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28)(胃、大肠、小肠,肾顶、肾纹、四缝四横纹,掌小横纹) </p> <p class="ql-block">我们讲完了五经穴,现在来看六腑。 </p><p class="ql-block"><b>6、胃穴 </b></p><p class="ql-block"><b>【部位】大鱼际挠侧赤白肉际,从掌根至拇指根部。 </b></p><p class="ql-block"><b>【功用】清胃热,和胃降逆,除烦止渴,止衄血。 </b></p><p class="ql-block"><b>【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火上亢引起的出血及鼻血。 </b></p><p class="ql-block"><b>【手法】清胃经:从掌根向指根离心推。此穴一般“只用清法” 。 </b></p><p class="ql-block"><b>【操作】1~5分钟</b></p> <p class="ql-block">六腑之胃穴:在拇指的桡侧鱼际掌根的位置,就是我们的拇指指根,还有掌根这样一条线是在赤白肉际处。什么叫赤白肉际处呢,就是掌面儿和手心这一面儿的一个交界的位置,这叫胃穴。胃呢,一般也是只清不补,叫清胃。其功效是清胃热、和胃降逆。胃的功能是主受纳和腐化的,以降为和,往下去。那如果说胃气不降了,肯定是往上呕,所以清胃呢,也能达到和胃降逆的目的,除烦止渴,甚至止牙龈出血、吐血等等的胃火上亢引起的吐血或者流鼻血。我们来看治胃的主治,止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清胃其实还可以达到一个消食化积的目的。清胃主要是从掌根到我们的拇指的指根这条线,一般也是只用清法,用推法。 </p><p class="ql-block"><b>操作演示:</b></p><p class="ql-block">胃经呢,在拇指的掌骨关节,第一掌骨的桡侧面儿,摸到大鱼际(这块儿肉)的外侧,这个赤白肉际处这条线叫胃经。胃经,我们也只做清胃的手法,所以一般都往外离心为清向心为补。但我们一般都只做清胃的手法。</p> <p class="ql-block"><b>7、大肠 </b></p><p class="ql-block"><b>【部位】食指挠侧缘。 </b></p><p class="ql-block"><b>【功用】调节大肠机能,固涩止泻,清肠通便,导积滞等。 </b></p><p class="ql-block"><b>【主治】食积、腹泻、便秘、痢疾、脱肛、腹痛。 </b></p><p class="ql-block"><b>【手法】清大肠:从指根到指尖离心推;补大肠:从指尖到指根向心推; 调大肠:来回推。 </b></p><p class="ql-block"><b>【操作】1~5分钟。</b></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看大肠。大肠经在手上是食指的桡侧缘的这条线。我们来看大肠经的功效,以是清大肠为主。因为大肠是六腑,大肠的功能是主传导和排泄糟粕,那肯定是不在这儿留的,所以我们一般也是清为主。但是它可以调节大肠的功能,可以止泻,可以通便。主要是可以清,既可以达到通便的目的,又可以止泻。但大肠一般清的比较多,你说老师那能不能清补呢?也可以。清大肠是掌指根到指尖的方向去推;补大肠呢,指尖到指根,但是这个用的少;如果说真的虚了,我们一般用来回推叫清补。所以大肠应该是以清或者清补为主的,因为我们的大肠的功能是排泄,就是只往下,泄而不藏的,是排泄和传导糟粕的。大肠的主治,主要是食积、腹泻、便秘、痢疾、脱肛、腹痛等等。就是只要跟我们的大便功能相关的,我们都用大肠这个穴。如果是便秘,我们以清为主,如果是虚的腹泻,那我们可以用来回推——清补。什么叫清补?我们就来回这样推,叫清补。 </p><p class="ql-block"><b>操作演示:</b></p><p class="ql-block">我们看看大肠穴,在食指的侧面的桡侧的赤白肉际处这条线。那我们大肠经呢,一般只做清大肠。如果有一些孩子腹泻特别久了,就是虚的泄了,那我们一般也会来回的做清补,一般不会补大肠。我们来演示一下啊,大肠这个也是用清法会比较多好,这是清大肠,如果真的是比较虚的话,我们做来回的清补推。 </p> <p class="ql-block"><b>8、小肠 </b></p><p class="ql-block"><b>【部位】小指尺侧缘。 </b></p><p class="ql-block"><b>【功用】分别清浊,利尿等。 </b></p><p class="ql-block"><b>【主治】小便短赤、水泄、口舌糜烂,尿闭等。 </b></p><p class="ql-block"><b>【手法】清小肠:由指根向指尖推;亦可用清补法,少用补法。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操作】1~5分钟。</b></p> <p class="ql-block">小肠的位置在小指的尺侧缘儿。小指的从掌根到指尖的一个尺侧缘儿,这个穴位的功效呢,是跟小肠的功能有关的,小肠主要是升清降浊,分清泌浊,受盛和化物,还有我们说的主液。如果出现了小便的功能异常,肯定跟小肠有关。一般叫分别清浊,或者是我们说的有些腹泻,拉的像水样便,也可以从小肠来着手,利尿。主治水泄,就是水样的大便,甚至小便的一个短赤,或者是尿闭,就是我们说的隆闭,就尿不出来。还有口舌糜烂,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这是我们说小肠的主治。清小肠主要是从我们的指根到指尖的方向往外。亦可用清补法,少用补法。这跟大肠的功能是有点儿像的,就是多用清,然后呢,如果虚的话很少用清补,但是一般我们都不用补法。这是我们的小肠的一个功能,从我们的小指的指根到指尖这个方向,一般用清或者清补(来回推),这样的一个方向。 </p><p class="ql-block">那我们来演示一下小肠经这个穴。小肠经呢,在我们小指的尺侧缘儿。我们先找到小肠经,小肠经一般是一个指清的,只是离心的方向去做一个清小肠。</p> <p class="ql-block"><b>9、肾顶 </b></p><p class="ql-block"><b>【部位】小指顶端。 </b></p><p class="ql-block"><b>【功用】敛汗(止汗要穴)。 </b></p><p class="ql-block"><b>【主治】自汗、盗汗,大汗淋漓。 </b></p><p class="ql-block"><b>【手法】以中指或拇指按揉,称“揉肾顶”。</b></p><p class="ql-block"><b>【操作】2~3分钟(汗收即止)。</b></p> <p class="ql-block">肾顶呢,在我们的小指的一个指尖的位置,这个穴位一定要知道一个词叫“敛汗”,是止汗的要穴。不管是自汗还是盗汗,只要是有汗,我们这个肾顶穴的就很好用。肾顶穴一般用的是揉法。刚才那种线状的穴用的都是推,像这种点状的穴呢,我们一般用揉。揉肾顶记住是一个止汗的要穴。 </p><p class="ql-block"><b>操作演示:</b></p><p class="ql-block">肾顶穴,在我们小指的指腹的顶端,是一个敛汗要穴,用揉法。就扶住小儿的小指,然后做揉法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b>10、肾纹 </b></p><p class="ql-block"><b>【部位】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b></p><p class="ql-block"><b>【功用】祛风明目,散瘀结。 </b></p><p class="ql-block"><b>【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 </b></p><p class="ql-block"><b>【手法】用中指按揉,称“揉肾纹” 。 </b></p><p class="ql-block"><b>【操作】3~5分钟。</b></p> <p class="ql-block">肾纹,在我们的肾经这条线侧小指指关节处,在小指第二指关节的横纹儿处,在这个关节位置。一般都可以清热、消积等等。那肾经这个位置上其实偏水,所以肾纹穴穴位的特殊的功能就是泄热。我们来看它主要是可以祛风明目、散淤结,因为关节处的气血比较足,可以达到一个清热散结的目的。主治目赤,火旺(肝火旺)甚至鹅口疮,或者热毒。主要达到一个清热散结的目的。肾纹穴一般用按揉——揉肾纹。因为这个位置也是一个点的穴或者说是很短的线状穴,以揉法为主。 </p><p class="ql-block"><b>操作演示:</b></p><p class="ql-block">肾纹在我们的小指的一个远端的这个纹头,一般用揉法。找到这个穴位以后,我们用点揉的这个手法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b> 11、四横纹 与 四缝穴 </b></p><p class="ql-block"><b>【部位】四横纹:手掌面食指到小指指根与掌相接的横纹。 </b></p><p class="ql-block"><b> 四缝穴:手掌面食指到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b></p><p class="ql-block"><b>【功用】四横纹:主要功效是调中行气、消胀散结,止咳平喘。 </b></p><p class="ql-block"><b>四缝穴:消食导滞、祛痰化积。 </b></p><p class="ql-block"><b>【手法】推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到小指来回横推; </b></p><p class="ql-block"><b> 掐四缝穴: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缝穴,每穴掐揉2-3分钟; </b></p><p class="ql-block"><b>竖推四缝:从食指到小指,在每个第一指间横纹处纵向来回推。 </b></p><p class="ql-block"><b>【操作】3~5分钟</b></p> <p class="ql-block">这其实是两个穴,因为是名字不好记,容易弄错,所以就放在一块儿对比记。其实是两排穴位,第一个叫四横纹,就是食指到小指这条线叫四横纹。另外还有一个穴位叫四缝,是食指到小指之间的近端的指关节的位置,叫四缝。这个叫四缝。四横纹和四缝有点儿像,我们来看四横纹的作用主要是调中行气、止咳平喘,这个可以消散结、行气调中。用推法,推四横纹。那么四缝主要是消食导滞、消积化痰,它们两个的作用很像。但是四横纹主要是偏调气为主,而四缝主要是有形之积,比如说痰、食积等等。那我们来看推四横纹可以达到一个止咳平喘的目的,特别是平喘。一般是干咳,或者是痰不多的时候推四横纹。如果痰多我们就可以用四缝,或者用别的穴位。四缝穴主要的功效,主要的功效是消积,不仅是食积,痰也属于积(中间堵的一个东西),所以四缝穴,我们平时可以推或者是点揉,甚至可以四缝放血,找到这四个位置上正中心点,用采血针或者点刺,点刺一下,挤出来一些粘液等等。四缝可以用掐,也可以用揉,甚至可以去放血,以达到消积导滞的目的。这两个穴都很重要,四横纹呢,主要用在宽胸理气、消积平喘、行气调中、消胀等等。四缝主要用在我们的消积导滞、化痰。 </p><p class="ql-block"><b>操作演示: </b></p><p class="ql-block">我们演示一下四横纹和我们的这个四缝穴,四横纹呢,在我们的食指,然后中指还有无名指以及小指的这条线的掌指关节的内侧缘儿,就这条纹。四横纹一般用推法,先点上一些滑石粉,均匀的涂抹以后,我们做推法,这是四横纹。四缝穴呢,是在我们这个手掌的近端的指关节,这几个关节的中点这样连起来,四缝也可以消积化食,这样去推,也可以做点刺,四缝穴如果我们点刺放血的话,会在这四条缝最中间这个点,拿采血针扎一下,主要是治疗一些孩子的久的疳积。</p> <p class="ql-block"><b>12、掌小横纹 </b></p><p class="ql-block"><b>【部位】在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 </b></p><p class="ql-block"><b>【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化痰要穴)。 </b></p><p class="ql-block"><b>【主治】咳嗽、顿咳、喘息,痰热喘咳,肺炎、口疮。 </b></p><p class="ql-block"><b>【手法】揉法,左右同数。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操作】1~5分钟。</b></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穴叫掌小横纹,这个在四横纹的最头儿小指端,小指指根下有一个小横纹,叫掌小横纹处。大家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一个地方。掌小横纹处这个穴位,是一个止咳化痰的要穴,大家记住叫“止咳化痰”的要穴。很多时候孩子的咳嗽里面儿的主穴,我们在高级班儿讲咳嗽就一定会遇到这个穴,只要是有咳嗽有痰的,我们一般都会用掌小横纹这个穴。掌小横纹一般用点揉,主治以咳嗽、顿咳、喘息,肺炎,口疮都可以去用,主要是以点揉为主,这是一个止咳的要穴,需要大家掌握住。而且在小孩儿咳嗽的特定穴里面,手上的穴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 </p><p class="ql-block"><b>操作演示: </b></p><p class="ql-block">我们演示一下,掌小横纹穴在小指掌指关节的底下有一个小的横纹处。大家来看这样一个小横纹,这叫掌小横纹。这个穴位找到以后,把根吸定一般用点揉的方法。这是我们的一个止咳要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