武雄壮的武士各自面对凶猛的金钱豹作斗兽状,场面扣人心弦,宛若战国晚期的时代之音 。 <p class="ql-block">前言 简牍是中国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最主要的书写载体。早在商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简牍,秦汉时期,简牍的使用更为广泛。至三国两晋时期,因为纸张的发明简牍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p> 1975年12月在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代法律文献,共1155枚,约4万字。这些秦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以法律文书为主,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军事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秦代历史的重要资料。<br> <p class="ql-block">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 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睡虎地秦简的主人名叫“喜”‌,是一位坚守“为吏之道”的秦代基层官吏,负责抄写和记录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为后人研究秦朝法律提供了宝贵资料‌。“喜”的生平事迹可以通过出土的简牍进行了解。他生于秦昭王45年(前262年)12月甲午鸡鸣时,17岁入傅籍,19岁成为“史”,20岁任安陆史,22岁任安陆令史,23岁任鄢令史,28岁治狱于鄢。他三次从军,最终在秦始皇30年(前217年)卒于安陆,享年46岁‌。</p><p class="ql-block">“喜”的骨骼保存较为完好,包括颅骨、下颌骨、肩胛骨、上肢骨、胸骨、肋骨、脊椎和下肢骨等。通过对骨骼的分析,可以推测他的生活习惯和职业特征。例如,他的椎骨、上肢骨的骨性关节炎以及下肢的“跪距面”,反映了长期从事文史记载、伏案工作的行为习惯特征‌。</p> <p class="ql-block">睡虎地秦简入选《国家宝藏》“故宫特展”入选词:云梦睡虎地秦简,四万多个工整的秦汉隶字,从战国七律到秦国一统的那个历史瞬间,被一位普通的小官吏,用最直观的方式保存下来了。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曾经以优越的法文化,长期滋润过东方世界。</p> <p class="ql-block">睡虎地11号秦墓发掘器物</p> <p class="ql-block">"文房四宝”: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毛笔、附笔套;铜削(可对写错的字进行刮除)、附木鞘;墨;石砚、附研磨石。</p> <p class="ql-block">秦简法律形式: </p><p class="ql-block">1.律‌:是最基本的法律形式,规定了各种法律条文和制度‌。</p><p class="ql-block">2.令‌:由皇帝发布的命令和批示,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p><p class="ql-block">‌3.式‌:关于案件调查、勘验、审讯等的程序、文书程式以及对司法官吏审理案件的要求‌</p><p class="ql-block">4.法律答问‌:以问答的形式对秦律的条文、术语以及立法意图进行解释‌。</p><p class="ql-block">‌5.廷行事‌:司法机关的判例,用于指导具体的司法实践‌。</p> <p class="ql-block">秦律十八种,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田律是指关于农田林牧渔粮食等项的法令。其内容有限令及时汇报雨量及旱涝风虫灾害,保护林木及幼龄鸟兽鱼鳖,缴纳饲草禾稿数量及手续,发放驾车马牛饲料粮食以及禁止百姓卖酒等。</p> 仓律‌是关于粮草仓的法律,是《秦律十八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律共计二十六条,详细规定了谷物入仓、发放的登记及管理。仓律的内容十分繁琐且严格,要求主事的官吏在仓储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换,需要向县廷上报出入状况。如果有疑问,则需在县廷派来的官员监督下重新清点并作记录、上报。‌<div>金布律,是指中国古代关于货币管理的法律。因古代金与布都是货币,故得名。秦代金布律内容广泛,规定布帛规格长八尺宽二尺五寸,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依黄金和布计价折算;市场买卖,官吏和商贾均不得选择钱布好坏;以及地方官吏间运送物品的计帐方法,官吏供应交通工具和牲口、饲料的方法,欠公家债务和借公家器物偿还的办法,以及授衣办法等。<br></div> 效律是关于核验官府物资财产的法律,详细规定了核验县和都官物资账目的一系列制度。对於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物品如兵器、铠甲及皮革等,规定尤为详尽。特别是对于度量衡器,律文明确规定了误差的限度,这是贯彻统一度量衡政策的法律保证,对巩固国家经济有很重要的作用。<div>置吏律是秦代关于任用官员的法律。律文仅三条,其一:县、都官和十二个郡,任免吏、佐和各府属员,都从十二月初一起任免,到三月底截止。如有死亡或因故出缺的,则可补充,不必等到上述规定时间。 后二条牵涉官吏的任免及职务代行规定。 <br></div> 工律是有关冶炼、铸钱、煮盐、建筑和制造兵器以及其他官民日用器物等手工业生产的法律。 <div>工人程是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法律。</div><div>封诊式则是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和查封的规定和文书程式。<br></div> <p class="ql-block">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个名字很美,现实也很美的地方,有着中国历史上第一封家书,却没有回信,直到被出土,才了解了那一段历史。1975年12月1日,来自公元前223年的两件木牍家书,在湖北云梦县城关西郊的4号秦人墓中出土。</p> <p class="ql-block">木牍家书是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兄弟写给家人的,不仅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家书,还生动反映了秦代士兵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表达。这是来自距今2248年前的家书,然而,这封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却因为战事告急,或许再无回信。</p> <p class="ql-block">“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通过这封家书,我们可以窥见两千多年前普通士兵的生活状态,感受到跨越千年的亲情与温暖。 </p> 木牍家书发现于1975年,两枚木牍分别长23.4厘米和16厘米,上面刻有527个字,墓主人是被写信人的哥哥“衷”。衷将这两封家书视为珍宝,妥善地收藏了一生,至死不舍得遗弃,带入墓中陪葬,使其得以保存至今。 <div>书信内容‌是问候与报平安‌:黑夫和惊在信中向母亲和兄长问安,并汇报他们在淮阳打仗的情况,表示自己平安无事。‌请求支援‌:信中提到他们缺衣少钱,希望家里尽快寄送衣物和钱财,否则“即死矣”。关心家庭‌:兄弟二人还询问姑姐是否平安生产,并叮嘱媳妇不要离家太远捡柴火,展现了细腻的亲情。</div> 历史意义‌。淮阳之战‌:这封家书写于公元前223年,正值秦楚大战期间,淮阳是楚国的都城。信中提到的“黑夫等直佐淮阳”为研究秦楚战争提供了珍贵史料。<br>‌秦代军功制度‌:信中提到的“爵位”问题,反映了商鞅变法后秦国以军功授爵的制度,激励了士兵的斗志。<br>文化价值。木牍家书不仅是研究战国时期士兵生活的重要资料,也展现了中国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记。<br> 吏有五失:一曰夸以迣,二曰贵以大(泰),三曰擅裚割,四曰犯上弗智(知)害,五曰贱士而贵货贝。 一曰不察所亲,不察所亲则怨数至;二曰不智(知)所使,不智(知)所使则以权衡求利;三曰兴事不当,兴事不当则民?指;四曰善言隋(惰)行,则士毋所比;五曰非上,身及於死。<div>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br><br></div> 二十八星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公元四五千年前,中国就开始天文观测,以后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古人把世界的全部看作是个整体,认为星空的变化,关系着地上人们的吉凶祸福,认为人事变迁、灾害和天气,都可从天象得到预兆。所以,不管研究历史、灾害、气候变化等等,涉及古代文献,都会碰到天象记录。 云梦曾是楚国的别都、秦朝的禁苑、汉晋的郡治,城东现存有楚王城遗址 龙岗禁苑律令是继云梦睡虎地秦简、四川青川郝家坪秦牍出土之后,秦代法律文献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向世人第一次展示了秦统一后的法律文本。墓葬年代可以定在秦二世二年(前208)至汉高祖三年(前204)之间,与关沮周家台30号秦墓基本同时。这也是一座典型的秦代末期的墓。墓主人应是一个职掌云梦禁苑管理具体事务的小吏。 龙岗6号墓木牍:迄今所能见关于秦律判词的唯一实物。 中华第一长文觚‌<br>出土于郑家湖墓地,长34厘米,全文约700字,是目前年代最早、篇幅最长的木简。它涉及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和古代史等多个领域,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p class="ql-block">战国简牍类文物:“中华第一长文觚”在云梦郑家湖墓地被发现。觚上以秦隶字体书写约700字,字迹清晰可见,记载了谋士游说秦王知足停战的故事,是迄今我国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篇幅最长的战国简牍,被誉为“中华第一长文觚”。</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 简牍记录历史 传承文明。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古知今,知微见著。历历秦简事,悠悠寸心知。让我们坚守初心,守护遗产,赓续文脉,传承文明。</p> <p class="ql-block">云梦文物古迹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云梦地处随枣走廊南口要冲,“北控三关,南通江汉”,素有古泽之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p> <p class="ql-block">古泽晨曦</p> <p class="ql-block">沧桑云梦</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p> <p class="ql-block">大约从12000年前开始,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p> 距今12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就有部落先民在云梦渔猎采集,劳作生息。 小王家山遗址出土文物 <p class="ql-block">郧国春秋</p> <p class="ql-block">商王朝版图 炊煮盛器</p> <p class="ql-block">楚郧蒲骚之战是周桓王十九年(公元前701年),楚大夫斗廉率军在蒲骚(今湖北应城西北)击败郧军的作战。</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楚国名相斗子文。春秋时期楚国的芈姓家族若敖氏,又称若敖族、若敖氏之族。是活跃于春秋时期楚国的芈姓家族,祖先为楚国国君若敖熊仪,若敖氏即是以他的谥号若敖为族称,在其内部又分鬬氏(斗氏)和成氏两个支系。</p>若敖族的成员斗伯比、斗廉、斗祁、斗勃、斗谷於菟(斗子文)、斗般、成得臣、成大心、成嘉等人在楚武王至楚庄王时代长期担任军政要职。 <p class="ql-block">王城风采</p> <p class="ql-block">始皇南巡 </p> 安陆市亭 睡虎地出土文物 <p class="ql-block">华夏第一楼:东汉庶殿式红陶楼。 1979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周田村一座东汉墓中。陶楼为泥质红陶,外罩一层较薄的青黄釉。陶楼为一组楼阁组成的宅院,建筑总体布局为三合式,分前后两楼。前楼为两层,下层东西并列3室,长54厘米,宽22.8厘米,高29厘米;上层东西并列4室,长56.4厘米,宽17.8厘米,高22.4厘米。前楼正面有腰檐,以上有横梁挑出的楼板。上层前面为百叶窗,中留5个窗洞,其上靠顶檐处开4个扁窗。西山墙上层开2窗,东山墙上层开1窗,其余为百叶窗。楼顶为单檐庑殿式。下层每间各开一门,门额与两侧门框刻划线条,作垂帘收卷状。两山及门与门之间各设墙垛;中室的左、右墙开一道门,使下层三室相通。左室的东山墙下部开一拱形小门洞;右室的北壁开一门与后楼的碉楼下层相通。该室的西顶角开一楼道口,楼道口上搁一活动楼梯。</p> 后楼由碉楼、厨房、厕所、猪圈、院落5部分组成。<br>碉楼位于整个陶楼的西北角,共分3层。下层有门与前楼右室相通,共用一道墙壁。下层宽15.4厘米,进深16.2厘米,高29厘米;中层与下层相同,只是高度略矮,为25.6厘米。顶上筑出檐四坡水,四角起脊。前面中间开3个长窗。上层略呈四方形,长11.6厘米,深10厘米,高14.8厘米,四面各开一门,每门两侧为百叶窗。楼顶为两面坡,正中起脊,两坡各有斜脊。各层之间有方口天窗上下相通。下层后壁还有两层腰檐。<br>厨房建于碉楼东侧,有门与前楼下层中室相通。厕所在厨房东侧,内中有便台,台上有便坑。猪圈建于厕所东下部,有门有窗,圈内还有一只陶猪。 围院连接了前楼东侧和猪圈东壁。前楼东西两侧和碉楼两侧墙壁上还各伸出一座阁楼(画面上能清楚见到),阁楼有门,与室内相通。前楼东间门前建有一哨棚,独处院外,哨棚四侧有椭圆形门洞,可四处观望。座陶楼不仅展现了东汉时期的建筑艺术,还为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民俗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战国卧鹿立鸟木雕,随葬品,整木雕成。头插真鹿角,平首匍匐,前腿跪曲,后腿侧弯,作少憩状,神态安详。 鹿身以黑漆为地,朱绘花瓣纹和星点纹。形象真实,情态生动。这些镇馆之宝不仅是云梦县博物馆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网图)</p> <p class="ql-block">三黄流芳:黄香(约68年-122年 ),字文强,(一作文彊 ),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黄香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晓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p> <p class="ql-block">黄香之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p> <p class="ql-block">楚王城</p> <p class="ql-block">明清古城</p> <p class="ql-block">云梦古时,属荆州之城。周,为荆州泽。春秋,属郧国。战国,属楚国。自秦至魏、晋、南北朝,一直属安陆县。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分划安陆县南境设置云梦县,县治在云梦城(含城关东部“楚王城”)。宋熙宗二年(1069年),省云梦为镇并入安陆县。元佑元年(1086年),复立云梦县。宣和元年(1119年),升安州为德安府,云梦县隶属德安府。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在湖北建立政权,改云梦县为固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复立云梦县。 </p> <p class="ql-block">唐宋气象</p> <p class="ql-block">江夏郡辖境</p> 元代北传理学第一人赵复。赵复,字仁甫,德安(今湖北安陆)人,自号江汉,学者称为江汉先生。1235年蒙古军攻德安,他被俘,杨惟中释之,并随杨去燕(今北京)。杨惟中、姚枢建太极书院,请他讲授程、朱之学。时姚枢、许衡、郝经、刘因等皆从其学,至此,程、朱之学在北方才开始广为传布。曾作《传道图》、《伊洛发挥》、《师友图》等。醉乘鸾驭到仙家,彩笔云笺赋落霞。老去空山秋寂寞,自锄明月种梅花。 <p class="ql-block">王莽时代的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一般称为钱模。早期钱范的钱模直接刻划在石、铜质的范材上,也有用陶质刻划的。</p> <p class="ql-block">元代铜权</p> <p class="ql-block">铜镜、彩绘陶壘、铜盒、铜弩机</p> 彩绘陶盖豆 <p class="ql-block">吴禄贞,字绶卿,汉族,湖北省云梦县人。1896年投军。1898年,被推荐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陆军,与张绍曾、蓝天蔚被称为“士官三杰”。后来,又有人将他与蔡锷、蒋百里并列为“士官三杰”。1902年回国任武昌普通学堂教习、会办。1903年,与黄兴等发起华兴会。1907年,任延吉边务帮办。1910年冬调任陆军第六镇统制。武昌起义后,赴滦州约张绍曾举兵反清,拟联合北方新军直捣北京,并截留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11月7日,在石家庄被刺杀。1912年,孙中山即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追认吴禄贞为陆军大将军,被誉为“盖世之杰”的辛亥革命先驱。</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祭吴禄贞文:荆山楚水 磅礴精英 代有伟人 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 盖世之杰 雄图不展 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 倡义江淮 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p> <p class="ql-block">结语 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方寸之间,一览千年。让我们守护初心,传承文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博物馆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追随总书记足迹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湖北省高校老协学习宣传部的老师们在馆前合影,留下难忘瞬间。</p> <p class="ql-block">春日暖阳下的战国卧鹿立鸟木雕栩栩如生: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