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德胜门</b></p><p class="ql-block">德胜门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德胜门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明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改称北平,将“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并在北垣南五里新筑土城垣,作为防止元军反攻的第二道防线。德胜门箭楼雄踞于12.6米高的城台之上,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楼连台通高31.9米。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总计82孔。</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东南角楼</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是明清北京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坐落于北京内城城墙与外城城墙的交汇点,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城墙与角楼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而东南角楼则凭借其独特的建筑构造,成为守护京城东南方向的坚固堡垒。</p><p class="ql-block">从建筑风格来看,东南角楼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典范。它通高29米,建筑面积达700余平方米,是一座砖砌空心式敌台。角楼为三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屋顶曲线优美,如飞鸟展翅,气势恢宏。楼体平面呈曲尺形,四面均开设箭窗,共有箭窗144个。这些箭窗分上、中、下三层,排列整齐有序,下层箭窗距地面较高,便于俯射;中层箭窗视野开阔,可进行水平射击;上层箭窗则能兼顾高处来敌。箭窗的设计既满足了军事防御的实际需求,又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彰显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与智慧。走进角楼内部,空间宽敞,梁枋、斗拱等木构件制作精美,彩绘虽历经岁月褪色,但仍能隐约看出当年的绚丽色彩,其繁复的图案与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湛造诣。</p> <p class="ql-block">逝去的西直门</p><p class="ql-block">西直门,别名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p> <p class="ql-block">西直门位于北京北站南侧,西直门城楼台基底宽40.9米,城台顶进深24米,城台高10.75米,内侧券门高8.46米,外侧券门高6.3米。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p> <p class="ql-block">今日西直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永定门</b></p><p class="ql-block">永定门位于正阳门正南约5公里处,又称正阳外门,另有永安门、永昌门等名号,寓意“永远安定”。</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同年十月完工。嘉靖四十三年增建瓮城,乾隆三十一年增筑箭楼,至此永定门完整建制成型。</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城门建筑是北京外城南垣的正门,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南起点,是北京城经典的城门建筑之一,也是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永定门城楼是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 三滴水楼阁式建筑,主建筑包括城台、箭楼、瓮城等。</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城楼首层楼室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四周有围廊环绕,廊下设有二十四根檐柱,其中外圈是二十根,楼室的四角各有一根。墙内设有十二根金柱,南北两侧各设六根,从城台一直支撑到屋脊。在楼室内部东北角处设有两跑木质楼梯,与二层楼室相接,楼室四面各设有一樘木板门。</p> <p class="ql-block">新修建的永定门</p> <p class="ql-block">右安门原是一门一楼。右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瓮城呈半圆形,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三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p> <p class="ql-block">右安门是北京外城南城墙三门中最西边的一个。右安门以南,接近南三环的地方过去曾经是金中都的景风门。右安门由于正对内城的宣武门,在建成之初叫做“宣武外门”,后才改称右安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午门</b></p><p class="ql-block">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北京故宫内。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作为故宫的正门,午门的用途也比其余3座城门更加重大和神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华门</b></p><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北京故宫内,是北京故宫的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西华门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内务府就设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华门</b></p><p class="ql-block">与西华门沿中轴线左右对称,但是他们并不在东、西两面城墙的中间位置。它们距北部城墙是到南部城墙距离的七倍,即更靠近午门一侧。这完全是故宫宫殿的总体布局决定的。北京故宫城内分前朝与后寝两大部分,三大殿是前朝的主要部分,不仅占地广、进深大,而且周围有廊庑环绕,是个封闭独立的建筑空间。</p> <p class="ql-block">段祺瑞政府旧址的门</p> <p class="ql-block">北京智化寺</p> <p class="ql-block">六必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