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普陀山</p><p class="ql-block">位于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区。又称补陀洛迦,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相传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观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自古被誉为“人间第一清净地”。</p> <p class="ql-block">普陀山轮渡入口</p><p class="ql-block">普陀山开放的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和宝陀讲寺。最大的地标是总高33米的南海观音大佛。</p> <p class="ql-block">佛顶山景区旅游路线</p><p class="ql-block">佛顶山在岛西北部,海拔286.3米,为全山最高峰,慧济禅寺建于此。慧济寺主殿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右侧大悲殿供奉的唐代观音像,为普陀山最古老佛像艺术。</p> <p class="ql-block">石刻“上来就好”,位于佛顶山,一上去就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慧济禅寺,普陀山的三大寺之一,坐落在佛顶山巅,海拔高达291.3米,有着“不上佛顶,未到普陀”的美誉。这座寺庙始建于明代,藏匿于山林之间,显得格外幽静。主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是普陀山海拔最高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该石刻位于慧济寺山门,正反念读皆通(“佛顶顶佛”或“佛顶顶佛”),设计巧妙。“佛顶”指普陀山主峰佛顶山(海拔291.3米),而“顶佛”为动词,意为在山顶礼敬佛陀。合起来即“在佛顶山朝拜释迦牟尼佛”。</p><p class="ql-block">这一短语浓缩了地理、信仰与人文三重意义,既是普陀山的地标象征,也是佛教“自利利他”精神的具象化表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普陀山慧济禅寺前,立有“同登彼岸”石碑,信徒朝拜至此常感慨万千,象征修行者历经艰辛抵达佛国圣地的圆满。</p> <p class="ql-block">慧济禅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陆游塑像是陆游83岁的时候登临的普陀山,并且他跟当时的宝陀观音寺就是现在普济寺的住持,两个人登高望远。</p> <p class="ql-block">普陀鹅耳枥</p><p class="ql-block">桦木科落叶乔木。普陀山特有树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据考证,野生母树在世界上仅普陀山这一株,位于佛顶山慧济寺西侧,树龄约260年。因稀有珍贵。</p> <p class="ql-block">鹅耳枥树 长于慧济寺后门西侧,属当世罕见珍木,被称作“普陀三宝”之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932年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发现,后经著名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鉴定、定名。</p> <p class="ql-block">海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从慧济寺下山之路</p> <p class="ql-block">觉路是佛教术语,指成佛的道路或正觉之路,代表从迷界此岸到悟界彼岸的修行途径。</p> <p class="ql-block">云扶石</p> <p class="ql-block">"海天佛国"崖 与"云扶石"</p><p class="ql-block">"海天佛国"乃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由于这四个字概括了普陀胜境的特色,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称。巨石上又累一石,卓立而不坠,常有云雾缭绕景象,故称"云扶石"。</p> <p class="ql-block">登妙高峰</p> <p class="ql-block">法雨寺</p><p class="ql-block">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重修。全寺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印光法师纪念堂等。其中天王殿、圆通殿和大雄宝殿是三座主要殿堂。</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法雨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乘禅院</p> <p class="ql-block">千步沙 长1300米,似一条金毯横铺海岸,明屠隆诗赞:“黄如金屑软如苔”。“千步金沙”为普陀十二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远眺洛珈山岛,对岸的美景尽收眼底。洛迦山形状酷似一尊观音菩萨安卧在莲花洋上,被称为“睡观音”或“海上佛”。</p> <p class="ql-block">普济寺亦名前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寺院主体坐北朝南。普济寺中轴线上古建筑依次为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和藏经楼。普济寺总体布局既采用传统的中轴线方法,又充分利用地形地段来安排单体建筑,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独具匠心,集清代建筑之大成,为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3日,普济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圆通宝殿</p> <p class="ql-block">圆通宝殿</p> <p class="ql-block">多宝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呈方形,共五层,高18米,用太湖石砌成。系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4)宣让王为普陀山僧孚中禅师所建,故又名为太子塔,该塔富有元代风格,是普陀山三宝之一。“多宝闻钟”又为普陀一景。</p> <p class="ql-block">百子堂</p> <p class="ql-block">百步沙位于多宝塔东,千步沙南,东北紧依朝阳洞,南面连着师石岬,全长达660米,滩平沙细,排浪花连绵不绝,为海谷、冲浪、观日出最佳处。</p> <p class="ql-block">補怛紫竹林</p><p class="ql-block">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诗意,仿佛能闻到紫竹的清香。紫竹林位于梅檀岭下,这里的岩石呈现出紫红色,剖开后还能看到柏树叶和竹叶状的花纹,因此得名紫竹石。后来,这里还种上了紫竹,真是名副其实的紫竹林。</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寻求心灵的宁静,还是想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这里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不肯去观音院 后梁贞明二年,有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得观音佛像加国,途经普陀莲花洋,遇风受阻,慧锷以为观音不愿去日本,由潮音洞旁登岸,当地张姓居民捨宅供奉这尊观音佛像,这就称“不肯去观音院”。</p> <p class="ql-block">南海观音大佛建在龙湾岗上,1997年10月30日建成,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佛像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大佛材料采用特殊的亚金铜,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字。</p> <p class="ql-block">海岸牌坊 </p><p class="ql-block">此牌坊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1919年安徽无为居士陈性良,因祈嗣有感应,募捐重建。三门四柱,高9米,宽8米,规模雄壮,为佛国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慈云禅寺</p> <p class="ql-block">“越来越好”这块饱含着佛法智慧与人文关怀的题字,稳稳地屹立在普陀山山门之处,恰似一座永恒的灯塔。它以无声却极具震撼力的姿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天南地北的善男信女。每一位来访者,在目睹这四个字的刹那,内心都会被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所环绕,仿佛能感受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目光与庇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