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话前埔

董蜗牛先生(董启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厦门有个家喻户晓的城中村叫前埔村,与小金门岛隔海相望,虽然在本岛市郊乡村的历史与规模上比不上“一殿(殿前村)二何(何厝村)三钟宅、四莲坂”,但因为是莲前大道的终点,BRT枢纽站,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前埔海滩铺填而建,思明区政务中心、党校、疾控中心等重要单位设于此地而知名。前埔村原名前村埔,后简称前埔,历史可追溯到近600年前的明朝初期,有同安潘涂两个渔民兄弟林瑄和林彬到此,发现有由此入海的溪流畔有七星石吉兆宝地,从而在此拓荒开基定居。兄长林瑄将溪南边平地让给弟弟林彬开垦,自已则在北边山坡地拓荒。今天,前村榕树公园内有一块刻有“七星石”字样巨石,并刻有北斗七星图案为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埔村(社区)面积达3.85平方公里,足有鼓浪屿的两倍,人口约3200人,含前村社、前埔社、店上社、古楼社、田厝社和柯厝社。其中店上社和古楼、田厝大部分已于2000年前后拆迁改造成前埔南社区,辖区面积0.83平方公里,有居民6386户,人口18700人(其中常住人口13200多人,流动人口5500多人),厦门职业学院就设在前埔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埔南小区有数十栋统建房和安置房,其中有7栋厦大教工宿舍与许多机关单位宿舍及原店上社村民安置房。我因原住的同文路厦大宿舍(公房)拆迁,于1998年先租住在前埔村村民林先生家,当时莲前大道尚在建设中,住偏远而路难行,2000年变通衢大道,同年搬进前埔南小区店上西里小高层的新家。屈指一算住在前埔已27年了,与村民们交朋结友,对前埔村当然耳熟能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埔村民期待已久的征地拆迁终于开始了,据悉这次前埔村拆迁开发是当下厦门本岛东部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48亿,开发周期为三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规划中前埔南区成片开发范围总面积 29.7公顷。其中:农用地 1.3公顷(其中:耕地 0.0172 公顷), 建设用地 28.4079 公顷,商业用地8.6公顷:包含商品住宅、商业住宅、商业办公等用地。 公益用地21.1公顷:包含教育、医疗卫生、城镇道路、公园绿地、供电等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埔北区成片开发范围总面积 45.2公顷。其中:农用地 0.59公顷(其中:耕地 0 公顷),建设用地 44.6公顷,商业用地:包含商品住宅、商业住宅、商业办公等用地,合计面积16.2公顷。公益用地:包含城镇道路用地、教育用地、公园绿地、 防护绿地、供电用地等,合计 28.4公顷,占用地总面积 的 62.9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紧邻会展中心,周边区域居住区密集,在本片区内,重点规划的教育用地、文化用地以及大面积公园绿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市思明区政府部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政策开明,公平公开公正,办法措施到位,拆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村民签约率达95%以上,绝大多数村民可以拿到应得的补偿房票(可以交易,除了按原建筑面积计算外,每个户籍人口还补偿30平方米)和拆迁款而兴高采烈,还有专业律师提供补偿等咨询服务。当然,故土难离,毕竟是祖祖辈辈辛劳生活的故乡,拆迁后将面目全非,一些历史遗迹和记忆将被抹去,但这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时代发展大势所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年后,这个特大项目完成,大多村民将会搬回来住在舒适的回迁安置房,更有不少人因拆迁补偿而发财致富,这是前人的福荫,家人的福祉,国家的福佑。崭新美丽的大前埔将展示在世人面前。我由衷地祝福前埔村的父老乡亲们幸福美满安康!前埔会展中心至集美嘉庚体育馆的地铁九号线也将建设开通,随着环境大为改善,我们住在前埔一带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将水涨船高。日前我特地到前埔村林氏宗祠敬香拜谒,宗祠祖庙也将会拆迁(已择地新建),林氏先贤当笑慰,前埔旧貌换新颜。</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埔村先贤林云梯先生 (1866~1918) 出身寒门,双亲早亡,13岁随乡亲南渡吕宋(菲律宾),卖过油条,当过商铺伙计,后自营棉布小商铺,艰苦创业发展为“胜泰”布庄,是南洋“棉布大王”。热心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捐建菲律宾普智学校、捐助菲律宾华侨教育会、马尼拉华侨公学、泉州西隅学校;捐款赈济祖国华北灾民等。历任菲律宾善举公所董事、菲律宾教育会董事、菲律宾普智书报社董事。林云梯先生积劳成疾52岁英年早逝,其四子林珠光先生子承父志,于1920年捐资13万银元,在家乡前埔创办“云梯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中等职业班。村里孩子及邻村贫困学生,都免收学费。1919年,马侨儒先生创办“双十乙种商业学校”(现厦门双十中学前身),林珠光首先倡捐;1927年,校董会改行董事长制,林珠光担任首任董事长。他还大力支持抗战,亲自当华工开汽車……前埔村有条主要道路就叫云梯路。林云梯旧居位于前埔村(社区)206号闽南传统单边护龙红砖三落大厝,保存完整、建造讲究、装饰精美,且带有西式装饰风格。汇集木雕、石雕、砖雕、交趾陶、剪瓷、灰塑、彩绘等。先贤林云梯、林珠光父子的丰功伟绩值得赞颂,爱国爱乡精神应该发扬光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前埔是海防最前线,“前埔事件”曾轰动全国,1963年4月25日雨夜,金门小股武装敌特袭扰前埔村。公安边防哨所中士班长叶中央(集美区杏林瑶山村人)第一时间发现敌情,带领两名武装基干民兵追踪,在一个小巷与敌正面遭遇,两名民兵先后负伤倒下。叶中央也受伤昏倒,被拉往海中欲俘往金门,幸好他的54式手抢被枪带系在手腕没有丢失,醒来后机智地拿起手枪击倒2名敌人。以一敌八与敌人殊死搏斗,并从敌人手中夺下了1支卡宾枪、1把刺刀和30余发子弹。敌特狼狈逃窜。同年5月,福州军区、公安部在福州召开庆功授奖大会,为叶中央荣记一等功,授予少尉军衔,并在全国发起“向叶中央学习”的号召。1963年10月1日,叶中央作为全国军模,参加北京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主席还听了他的汇报。2003年7月28日,老英雄叶中央因病与世长辞。我听过孤胆英雄叶中央做的生动报告,当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也将叶中央的事迹拍摄成故事片《东方万里——孤胆英雄叶中央》,叶中央浩气长存!当年前埔村也因此事件而名扬全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厦门的士司机大部分为河南周口等地人,多年来他们大部分在前埔村租住民宅,连家属有近万人,比原住村民还多的多。于是人戏称前埔村为“小河南”,开了许多河南烩面、邱集燒饼、胡辣汤、肉夹馍、郏县饸饹面,周口烧鸡,到处听到河南话,河南腔。如今他们搬住何方?車到山前必有路,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现人口达1.1亿,是炎黄子孙与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炎黄子孙的摇篮,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地区。河南人有的是办法,何必为他们担心。厦门本是个移民城市,俗话树挪死人挪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