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红巷13号的“武汉革命博物馆”,沿着红巷往长江边走,看见右手边有个古色古香的门楼,上面写着“红巷博物馆群”,走了进去,里面是四合院似的建筑,极具楚风楚蕴风格,建筑上雕梁画栋。也许是星期一的缘故,挺大的院子基本没有见到人,有对拍照的老夫妇告诉我,这里有众多收藏室和书画院,大概是画家们的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 沿着江边走到渡口码头,对于武汉1.5元的渡江船票我是情有独钟。坐船到了江对岸,在沿江大道武汉关公交站找到去晴川阁的公交车,满怀期盼的来到了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的晴川阁,却惊奇的发现这个不带“馆”子的旅游景观也是星期一休息。这个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有“楚天晴川第一楼”之称的晴川阁只能隔着铁门来看了。为了别再跑冤枉路,我打开手机查阅了古琴台,也是星期一休息,无奈极了。</p> <p class="ql-block"> 我四处张望,实在不甘心白跑一趟,看见一些人走在晴川阁对面的山道上,我也走过去想看看是什么景点,我四处张望,实在不甘心白跑一趟,看见一些人走在晴川阁对面的山道上,我也走过去想看看是什么景点,没有想到是龟山公园。真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最想走的景点都是闭馆关门,无意中走的居然是龟蛇锁大江的龟山,游玩的兴趣倍增。</p> <p class="ql-block"> 走在爬山的坡道上再看刚刚打卡的铁门关,这里的视觉比我刚刚在底下拍照的效果好。</p><p class="ql-block"> 铁门关是武汉的重要地标之一,始建于三国时期,据《明一统志》载:“铁门关,左倚大别山,右控禹功矶,吴魏相争,设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历经多次攻守激战,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路人告诉我,铁门关是晴川阁景区的一部分,要登铁门关需要从晴川阁进,面对着关门的晴川阁,我也只能望关兴叹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着坡路一路攀爬,来到一处平台,路边一束束玫红的福建山樱花缀满枝头,装扮花枝招展的人们穿梭在花枝下拍照,俯瞰远处的长江大桥和屹立在蛇山的黄鹤楼,粉红的樱瓣在眼前轻拂,自己的心情也如同盛开樱花。</p> <p class="ql-block"> 望着江对面烟雨朦胧中的蛇山,想起毛主席的两首诗词。1927年的《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p><p class="ql-block"> 《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p><p class="ql-block"> 这是1956年6月,63岁的毛主席巡视南方,在武汉四天3次畅游长江写下诗词。那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还没有彻底完工,可见他老人家对大桥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他老人家喜欢游泳,从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间,先后14次畅游长江。</p><p class="ql-block"> 看着大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好想自己也从这个“天堑变通途”的大桥上走走。</p> <p class="ql-block"> 在“计谋殿”跟前我向人询问,游人告诉我上到上面可以转龟山公园的几处景点,如果从旁边的台阶下去可以直接从大桥走过去。看看时间已晚,我便没有去其他景点转,而是准备去我想了很久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去走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跨江大桥,那时苏联专家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支持,在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帮助。大桥是中苏合作的结晶,也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在顺着台阶往桥头走时遇到一个东北的妹子,她也准备走着过桥,我俩便结伴而行。聊天中得知她是东北下岗职工,为了生存来武汉打拼,已经在武汉定居生活了二十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同是下岗工人的我俩居然有那样多的话题,心的距离瞬间被拉到了一起。她这个东北妹子如数家珍一样向我介绍武汉的著名景点,给我指着远处的鹦鹉洲和鹦鹉洲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得知我们去了东湖而没有去梅岭一号,她为我感到遗憾,她告诉我:毛主席在世的时候非常喜欢武汉,他在这里除了北京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被称为“武汉的中南海”。听了她的介绍,我也挺遗憾的,只是我不知道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走在大桥上,我们想起了为保卫钱塘江大桥牺牲的蔡永祥,想起了推马救车的欧阳海,想起我们学过的课文,想起我们读过的红色书籍。我俩一同背诵着烈士的诗篇,如痴如醉、如癫如狂。我俩的红色情结都来自于红色书籍,好感谢她没事出来溜达溜达的念头,让我们两个具有红色情结的人相逢相识在龟山,缘分真的是让人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到长江大桥的下面,来到了蛇山,我们又走到一个斜坡上,那里可以看见黄鹤楼,在那里我们留下了最后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 在她这个武汉人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司门口地铁站,在那里我们像一对老朋友一样恋恋不舍的挥手告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