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村庄——冯宅

奥巴虎

<p class="ql-block">凤岗里三十六宅之一冯宅村又称凤泽,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北部乌龙江东岸,地势平坦,河浦密布,大小池塘随处可见,到处被果树遮蔽,望不见人烟,村间小路条条曲径,岔口分路多。地理形势正是中共地下党活动的有利地形,而且冯宅村是游姓一族聚居地。因此,上世纪三十年代,冯宅村就是我地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地域,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红色的足迹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今天我谨从历史文载中,撷取数段记述于后。</p> <p class="ql-block">(一)冯宅村游联钊,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会员。1911年11月8日游联钊和他的弟弟游联钦率领凤岗乡起义军,配合福州起义军攻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福州于山大士殿清军将军暑,一举光复福州。光复后游联钊任闽候县(含福州市)第一任参议长。1913年孙中山先生来闽活动期间,游联钊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p><p class="ql-block">游联钊在1906年将本村游氏支祠组办成冯宅小学。冯宅小学1934年成为中共地下党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二)游毓桢,1902年出生冯宅,1925年考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1929年在叶剑英领导下参加“八一起义”、“广州起义”。1932年参加淞沪抗日战争,1934年参与十九路军地下党活动,抗日反蒋“福建事变”失败。回到福州中共中心市委做外围革命工作,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指示,在冯宅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党工作,先后在冯宅小学创办农民夜校,建立革命互济会,发展党组织,先后发展游在宽、游家斌、马承团等十几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培养基础群众四十多人。</p> <p class="ql-block">1934年4月,市委书记陈之枢被捕叛变,地下党刘突军、郑乃之、潘作桢、林木椿、黄孝敏等十九位地下党从市区撤出躲在冯宅村,分别安排在冯宅小学和冯宅村各位党员家中,十九位地下党在冯宅群众保护下住了半个多月。潘作桢冒险潜入市区执行任务,不幸被捕,第二天宪兵押他到冯宅认捕,到冯宅村囗逃跑时,被宪兵击中腿部再次被抓。地下党撤离冯宅,不久林木椿、黄孝敏先后被捕,8月潘作桢、林木椿、黄孝敏在福州鸡角弄英雄就义。</p><p class="ql-block">1935年——1940年游毓桢在董必武领导下隐匿197师丁炳权部队,任团长率部先后参加第二次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p><p class="ql-block">1940——1944年,游毓桢奉中共长江局董必武受派到七十军李觉部队创办“干训班”,任上校军事教官,在陈希周领导下秘密发展党组织,培养抗日军事干部。后身份暴露被国民党军统内部通缉,在李觉军长保护下逃离七十军,回到闽北邵武家中。</p> <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游毓桢举家离邵回福州冯宅村。不久,经郑乃之推荐在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领导下从事外围革命工作。游毓桢先后介绍陈宝琛之孙,曾任刘少奇秘书的陈矩荪,和参加过武昌起义的林植夫,还有周问苍等同志到省委工作。曾书记要求游发展党组织,培养革命积极分子,壮大革命力量。</p><p class="ql-block">1946年初,曾镜冰、王一平、苏华聚在冯宅游毓桢家商讨着革命大计,为确保省委领导安全,游毓桢安排游联源、游在宽、马承团、游叔康、游瑞成、林大峦、等十几位党员、革命群众在冯宅村各个路口放哨。</p> <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苏华到冯宅安排和布置工作,她要求游毓桢在冯宅成立党小组或支部,在苏华的指示下,冯宅成立了党小组,并吸收游叔康为共产党员,苏华鼓励游叔康努力为党工作,还带领游叔康在党旗下宣誓永不叛党。同时,省委在冯宅村建立隐蔽革命据点。</p><p class="ql-block">为了地下党联络方便,游毓桢、游在宽两人出资在福州中心路93号,开家“天宫”西装店,作为中共福州地下党联络点。</p><p class="ql-block">1946年的夏天,王一平在福州主持地下党工作,和他的爱人隐蔽住在冯宅三个多月。</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叶飞纵队第一师政委阮英平来福建闽浙赣区党委任常委兼军事部长。来闽第二天曾镜冰、王一平、苏华和阮英平就聚在冯宅开会,他们住在冯宅三天,在一次谈话中,阮英平谈到在国统区没有国民身份证行动很不方便,希望游设法搞二三百本国民空白身份证,游说:要这么多身份证很困难,只有乡长以上才有机会控制这么多身份证,阮讲他以后很需要,随后,曾镜冰对游说:“你在福州关系多,想办法去当个乡长。”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p> <p class="ql-block">随后,游毓桢通过关系打听到管长墉刚上任林森县县长(闽侯),游非常高兴,因为管长墉1940年也是陈希同推荐进入七十军李觉部队任军部秘书兼军法处,游任七十军上校军事教官,两人关系非常好。管虽然不是共产党,但他长期同共产党合作共事。福州晚报2007年8月6日《白皮红心管长墉》有载。福建师大108年华诞,高度评价管长墉长期同共产党合作共事的行为风范和高尚品德,时至今日仍是激励师大人奋进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所以游找管办一些事不会有问题,游直接找到管县长,向他提出安排一个乡长的职位,管很爽快答应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没过几天,游毓桢就上任凤岗乡乡长,游叔康任乡队附(游叔康是游毓桢堂弟,黄埔军校十七期毕业,苏华介绍入党)游联源任乡保长,(游毓桢堂弟)游瑞成任通迅员。</p><p class="ql-block">游毓桢将身份证的任务交给游联源、高鹏超去办。1947年7月游联源、高鹏超就拿到第一批八十本空白身份证交给游毓桢,游再把身份证交给阮英平。</p> <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份,苏华来到冯宅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布置任务,要求发动群众起来“抗丁、抗粮、抗税”的斗争和组织群众成立“反饥饿团”抗争国民党的压迫剥削农民运动,破仓分粮。</p><p class="ql-block">不久,游瑞成、游少侠、游一峰等四十多位凤岗里青年学生成立起“凤岗里青年文艺社”到各乡、村贴标语、宣传演讲“抗丁、抗粮、抗税”,影响很大,各乡都展开了抗丁抗粮抗税斗争。</p><p class="ql-block">同时,在游毓桢、游联源、游叔康指导掩护下成立起“凤岗里反饥饿联合总团”,由王十四妹任团长,游家斌、高鹏超、游瑞成等一百多位党员、革命群众组成“凤岗里反饥饿联合总团”。</p><p class="ql-block">1947年秋,凤岗里反饥饿联合总团在游毓桢、游叔康、游联源三兄弟指挥掩护下,由王十四妹率领,农民们手持农具,在凤岗、上渡、台屿、湾边、等乡、村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破仓分粮。凤岗乡保长游联源还联络其它乡共同抗丁抗粮。</p><p class="ql-block">凤岗里农民运动后,组织就调游叔康出任解放军后勤部第八教养院第五队中尉分队长。</p><p class="ql-block">1947年12底,中共闽浙赣省委在凤岗里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游毓桢参加此次会议。会议决定由孙道华负责组建福州市委,讨论省委北迁问题。为了确保省委领导安全,游联源负责安保任务,共出动五十多位安保人员,负责警戒。</p> <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凤岗里反饥饿联合总团解散。游毓桢安排这些同志,投奔瓜山红军游击队(游击队队长吴春莱)由潜伏在冯宅村的协和大学生郑元璋带领几十人投奔吴春莱的部队。王十四妹留下继续在凤岗里从事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1946年至1949年间,游毓桢和他堂兄游瀚波利用与国民党军队的关系,收集到福州、厦门、平潭、泉州、漳州等敌军布防军事重要情报和策反国民党106军军长王修身及参谋长乔迁的资料,交给王一平,王一平转交给曾镜冰。</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游毓桢遭国民党通缉,伪保安团包围了冯宅村,抓捕游毓桢等,冯宅村上百名群众纷纷举起农具与伪保安展开格斗,游毓桢等地下党胜利逃脱,但不幸的是,原凤岗里反饥饿团联合总团团长王十四妹被捕入狱,最终惨遭杀害。</p><p class="ql-block">后来一段时间,冯宅乡亲们非常团结,轮流站岗放哨,共同抵御敌人的搜查和围剿。</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冯宅,这个革命老区,它的红色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冯宅小学曾将潘作桢、刘突军两烈士其勋业昭彰于校部,引领广大师生们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注:福州凤岗里三十六宅已全部拆迁,今分别归属于建新镇和金山街道管辖。)</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于《福建党史月刊1994年04期》《福州历史人物》《游毓桢自传》等。</p><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来源网络,致谢图片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