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几点思考

柯文平

胡宝钗 湖北省阳新县富川中学<br>柯文平 西藏山南市曲松县中学 每年三月,学校一般都会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活动源于1962年3月5日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1963年3月5日成为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后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每年这个月,有些学校开展捡垃圾活动,有的学校和妇女节一起开展致敬感恩女教师和妈妈,有的学校和植树节一起开展植树活动,有的学校开展为社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有的学校是共青团员开展学雷锋活动,有的学校甚至只安排一个年级的学生参与……不是说,这些传统活动不好,而是感觉学生自主参与感不强,形式单一,缺乏深度。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雷锋精神永流传。<br> 著名教育泰斗顾明远先生说:没用兴趣就没有学习,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我们的活动既要有创意,又能真正走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雷锋精神的核心,而不是让学生误认为学雷锋就是捡垃圾、进敬老院等。<br> 何为雷锋精神? 周恩来在为雷锋同志的题词中,把雷锋精神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邓小平把雷锋精神定位为共产主义精神和品格,他在题词中写到:“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2013年3月,在毛泽东为雷锋题词5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雷锋等英雄人物的内涵进行了凝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虽然生活在特定的年代,但雷锋精神超越时间、空间,成为一代代中国人普遍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学雷锋纪念日的实施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对“雷锋精神”最新、最具权威的概括。“雷锋精神”包括: <br><b>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br>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br>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br>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br>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b> 一般人普遍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而忽略了其它。因此我认为学习雷锋从让学生了解雷锋开始。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雷锋》、《青春雷锋》、《离开雷锋的日子》等电影,也可以通过朗读者、共读等形式重温《雷锋日记》。观影作为思政教育载体,比传统说教更具感染力。通过观影活动,学生能直观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有助于塑造阳光、善良、朴素的品格‌。影片展现雷锋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全民榜样的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增强集体荣誉感‌。电影中雷锋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的形象,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强化“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责任意识‌。观影后引导学生主动讨论雷锋精神内涵,促使学生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通过对比雷锋艰苦朴素的生活与自身条件,反思物质浪费问题,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学生更关注身边小事,如主动帮助同学、维护校园环境,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学校结合观影开展“学雷锋月”系列活动形成“学榜样、践行动”的闭环教育模式‌。 也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等活动邀请退休老党员为同学们讲述雷锋的故事、雷锋精神的演变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 <b>二是班级开展“谢谢你!同学”主题班会活动。</b>发现身边的微光,传递成长的温暖。学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最想感谢的同学+具体事件。引导同学们上台分享,也可以邀请名字带有“雷”或“锋”的同学代为讲述。播放背景音乐《You Raise Me Up》营造氛围。该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觉察同窗间的点滴帮助,培养感恩心态;创设安全表达环境,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通过具体化行动深化情感联结,增强班级凝聚力。 <b>三是开展“雷锋盲盒·未知的温暖”——随机善举挑战活动。</b>学生抽取写有神秘任务的“善举盲盒”(如“给保洁阿姨写感谢卡”“帮同学解答一道难题”“记录校园最美角落”),完成后将过程以文字或照片视频记录,匿名分享至校园平台。亮点是打破“做好事必须宏大”的思维,引导关注日常细微处的善意,盲盒机制增添趣味性与神秘感。 <b>四是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到的“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开展“职业体验官:平凡岗位的24小时”活动。</b>学生分组体验校园保安、食堂厨师、环卫工人等岗位,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指定任务(如维持放学秩序、设计营养菜单),并撰写体验日记。亮点是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不易,培养感恩之心,可联动家长拍摄纪录片《我在XX学校的一天》。 <b>五是参与“解忧杂货铺·心灵邮差计划”。</b>设立实体或线上信箱,学生匿名投递烦恼(如学业压力、人际困扰),其他学生以“雷锋回信人”身份用暖心文字解答,优秀信件汇编成册。亮点是用朋辈互助传递善意,同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真实案例,增强校园情感联结。 <b> 六是举行一次“旧物重生实验室——创意公益市集”活动。</b>师生收集旧物进行改造(如旧校服绘画,优秀作品赠新生,或捐山区递温情,旧衣新生意义远,爱与美同行;塑料瓶变花盆,将做好的花盆用于校园美化或捐赠,增强活动的社会价值),市集义卖所得捐赠山区学校,同步直播讲解环保理念。亮点是融合环保、美育与公益,赋予废弃物品情感价值,学生亲手创造改变的过程更具成就感。 <b>七是引领教师积极开展“十元钱·千分爱”活动</b>,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最关键的发现力、实现力、呈现力。教育是帮的艺术。学雷锋活动不应该只是学生学,教师更应是榜样,要身体力行。如何用不超过十元钱的成本,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钱要用到刀刃上,比用钱更重要的是用心。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地发现教育细节、用心地发现教育问题,用心地发现教育契机。湖北省阳新县的游录艳老师,有一天,她给留守孩子们过了一个集体生日,生日结束后,绑蛋糕盒子的包装彩带被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要了去。这个孩子要彩带干什么?游老师开始留意。第二天,细心的游老师发现,这个小女孩竟然把包装带做成了发带,戴着来上学,带子上还有“生日快乐”的字样,但孩子一点都不在意,正在低着头,认真地学习。这一下子触动了游老师的心绪。家访是发现的重要方式。游老师随后去家访,发现这个小女孩子家里有姊妹四个,7岁的她是老三。虽然家里负担大,但她对美很向往。于是,游老师专门买了一个6.8元的蝴蝶结送给她,帮她戴在头上时,她低下头,眼泪都流出来了。游老师想,送蝴蝶结是让她感受到温暖,但是,比温暖更重要的是点亮。我们绝不要忽略这个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发带的创造力。游老师干脆又花2.6元买了22米彩带,发给班里18名女生,每人一米。请这个孩子变身为手工指导老师,指导大家自己动手制作发带。大家欢呼雀跃。她抬起头,笑了,成了全场最亮的小明星,非常高兴,非常积极。发带在孩子们手里一次次改进,已经完全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孩子们的头发上栩栩如生,欢乐有了,手工课有了,劳动教育也有了。对于学校而言,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教师思政课案例有了。自己动手,自己设计,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是的,在整个故事里,孩子先是低下头,感动地哭了;后是抬起头,自豪地笑了。教育就在低头抬头之间。真的不到十元钱,但是很有意义。当一位老师有了敏锐的发现力,有了智慧的实现力,呈现出来的,是充满温度的教育。 <b>八是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b>学校通过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雷锋标兵”“班级好人”“优秀志愿者”、宣传优秀学生案例(如参与科创竞赛、公益项目),树立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形象和“小雷锋”典型,增强教育示范性‌,也形成了学雷锋活动的闭环管理。 总之,学雷锋活动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可能更喜欢互动性强、有科技元素或者能展现个人特长的活动。同时,活动需要安全可行,符合学校的管理要求。还要考虑如何将雷锋精神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比如环保、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学生、社区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