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良师

伍戌生

<p class="ql-block">2024年夏天,我和老伴开始学习萨克斯。进入冬季,我们来到北海。离开了老家的老师和萨友,对于新手的我们来说,迫切希望能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一天,在江尾公园巧遇马世荣老师,被马老师精湛的演奏深深打动,拜师学艺的想法油然而生。经过几天的接触,我们诚恳的求学态度,也让马老师接纳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马世荣老师自幼酷爱音乐,十几岁就把笛子吹得很好,中学毕业下乡当知青,两年后考入专业艺术团体,后来又到音乐学院深造,从事专业音乐演奏几十年。1980年代,萨克斯风在中国兴起,马老师较早成为萨克斯的乐手,在全国很多地方的舞台上活跃多年。退休后,马老师仍然孜孜不倦地坚持每天训练。马老师的演奏风格情感细腻,强弱对比鲜明,富有感染力。马老师在众多萨友中享有盛誉,无论在重庆老家,还是在湖北苏马荡山区避暑、在广西北海过冬,都获得众多粉丝。马老师有着高尚的艺德,待人热情谦和,从不以专业演奏家自居,与很多业余萨友打成一片。每当萨友前来讨教,都会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演奏的《草帽歌》。</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演奏的《烛光里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演奏每一首乐曲,都有一个再创作的过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先是深入了解曲谱的创作背景、准确把握词曲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span>接着从发挥萨克斯表现力的实际需要出发,对曲谱进行必要的微调,有增有减,使曲谱更加适合萨克斯演奏。在此基础上,对曲谱的每一个乐句和段落进行精雕细刻,逐个细节反复打磨,将滑音、吼音、撕裂音等技巧恰当地嵌入其中。为了提升萨克斯演奏的艺术表现感染力,马老师精心设计“带指”、“嗦啰”融入到乐曲当中,使乐曲演奏起来更加扣人心弦。欣赏马老师的演奏,有的似暴风骤雨、惊涛裂岸、排山倒海,如惊雷贯耳、摄人心魄,使人心潮澎湃;有的似万马奔腾、波涛汹湧、跌宕起伏,如策马扬鞭、激昂奔放,叫人荡气回肠;有的似静水流深、轻柔细腻、舒缓悠扬,如微雨润物、沁人心扉,令人沉浸其中。欣赏马老师的演奏,总是令人深受感染,不禁击掌叫好!</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强调,演奏萨克斯必须注重抒发情感,缺乏情感就谈不上是演奏,也不会让欣赏者产生共鸣。要带着感情吹奏,抒发出的情感要与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相契合。</p><p class="ql-block">马老师认为,学习和运用萨克斯的演奏技巧,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有利于抒发情感。如果一味炫耀自己的演奏技巧,那一定是故弄玄虚、弄巧成拙。</p><p class="ql-block">马老师要求我们,务必强化长音、运指的日常训练。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来支撑,萨克斯演奏的路终究是走不远的。</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注意因材施教,老伴早就识谱,还学习过葫芦丝、电吹管等乐器,理解和接受程度明显好于我,马老师就教她滑音、吼音、超吹等技巧,学习的具体曲目也多于我。而我基本功几乎为零,马老师就在节奏型、音准、音色方面来强化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俩不仅学会了一些歌曲的演奏方法,在音准、音色上也都有了明显进步。</p> <p class="ql-block">3月中旬,北方的天气逐渐回暖,马老师返回重庆,我们也将回到东北。我们与马老师相约,今冬再来北海,再续师生之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