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寻迹乍浦:浙海之畔的历史与诗意</p><p class="ql-block"> 浙江之行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平湖市乍浦镇。春日融融,想象着在九龙山面朝大海,静赏沙滩、灯塔、码头,看日出日落、潮起潮落,甚至邂逅海市蜃楼,该是何等惬意。抵达乍浦时已是傍晚,我们入住了靠近港口和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的新贝壳酒店 ,放下行李便匆匆前往当地颇有名气的网红老国营乍浦饭店。没想到饭店因当地人举办满月酒被包场,不接待散客,我们只好另寻他处。幸运的是,在商业街找到了一家热闹的安徽菜馆,虽座无虚席,但同行之人对美食并无过多挑剔,点上七菜一汤,配上小海鲜、围炉煮茶和小酒,倒也其乐融融。初体验下来,乍浦的消费在可接受范围内,十分亲民。</p><p class="ql-block"> 乍浦镇隶属嘉兴市平湖市,位于平湖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与周边多个乡镇接壤,西及西南部与海盐县相邻。它地处杭州湾北岸,依山傍海,“江浙门户”“海口重镇”之名由来已久,清代时便是浙北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2020年1月22日,还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镇。</p><p class="ql-block"> 次日早餐后,我们前往汤山公园。公园免费开放,车辆也能直接驶入。园内的瑞祥寺庄严肃穆,我们虔诚地拜佛门、烧高香后便离开。本想导航前往百度推荐的小渔村,却因当地拆迁未能进入网红栈道,有些遗憾。不过在公园靠海广场,我们看到了赶海的沙滩、港口的港机和大吊车、集装箱,听着轰隆隆的港机声,感受着乍浦港的繁忙。不一会儿,来到乍浦天妃宫古炮台,这座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炮台坐北朝南,现存掩体一组四间呈扇形排列,虽局部残缺,但威严仍在。台上置有三门土铸铁炮,其中一门由江南制造总局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制造,还配有机械传动装置 。抚摸着古炮台,仿佛能触摸到那段抗击倭寇的厚重历史。广场一角,一群老人在春寒料峭中喝茶聊天,公园里儿童玩乐设施众多,这座市民休闲公园,处处彰显着乍浦政府的亲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奔赴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门票仅10元/人,车辆进入费用相同,性价比极高。园内道路平坦,适合家庭或朋友结伴同游。这里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秀山秀水间分布着众多历史遗迹。虽拍出来的海水偏黄,但经后期处理成暗色或黑灰调,别有一番韵味。想观赏日出和夕阳,或许需要耐心等待。公园不允许下海抓螃蟹,可仍有游客偷偷尝试,也无人制止。在这里,主要活动是沿海长廊漫步、爬山、远眺大海,放空思绪,山虽不高,却能让人领略到独特的自然风光,是短途旅行和周末放松的绝佳之选。我们开车游览了乍浦港观景平台、红楼梦出海处、观景长廊、海红亭、孟姜女遗址、葫芦城遗址、南湾炮台、外蒲山等景点 ,每一处都各具特色,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乍浦炮台是我国清代东南沿海海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天妃宫炮台和南湾炮台构成。南湾炮台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坐北朝南,现存两座掩体,面积约207平方米,中间置有江南制造总局光绪十四年(1888年)制造的后膛铁炮,残重约16.7吨 ,它是我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重要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 乍浦作为“浙江门户”“海口重镇”,是明代抗倭、清代抗英、近代抗日的重要战场。如今,乍浦镇深挖红色文化遗迹,将南湾炮台、革命烈士纪念碑、《红楼梦》出海处等8个景点串联,打造了“乍见红日”红色教育路线,漫步滨海栈道,仿佛能重温那段烽火岁月。</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出海处意义非凡,据日本长崎《村上文书》记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南京王开泰“寅贰号”船从乍浦港启航赴日,船上载有《红楼梦》九部十八套,这是目前所知《红楼梦》走向世界的最早记录。为纪念《红楼梦》出海200周年,1993年建成海红亭。海红亭为双层六角石凉亭,由浅红色凝灰石打造,高9.5米,二层顶上有六条龙 ,亭中央立着启功先生手书的“红楼梦出海纪念碑”,碑基座呈船型,象征着《红楼梦》坐船出海。海边石刻“碧海红楼”和“红楼别浦”分别由新加坡红学名人周颖南先生和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所题,形象展现了《红楼梦》从乍浦走向世界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孟姜女遗址也有着动人传说。相传孟姜女是乍浦城外孟、姜两家员外之女,丈夫范喜良被征去修筑万里长城,三年未归。孟姜女寻夫至山海关,得知丈夫被埋城基,哭倒八百里长城。秦始皇被其美貌吸引,欲封贵妃,孟姜女重孝在身不从。秦始皇陪她回乍浦葬夫后,她偷偷逃离,官兵追至观山脚下时,孟姜女气若游丝,秦始皇因其贞烈,令人用乱棍将她捣碎扔入大海。后人为纪念她,在殉烈地岩石上刻下“孟姜捣石”,并建“贞女亭”、塑孟姜女石像以供瞻仰。</p><p class="ql-block"> 外蒲山绝对是乍浦不可错过的景点。进入外蒲山需购票,要通过网红通天桥。这座桥用地锚斜拉钢索,桥面由镂空薄钢板铺设,离海面有一定高度,恐高者行走会心生畏惧,但也正因如此,加上斜拉索的独特造型,成了绝佳拍照点,常有人在抖音和朋友圈分享,吸引众多游客打卡。过了通天桥就到外蒲山,这座美丽的小岛上有迷人海景、浪漫沙滩、壮观灯塔和神秘寺庙 ,即便寺庙在维修,也丝毫不减其魅力。喜欢自然风光的话,一定要走走环岛路,欣赏沿途美景。若想看日落,记得选个晴朗日子,方能邂逅最美夕阳。外蒲山又称小普陀岛,是九龙山近海最大岛屿,总面积110.8亩,海拔42米,山形像葫芦又似地蒲,且在乍浦海外,故而得名。这里植被丰富,古迹众多,有百年古树和独特的观音竹(叫苦竹) 。据《乍浦志》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这里设陆营所辖,悬挂航灯,曾是海防要塞,素有乍浦之门户、佛门之圣地、探秘之神岛等美称。外蒲山山海相依,山势浑圆,北高南低,南边可观海观潮,令人心旷神怡;北边能将九龙山海岸景观尽收眼底,港湾弯曲、基岩突兀、沙滩连片、山体浓绿,颇为壮观。这里自然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海蚀地貌独特,还有纪念弘一法师的文涛亭和中普陀禅院,院内有从日本和四大佛教名山请来的观音像,令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在乍浦城区,有一棵千年古银杏,它栽种于唐朝末年,历经1136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是乍浦最瞩目的地标之一。古银杏为雌性,树高14米,平均冠幅16米,胸围5.64米 ,2017年挂牌。围绕它建立的古银杏公园,不仅是自然景观,更融合了历史、文化和教育元素,让人们在欣赏古树的同时,了解乍浦的深厚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乍浦古镇充满诗意,老街清新雅致。“长生桥”在慈禧临朝时改名为“凤凰桥”,如今依然横跨在岁月长河中。“雪里蕻菜卤炖小黄鱼”是当地特色菜,传说深受慈禧喜爱,她亲政后还下令乍浦每年鱼汛上贡小黄鱼。曲牌名《满洲天赐》原是“宫廷舞曲”,慈禧听政后破例赐给乍浦,在民间流传至今。慈禧病逝后,省城杭州和县城平湖遵照谕旨“官停嫁娶期年,辍音乐二十七日”,未设灵堂,而乍浦满洲副都统署却在“公输子大殿”设置灵堂。关于慈禧出生地,清史无记载,目前有安徽芜湖说、山西绥远说(即内蒙说)、甘肃兰州说、浙江乍浦说、山西长治说和北京说六种说法 ,给乍浦留下了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乍浦流传着无数故事,留存众多人文历史遗迹,这座古镇充满诗意画卷,也留下许多待解谜团,令人着迷。我爱乍浦,爱这里的九龙山,爱这片大海,更爱这里热情淳朴的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