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曙光(1922年-2002年11月20日),原名韩志洪,河北饶阳人。出生农民家庭。少年时积极投身革命,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为党秘密传递文件、站岗放哨。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共献县、武强、青县县委书记,中共冀中区党委青委组织部长等职。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出生入死,机智勇敢完成党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至1953年3月,张曙光任共青团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书记。1953年5月至1958年9月任共青团中央青年农村工作部部长、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1958年10月调云南省工作,先后任中共昭通地委书记处书记、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共青团省委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遭到了残酷迫害。1977年,任中共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第一书记。1981年7月,任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兼任张家口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1982年7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务书记。1983年3月至1986年3月任河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河北省省长。86年3月至1987年8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内蒙古军区党委第一书记。</p> <p class="ql-block">1987年7月31日,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干部大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图为中央代表团团长乌兰夫、副团长习仲勋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曙光(左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布赫(右一)在大会主席台上。</p> <p class="ql-block">中央代表团团长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右),副团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习仲勋,率中央代表团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大会上,乌兰夫、习仲勋、张曙光讲话,自治区政府主席布赫(乌兰夫之子)主持。布赫前任为孔飞少将(乌兰夫妹夫)。庆祝大会结束后,张曙光被免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记职务。</span></p> <p class="ql-block">期间,乌兰夫等代表团成员慰问干部群众。</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彩电大楼,1987年7月9日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年大庆献礼工程,当年人们拍照留念的必经之处,对面新华广场,当年也是最热闹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1987年4月,张曙光(左二)视察锡林郭勒盟供销合作社民族贸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1986年3月30日至4月26日,张曙光同志驱车一万二千余里,视察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三盟(伊克昭、巴彦淖尔和阿拉善盟)二市十二个县旗市。在视察期间,张曙光同志谈了开发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意见和看法。开发建设内蒙古西部地区,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西部地区“穷”的观念。内蒙古西部地区不是穷地方,而是一块“风水宝地”,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沙漠、戈壁、丘陵、沟壑、草原、湖泊、河套平原,蕴藏着丰富资源。</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币</p><p class="ql-block">1987年3月29日上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曙光,党委常委、办公厅秘书长刘云山以及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扎拉嘎乎等领导同志来到内蒙古农牧学院,先后视察了师生食堂、宿舍,并与师生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张曙光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方针,对全区的畜牧业和生态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在内蒙工作只有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他情系内蒙古,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走遍了内蒙古的山山水水。他实事求是,.根据沙化问题,提出了“念草木经,兴畜牧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在农牧交错地带,不适宜耕种的农田,实行退耕还草,半农半牧,保护草原生态,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在巩固边疆稳定、大力发展边疆经济方面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张曙光同志在石家庄逝世后,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曾庆红、李长春、王兆国、刘云山、贺国强、迟浩田、张万年、钱其琛、乔石、宋平、尉健行、布赫等同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其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边境线4200多公里,常住人口2396.0万人,出现了负增长。辖9市、3个盟。</p> <p class="ql-block">锡林郭勒大草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