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第一村”——江西婺源严田古村(上)

东方君

严田古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北部赋春镇,名字源于村子的始迁者李氏,“占得从田之签”且“以严治家”,故名“严田”。这里拥有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和保存良好的徽派古建,有一棵被称为“天下第一樟”的千年古树。严田自古以来读书氛围浓厚,耕读传家相沿成习。据史料记载,从宋至清,严田村共出过27位进士,人称严田村为“进士第一村”。 <p class="ql-block">严田景区称“严田古樟民俗园”,位于下严田村,面积4万平方米。景区以展现村落水口文化、反映婺源民俗为特色,景致主要有古桥巨樟、古道茶亭、鱼塘人家和纸伞、油榨作坊等。2014年11月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b>婺源旅游景点分布图(点击小图看大图)</b> <b>严田古樟民俗园导览图</b> <b>严田古樟民俗园入口</b>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后,只见整个景区与周边自然田园风光浑然一体,穿过竹林,就见景点周围是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p> <p class="ql-block"><b>甲路纸伞</b></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景点是甲路纸伞。据介绍,婺源纸伞制作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南宋时期。其中尤以婺源甲路所产纸伞最为有名,素有“金溪斗笠甲路伞”之誉。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于2021年进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b>德福亭</b><br>参观完甲路纸伞,继续想前走,就见绿萌掩映着一座亭子——德福亭。这是严田水口建筑群中一座跨路而筑的石亭,是村人为方便来往行人歇脚而捐建的。<br> <b>油榨坊</b><br>这是一座榨油坊,采用古老的榨油方式,堪称民间手工榨油技艺的“活化石”。在岁月的洗礼下,榨油坊显得愈发沧桑而厚重,其榨油方式也是相当的考究,包括炒籽、碾粉、蒸粉、压饼、榨油等多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汗水。<br> <b>水碓</b><br>水碓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水流力量来自动舂米的机具,它以河水流过水车进而转动轮轴,再拨动碓杆上下舂米。<br> <b>严田水口</b><br>再往前就是严田村的“水口”了,这是婺源县保存最为完好的水口(村口)文化遗址。水口是村落的花园,是风水的代表。其称得上为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之一。由于婺源地处万山间,各村落四面大多是山,形成较为封闭的完整空间,所以水口自然而然地成为村落的咽喉,被人们看成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之地。<br>严田村的水口,除前面看到的德福亭和水碓等建筑外,最主要的是眼前巨大的古樟和溪流上的古桥,以及沁泉等。<br> <b>严田古樟</b><br>严田水口的古樟,树龄已有1600多年,一直被当地人视为“树神”。这棵古樟树高20余米,冠幅有3亩,胸径达4.3米,胸围近14米,需要10个人环绕才能抱住。这颗古樟虽显得沧桑,但依然枝繁叶茂, 只见枝干横斜参差,苍劲雄浑;叶片密密层层,披青展翠。林业科研部门的专家考察后曾说:就此樟树的历史和态势而言,完全当得上“天下第一樟”之称。&nbsp;<br> <b>树德桥</b><br>巨樟旁的“树德桥”,原先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小木桥。关于这座小桥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在南宋初年的一天,临安府差来一封三百里加急公文,外加一包官银。严田村的李氏族长拆开一看,原来是封指令改樟树旁木桥为石拱桥的函。村人顿时明白了,一定是坐在金銮殿上的高宗皇帝,想起了这棵救命树,感恩报德来了。于是,从此这里的小木桥变成了这座长13米、宽6.5米、高6米的石拱桥。<br> <b>沁泉</b><br>这是当年四灵庵徐、洪二仙为汲水炼丹开凿的一眼泉井。虽然现今庙宇不存在了,但“沁泉”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了。<br> 严田水口还有长廊和小木桥等,田园风光秀美,所到旅客有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真实感受。 <b>(未完待续)</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