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山巅佛香阁,凌虚高耸入云河。雕栏画栋灵光绕,古寺钟声岁月磨。

北京六爷0919

<p class="ql-block">记颐和园佛香阁和四大部洲。</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原计划在此修建一座九层延寿塔,后因各种原因改建为阁。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二十年按原样重建。</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上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攒尖顶结构使其从各个角度看都呈现出对称与和谐之美,精巧玲珑又气势恢宏。 阁内有8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直贯顶部,支撑起整个建筑,结构复杂,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阁内供奉着“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铜胎鎏金站像,千手千眼,形态丰满,体现了皇家对佛教的尊崇,也承载着人们祈福求安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的斗拱、门窗、雕刻等细节之处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斗拱造型多样、雕刻精美,上面的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将东边的圆明园、畅春园,西边的静明园、静宜园以及万寿山周围十几里以内的优美风景提携于周围,巧妙地将“三山五园”连成一体。同时,万寿山在西山群峰和玉泉山的衬托下,小中见大,昆明湖又将山景倒映其中,山之葱茏,水之澄碧,天光接引,令人荡气舒怀。</p> <p class="ql-block">在颐和园,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使整个园林的建筑布局更加完整、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简单介绍过佛香阁整体,请跟随我由下而上走进佛香阁。云辉玉宇牌楼是佛香阁的标志,也是佛香阁的起点,位于佛香阁中轴线的最南端,是进入佛香阁景区的起点。牌楼为四柱三楼式,顶覆黄色琉璃瓦,绘有金龙和玺彩画。“云辉玉宇”四字寓意着这里是一片彩云缭绕、光辉灿烂的神圣之地。 </p> <p class="ql-block">从牌楼往北,是排云殿建筑群的正门。门上方悬挂着“排云门”匾额,两侧有对联。门前有一对铜狮,威风凛凛。过了排云门,便是二宫门,它是排云殿院落的第二道大门,建筑风格简洁庄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p> <p class="ql-block">排云殿在二宫门之后,是佛香阁景区的主体建筑之一。原为大报恩延寿寺,慈禧太后重建后改为排云殿,是她做寿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殿内陈设着慈禧万寿庆典时的原状,展示了皇家的奢华与威严。 </p> <p class="ql-block">继续上行就是德辉殿,它位于排云殿和佛香阁之间。这里曾是帝后到佛香阁礼佛时休息的场所,建筑风格较为素雅,殿内保存着一些精美的木雕和彩绘。 </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坐落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为八面三层四重檐结构,高41米。阁内供奉着“接引佛”,登上佛香阁,可将昆明湖、万寿山及周边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踏入颐和园,目光瞬间被那座耸立在万寿山腰的佛香阁紧紧抓住。它像是从岁月深处走来的巨人,俯瞰着世间的沧海桑田,散发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的历史底蕴深厚。它始建于乾隆时期,最初是乾隆为孝敬母亲孝圣宪皇后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中的主体建筑,后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中化为灰烬。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动用海军军费重建,赋予它如今所见的恢宏模样,成为她祈福礼佛之地。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让佛香阁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琉璃,都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登上佛香阁的顶层,凭栏俯瞰,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在眼前铺展。昆明湖澄澈如镜,游船点点,十七孔桥如长虹卧波,连接着湖岸的葱郁与远处的缥缈。极目远眺,西山连绵,与园内景致相融,分不清何处是园,何处是自然。</p> <p class="ql-block">站在佛香阁前,扑面而来的是震撼与庄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结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巍峨壮观。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斗拱飞檐层层交错,精致繁复的彩绘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鲜艳夺目,诉说着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走进阁内,一尊巨大的接引佛慈眉善目,静静端坐,让人内心瞬间被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笼罩,所有的纷扰都被抛诸脑后。</p> <p class="ql-block">沿着佛香阁拾级而上,凭栏远眺,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昆明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湖水波光粼粼,游船如织,远处的十七孔桥横跨湖面,像是一条长虹卧波;湖边的柳树依依,随风摇曳,与湖边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再远处,西山群峰连绵起伏,与园内的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此时,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古人智慧的赞叹油然而生,佛香阁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时间悄然流逝,我却浑然不觉。直至暮色渐浓,余晖给佛香阁镀上一层金边,我才惊觉该离开了。可双腿似被钉住,每迈出一步都带着眷恋。佛香阁,我会再来的!</p> <p class="ql-block">智慧海在佛香阁的上方,在颐和园万寿山顶部最高处,是一座砖石发券砌成的无梁殿建筑,不用梁柱承重,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虽为砖石建筑,但外形仿照木结构,屋顶、斗拱等与大木建筑外观一致。整个大殿外层用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还使用了少量紫色和蓝色琉璃瓦盖顶,墙身镶嵌着一千零八尊琉璃无量寿佛,色彩绚丽,佛像形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智慧海”一词源于《无量寿经》,颂扬佛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法无边际,表示理想世界中佛所修行到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佛教文化在皇家园林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智慧海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式佛教建筑的特点,其精美的琉璃装饰、独特的无梁殿结构以及巧妙的空间布局,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智慧海下面,又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它就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以香严宗印之阁为中心,象征佛经中的须弥山,周围分布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日殿、月殿和四色塔等建筑,分别在若干层的台地上随坡势交错布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四大部洲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其布局按照佛教世界观构想设计,代表佛居住的须弥山四周咸海及海上四方的四大部洲,不同颜色的梵塔代表不同的佛与佛智。</p> <p class="ql-block">踏入颐和园四大部洲,仿若闯入神秘佛国世界,震撼之感扑面而来。红、绿、黑、白四色喇嘛塔,如守护天地的巨人,色彩夺目又庄严肃穆 ,在日光下闪烁神圣光辉。</p> <p class="ql-block">这里殿宇错落有致,飞檐斗拱精巧繁复,木质结构衔接得天衣无缝,每一处雕刻都倾注着工匠心血。壁画上,佛国故事与奇幻神兽栩栩如生,斑斓色彩历经岁月依旧明艳动人,似在诉说着古老传说。</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宏伟建筑群中,心中满是对古人智慧的钦佩,同时也感受到个体在历史与宏大宇宙面前的渺小。尘世的烦恼与喧嚣在此刻淡去,内心被一种宁静祥和填满。这不仅是建筑的奇迹,更是心灵的洗礼之所,让人在辉煌中思索人生,找寻内心的安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