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古城游览记

胡新元

<p class="ql-block">  昨天,参加了幸福人寿保险公司组织的石泉一日游活动,共游览三处景点,只有石泉古城游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石泉古城修复建设很成功,古风、古貌、古迹被完整地复原出来,达到了修旧如旧的目标,很有时代气息。进入古城,便仿佛时空穿越数百年,进入了明清时代的鼎盛期。</p> <p class="ql-block">窄窄的石板街,翘檐飞角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一铺一户一型又整体风格协调统一。</p> <p class="ql-block">晃子和商铺字号醒目又烘托气氛。</p> <p class="ql-block">雕塑还原着时代的典型记忆。</p> <p class="ql-block">很多旧物件被修复还原出来。</p> <p class="ql-block">古县衙被完整修复。</p> <p class="ql-block">江西会馆仿佛一个历史博览园</p> <p class="ql-block">大院环境</p> <p class="ql-block">会馆内成了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会馆内的禹王宫</p> <p class="ql-block">东西城墙和门楼被部分复原</p> <p class="ql-block">西城门</p> <p class="ql-block">东城门</p> <p class="ql-block">东门巷修复也很到位</p> <p class="ql-block">  短短不足500米的街道,由于真实的还原和再现,却承载了古代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文化信息,成了一个值得深入观摩研究的巨大文化宝库。站在历史的隧道里,你不得不思考汉江航运和一个山区县之间的发展关系。莽莽秦岭余脉,大山阻挡,这里包括上游的汉中各县与外界彻底隔绝,而滔滔汉江却成了货物进出的“高速公路″,这里在社会发展鼎盛期,商贾和船夫一定摩肩接踵,商贩起劲地叫卖,楼台上笙歌艳舞,各种语言和文化信息在这里交流碰撞,也许这里还是文人笔下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呢。</p> <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思考社会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以笔者所在的洋县为例,县城为古洋州州治所在地,古人留下的文物资源非石泉县比拟。但在城市建社和社会发展中,对其损毁破坏之严重常令人扼腕叹息。我在县政协工作时,曾见过洋县历史名人刘纪德的孙女(姓名已忘记,时年80多岁,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写给县政协的一封信,她描述了小时候见过的古洋州古城及城楼的壮观景象,她很渴望恢复和再现那些历史古貌。但老人的那些愿望在今天实现的可行性已非常小,因为短短几十年的损毁,很多东西已破坏殆尽,城墙城楼等荡然无存,城基被拍卖建了民房,由著名文人文同倡导扩充建设,历经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文化遗存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 但是,部分实现老人的愿望也不是不可以。目前,我县的东西大街原始风貌还基本保存,基本格局未变,依旧承载着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我退休前曾在县上两会上有个提案,建议迁出县委、政府机关,按照县志记载,恢复古洋州州衙和改造恢复重建东西大街,以提升洋县的文化魅力,建成西北旅游大县强县。</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个项目很大,需要数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努力。</p><p class="ql-block"> 现在各地州府驻地规模的古街道留存下来的很少,洋县东西大街规模的古街道在西北己很难找到,这是洋县人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旦拆除,或拓宽重建,原有文化信息都将全部湮灭。我们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护好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即使现在没有能力去再现,那就留给将来,留给子孙去做。千万不能当败家子,不能再次成为千古罪人。</p><p class="ql-block"> 石泉县文物保护的经验值得借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