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讲的故事(8)‍——父亲出门卖缸卖窑货 ‍(高鹏程)

高鹏程

<p class="ql-block"><b>  (作者按:父亲离世已十二年,他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于脑海。我多次想记录父亲生前的点滴,母亲却总不让,我能看出她内心的伤感。这次,我一边作画,一边与母亲闲聊,引出了父亲出门做买卖的故事。——高鹏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修饰后父亲的彩色照片(1965年)</b></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我一边为小朋友绘制属相儿童画,一边与母亲聊起父亲当年推着窑货出门做买卖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们湖西崖村多是山岭薄地,主要种植地瓜,一年的收成不足以养活全家。然而,老祖宗留给村民制作陶瓷的手艺,成了家家户户的生计来源。每年农闲时节,村里的男劳力都会用独轮车推着窑货出门售卖,或者换取粮食回家。</p> <p class="ql-block">  母亲回忆,父亲总共出去了两次。第一次,父亲与邻居周振生大爷以及老六队的韩玉堂一同出门。那时我七八岁,两个弟弟尚幼,我们一家五口住在爷爷家的南屋里。天还未亮,父亲上街吃饭,给我们捎回油条和粥,我和弟弟在被窝里享用了这顿早餐。母亲早早生起了炉子,为父亲炒上鸡蛋卷在煎饼里,又用盐水瓶子装上开水,外面包上厚厚的棉布,以保温。</p> <p class="ql-block">  父亲曾是朱陈三中六级的学生,初中就读时间不长,同学的名字还没记全就辍学回家学习陶瓷手艺。因父亲上过学,曾在村里的磨面房当过会计,文革时期帮两派写过标语,后来担任过小队会计。父亲身体单薄,未曾出过重力,像这样推着独轮车出远门,不知他能否承受这样的辛苦,母亲有些担忧。母亲说,当时韩玉堂埋怨周振生大爷道,你找了个只能干轻活的,没干过重活,跑那么远的路,能撑下来吗?结果,父亲灵活,三个人中就他卖得最快。</p> <p class="ql-block">  那次,父亲他们卖的是村集体生产的陶瓷盆、小黑碗之类。具体父亲去了哪里卖,现在母亲也不清楚,只知道是往南去的,可能是苍山、邳州、徐州一带,走街串巷。对于从未出门做过买卖的父亲来说,这次出门实属不易。我们那时年幼,不知父亲的辛苦,只知在大门外等着父亲买回好吃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母亲讲,父亲后来又出了一次门,这次是和李景奎、吕自平三个人一起去的,卖的是傅庄缸窑社的缸。这两个人都比父亲小几岁,体格健壮,又听说父亲出过门,非要与父亲一起出门不可。因李景奎的准弟媳在傅庄缸窑社开单子,能买到便宜的二级品缸,大家认为这次出门一定会赚不赔,信心满满。母亲说,这三个人每人的独轮车两边都是大缸套中缸,最里面是小缸,从傅庄出发往东南去,应该是郯城、新沂一带。母亲说,父亲这次出门还算顺利,因买的便宜,不过李景奎在去的路上有一个缸裂纹,没赔没挣,白忙活。</p> <p class="ql-block">  当年,父亲出门卖缸卖窑货,不足三十岁的年纪,步行走那么远的路,现在想想都心酸。父亲为了我们这个家真是吃尽了苦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正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慈父已成天上星,音容笑貌梦里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今日看见父亲照,泪眼朦胧写亲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鹏程 撰文 2025.03.19)</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高鹏程,男,1966年出生,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社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舒同书法临沂研究会会长,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师范学校毕业,现任罗庄区文史研究员,罗庄区象棋协会名誉会长,罗庄区诗联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临沂市象棋协会副主席、临沂高新区书协副主席。著有《舒同书法(楷)技法精解》、《舒同书法(行)技法精解》等。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尤其擅写舒同体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