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园融于一体的老胡同

长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拍摄於2025.3.14 华为P30pro</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於北京老崇文区南、北、中芦草园、得丰东巷、青云胡同、长巷头条、大席胡同等处。</p> <p class="ql-block">南芦草园胡同景观小河</p> <p class="ql-block">南芦草园胡同前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中芦草园小桥</p> <p class="ql-block">中芦草园胡同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北、中、南芦草园胡同位置,中芦草园是南北走向的一条很短的胡同,连接南、北芦草园胡同。</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口小桥</p> <p class="ql-block">在青云胡同小石桥向西拍摄景观小河</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原名庆云巷胡同、庆云大院,因胡同里有庆云庵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6号 (双号在胡同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8号,门前有方形抱鼓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形抱鼓石象征着规矩和方正,圆形抱鼓石则象征着圆滑和灵活。</span>在古代方形抱鼓石多用于文官的府第,圆形抱鼓石则多用于武官的府第。</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最初称为“庆云巷”或“庆云大院”,名称源于胡同内有一座名为“庆云庵”的寺庙。据清代《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庆云庵位于大小崇真观与北芦草园胡同之间,胡同因此得名。1965年北京市地名整顿时,将“庆云大院”和“十间楼”合并,正式更名为“青云胡同”,这一名称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南北走向,北出口为西兴隆街,南口到南芦草园景观小河,穿过小河与大席胡同相通。</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中部与长巷三条交汇处的“拐弯抹角”,拐弯抹角是老北京胡同里的一种人性化建筑特点,在小胡同里的拐弯处把墙角的下部砌成圆角,以方便过往车辆。</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0号,从这个小门进去后才能看到这院子的正式大门。</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0号大门</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0号,门前杂乱不堪。</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3号 (单号在胡同的西侧)</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5号,胡同儿里最破的一个院门。</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16号</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0号</p> <p class="ql-block">这里现在是个餐厅“悦合颜”,进到院子里可以通到青云胡同22号。</p> <p class="ql-block">颜料会馆位于东城区前门街区青云胡同22号,‌始建于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京城兴建较早的商业会馆之一。原为平遥会馆,是山西的颜料、桐油商人在北京祀神祭祖、聚餐演戏之所‌‌。清代改为颜料行业商会会馆,其“前庙后馆”格局是明清会馆建筑常见的形制‌。会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北京南城特色的三合院和红色悬山式木结构古建筑‌。会馆在历史上多次修葺和扩建。康熙十七年(1678年)重修,乾隆六年(1741年)添建戏台,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修整,道光九年(1829年)和道光十八年(1838年)又两度重修‌。这些修葺和扩建工作都有详细的碑记记载,为研究会馆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2号 颜料会馆 会馆内有颜料历史展、大戏台(小百花越剧团演出)、餐厅(悦合颜官府菜、下午茶。)</p> <p class="ql-block">颜料会馆大戏台(剧场舞台)</p> <p class="ql-block">大戏台 (剧场观众席)</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1号</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1号院,胡同儿里最破败的一个院子!</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3号</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3号,这里原来是一座寺庙,(关帝高庙)现改建为“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里面包括两家餐厅和一家咖啡厅。位置在颜料会馆对面。</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4号</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9号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北京的第一个住所,梅兰芳于1916年至1922年在此居住,度过了他22岁到28岁的六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里现在是一家餐厅、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9号侧门</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南口(自北向南拍摄,右侧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左侧颜料会馆。)</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南口小石桥</p> <p class="ql-block">北芦草园胡同</p> <p class="ql-block">北芦草园胡同</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一家餐厅</p> <p class="ql-block">得丰东巷</p> <p class="ql-block">得丰东巷前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得丰东巷21号院子,门口有小桥,过了小桥就进入长巷五条胡同。</p> <p class="ql-block">长巷五条胡同口</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9号餐厅、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青云胡同29号餐厅、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长巷五条胡同儿南口</p> <p class="ql-block">长巷头条南口</p> <p class="ql-block">春色满园关不住!</p> <p class="ql-block">长巷头条南口</p> <p class="ql-block">拍摄位置:长巷头条,前方是得丰东巷。</p> <p class="ql-block">在长巷头条小桥上向西拍摄</p> <p class="ql-block">得丰东巷一处开发商院落大门,是一座临时大门,里面是这开发区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长巷头条胡同</p> <p class="ql-block">长巷头条小石桥</p> <p class="ql-block">长春别墅 老北京长春堂药店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长巷头条</p> <p class="ql-block">江西新建会馆位於长巷头条,始建于清朝时期,是江西籍商人在北京为联络乡谊、共谋商业发展而兴建的。会馆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也不乏江西地方建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江西新建,现在隶属江西省南昌市,位于南昌市区西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有“鱼米之乡”之称。</p> <p class="ql-block">长巷头条胡同</p> <p class="ql-block">丰城会馆在长巷头条53号,始建于清代,最初丰城会馆是为进京赶考的丰城书生们的寄居之地,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目前仅大门修饰一新,里面破烂不堪还没有开始维修。)</p> <p class="ql-block">长巷头条57号</p> <p class="ql-block">长巷头条</p> <p class="ql-block">长巷头条70号</p> <p class="ql-block">大席胡同北口</p> <p class="ql-block">大席胡同位于崇文区三里河地区,北始北芦草园,南至大江胡同。因旧时有编苇草席的作坊得名。该胡同形成于明朝,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为大席儿胡同,清代改叫大席胡同。</p> <p class="ql-block">大席胡同6号“朝阳阁”旧址</p> <p class="ql-block">大席胡同20号,池州石埭会馆。</p> <p class="ql-block">石埭会馆建于明代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迄今已有400年历史,曾是接待举子进京考试、商贾赴京经商的重要场所,见证着京城与池州两地文化薪火相传、开放融合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德化会馆位于东城区前门外大蓆胡同25号,院内房屋为重新整修新建。(德化现名为九江县)德化的名称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关。传说吕洞宾曾是当地的县令,百姓称他为德化人,因此得名德化县。德化县在历史上曾用过九江、柴桑、旬阳、湓浦、江州等名字,最终在1914年改名为九江县‌。</p> <p class="ql-block">庐陵会馆位于北京东城区大江胡同29号,是江西吉安在京的会馆之一‌。庐陵会馆始建于明代,最初是供庐陵学子进京赶考时寄寓的场所。经过多次修缮,现在的庐陵会馆保留了一些清代建筑风格和遗存‌。</p> <p class="ql-block">大江胡同32号院</p> <p class="ql-block">大江胡同</p> <p class="ql-block">‌旌德会馆‌是安徽宣城旌德人在北京设立的会馆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会馆最早在明嘉靖年间设立,是北京众多会馆中设立时间较早的座。旌德会馆不仅为同乡提供住宿和交流的场所,还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情感和宗族观念。会馆的参与者主要是本籍在京的宦绅,具有较强的政治背景,参与者多为在京做官的旌德籍人士‌。</p> <p class="ql-block">群智巷25号</p> <p class="ql-block">群智巷33号院</p> <p class="ql-block">西竺庵 在南芦草园西段30号,靠近群智胡同北口,虽然院门比胡同里其他门大,但里面拆的乱七八糟,院内盖满了小房子。原西竺庵的大殿已经被砖头砌起挡住,仅剩墙壁瓦块还能看出当年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西竺庵往西走几十米到德智胡同,进去后路西第一个门,门口有牌子“西竺禅林”。据《宸垣识略》中记载:“吴越王钱镠祠在芦草园,雍正二年敕封诚应吴越武肃王。其裔孙世章创建西竺庵,在南芦草园。”可知这个西竺庵和薛家湾胡同的钱氏宗祠有一定关系。</p> <p class="ql-block">中芦草园胡同19号</p> <p class="ql-block">南芦草园胡同与草场三条交汇处(南芦草园8号)</p> <p class="ql-block">南芦草园胡同东口</p> <p class="ql-block">北芦草园胡同41号</p> <p class="ql-block">草场四条43号门</p> <p class="ql-block">43号院内</p> <p class="ql-block">草场四条,可以看到远处的首都宾馆</p> <p class="ql-block">草场四条与草场三条之间的一条小通道</p> <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