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9日,游览伊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什叶派穆斯林圣城之一的马什哈德。</p> <p class="ql-block">马什哈德是伊朗的东北部城市,也是唯一一个用阿拉伯名命名的城市,“马什哈德”即“殉教之地”。</p><p class="ql-block">马什哈德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城,每年有超过两千万的朝圣者涌向马什哈德朝觐。</p><p class="ql-block">公元818年,什叶派第八伊玛目礼萨阿里·里达被阿拉伯哈里发用毒葡萄杀害后葬于此地,其陵被称为伊玛目礼萨圣陵。之后此地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宗教圣地。</p><p class="ql-block">马什哈德不同于许多伊朗城市依赖巴扎为核心,马什哈德的中心就是圣陵,整个城市围绕着它发展 ,就像是伊朗版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昨晚21:00,由阿富汗来到了伊朗马什哈德,酒店和饭店都没有会说英语的人。</p><p class="ql-block">这已经是我们10个月后第三次进入伊朗了。伊朗对中国免签,很方便,在德黑兰回中国的机票较便宜。</p><p class="ql-block">今天吃过早点,我们就出来游览了。</p> 纳迪尔沙的陵墓博物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纳迪尔沙的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下面是仿照帐篷的样子建筑,暗示纳迪尔沙是在帐篷里被暗杀的。据说他被暗杀之后,他的陵墓埋在这儿。一直没有人管。</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非常的现代,因为它是1963年才修的。</p> <p class="ql-block">纳迪尔沙(1688-1747)被称为“波斯之剑”,是伊朗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是伊朗阿夫沙尔王朝的创建者。</p><p class="ql-block">这个名字在今天知名度不高,然而在18世纪,他是风云一时的罕见军事天才,在中东地区的名声不亚于帖木儿、苏莱曼大帝。</p><p class="ql-block">纳迪尔沙接手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伊朗,国家遭异族阿富汗人肆虐蹂躏七年之久。</p><p class="ql-block">他在萨法维王朝崩溃后重新统一了伊朗,并建立了阿夫沙尔王朝,他定都马什哈德。</p><p class="ql-block">并通过一系列军事扩张,他击败了阿富汗人、奥斯曼人和俄罗斯人的入侵。攻击莫卧儿帝国,劫掠德里。将伊朗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和印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纳迪尔沙来自于阿夫沙尔部落,这个部落的成员喜欢佩戴红色头巾,因此常被人称呼为“红头部落”。后来由他建立的王朝阿夫沙尔王朝也称“红头王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纳迪尔沙国王(伊朗沙阿)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纳迪尔沙是伊朗阿夫沙尔王朝开国之君,但也是亡国之君。</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非常能战的国王。他夺取王位后四方征战。抢了很多的金银珠宝。由于他把抢来的钱全部自己搂着,藏起来。</p><p class="ql-block">拿国库的钱出去打仗。结果仅仅10年他的国库就消耗殆尽。继而他的王位就被推翻了。</p><p class="ql-block">太短了,实际上你查波斯的历史都查不到他这个王朝。</p> <p class="ql-block">在伊朗的历史里,“汗”和“沙”都是国王的名称。</p><p class="ql-block">“汗”要低一级,类似于藩王,它都是附属国。统一的大的政权的王叫“沙”,相当于中国的皇帝。</p><p class="ql-block">纳迪尔沙一开始他是勇士,后来统一了伊朗以后,他变成了国王,最后他又成了恶龙。</p><p class="ql-block">他的统治以残暴著称,最终被自己的仆人刺杀,王朝也随之瓦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纳迪尔沙的陵墓。</span></p><p class="ql-block">纳迪尔沙,《剑桥伊朗史》称其为“亚洲最后一位伟大征服者”。</p><p class="ql-block">他曾经开疆拓土,但生性残暴杀戮无度,因此也被称为“亚历山大第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博物馆里有他生前用过的各种刀剑与马鞍。</span></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与纳迪尔沙及其时代相关的文物,包括武器、盔甲、文献和艺术品。能够让人们深入了解伊朗的辉煌历史与文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纳迪尔沙是战神还是屠夫,是英雄还是暴君,都留由后人去评说。</span></p><p class="ql-block"><br></p> 伊玛目礼萨圣陵 <p class="ql-block">来到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清真寺伊玛目礼萨圣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进入清真寺需要穿上罩袍。</span></p><p class="ql-block">进入伊玛目礼萨清真寺:作为游客,女士要套上清真寺免费提供的罩袍,不允许露出头发、 脖子和首饰,不能化妆。</p><p class="ql-block">按照女性宗教管理人员的要求,必须用湿纸巾擦去口红。</p><p class="ql-block">所有人不允许带照相机,可以拿手机进入。</p> <p class="ql-block">伊玛目“礼萨”是什叶派第八位伊玛目,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精神领袖和宗教权威。</p><p class="ql-block">他于公元765年生于麦地那,公元818年被阿拉伯哈里发马蒙毒害后葬于马什哈德,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伊玛目礼萨以其博学和智慧著称,留下了许多关于伊斯兰教义、哲学和伦理的教导。</p><p class="ql-block">他倡导和平与宽容,在什叶派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前往马什哈德朝圣是许多什叶派信徒一生中的重要宗教义务。</p><p class="ql-block">每年约有2000万来自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朝圣者前来瞻仰。</p> <p class="ql-block">礼萨清真寺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这里集陵墓、清真寺、四座神学院、一座博物馆 、一座图书馆、一座公墓、一座医院、 一座朝圣者餐厅 、若干大型礼拜大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在门口的时候,几个男的右手放在胸前,虔诚的向圣陵鞠躬。</p><p class="ql-block">在马什哈德,如果留心,你会发现即使是步履匆忙的行人也会朝着圣陵的方向右手抚于胸前,虔诚地俯身致敬,信仰在这里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进门就是自由广场,非常的大。</p> <p class="ql-block">它有十个广场,12座宣礼塔,最令我震惊的是它33个拱廊,就是有房顶的空阔场所,供穆斯林静坐修行之地。</p> <p class="ql-block">礼萨清真寺国际部。</p><p class="ql-block">外国游客被邀请到办公室里观看纪录片和聊天对话。一个老者与你闲谈,哪国人?是穆斯林吗?再闲扯一些国际问题,然后派一名会英语的宗教人员引导,走固定的路线,一直从头陪到最后,不离左右。</p> <p class="ql-block">礼萨清真寺全称叫“伊玛目礼萨圣陵”,随着每年瞻仰人数的增多,陵园逐渐扩展,这里已是一座清真寺群。</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伊朗Chador(罩袍)。</p><p class="ql-block">Chador通常由一块大布制成,包裹住身体的大部分,只露出脸部,类似于一种长袍。</p><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出门归还Chador时,国际部的人说,送给我了,我有些蒙圈只好拿着。</p> <p class="ql-block">什叶派穆斯林崇拜英雄。</p><p class="ql-block">照片上都是在两伊战争期间为国牺牲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穿黑色罩袍的大多是当地伊斯兰人,穿浅色罩袍的大多都是游客。</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的建筑非常漂亮迷人。</p><p class="ql-block">2018年春节,我第一次在印度见到泰姬陵,贾玛清真寺,阿格拉古堡等其它伊斯兰建筑。一向对建筑不感兴趣的我,突然间就感受到了建筑的美。</p><p class="ql-block">看着建筑物内外用色彩明亮、鲜艳的马赛克拼出来的各种花纹,图案目不暇接,太精细了,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到伊斯兰国家去看看他们的建筑。</p><p class="ql-block">虽是外行,说不上个一二三,就是喜欢看,当然每次都不令我失望。</p> <p class="ql-block">脱鞋进入,地面非常干净,铺着漂亮的波斯地毯。</p><p class="ql-block">把装饰画挪到地上变成了地毯。波斯地毯自古在国际上享有声誉。</p> <p class="ql-block">2017年,马什哈德伊玛目礼萨圣陵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各式各样精美的伊万 ,每次见到它,都被它深深的吸引。</span></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建筑是伊朗的医美", 这个国家,随处可见色彩缤纷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自由广场可谓人山人海,做为游客我们最近也就只能到这里。</p><p class="ql-block">最漂亮的金色穹顶的主清真寺不允许非穆斯林信仰者进入。</p><p class="ql-block">礼萨的墓冢位于清真寺的陵墓大厅内,被纯金的格子框架罩住,朝圣者会亲吻和抚摸框架以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在主清真寺门前打卡。</span></p><p class="ql-block">礼萨清真寺是什叶派穆斯林的宗教中心之一,朝圣者认为三次前往马什哈德朝觐相当于一次麦加朝觐。</p> <p class="ql-block">面对着那纯金的圆形金顶主清真寺和纯金的伊万,还有金色的塔,让人不仅感叹,真漂亮啊!这都是民脂民膏啊!</p> <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这些连廊,其造型和装饰的艺术性高于功能性。</p> <p class="ql-block">引导员带领我们进入的一个礼拜大厅。</p> <p class="ql-block">宫殿般的礼拜大厅灯光璀璨,它的辉煌比法国凡尔赛宫中的镜厅不知大多少倍,凡尔赛宫世界闻名,礼萨清真寺的辉煌,我从未听说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方媒体掌握着世界的话语权,他只想让你看到他想让你看到的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不要相信任何媒体的宣传,用自己质疑的态度去辨别每一条新闻的真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做礼拜的男人们。在清真寺做礼拜的男人和女人们是分开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礼萨清真寺的建筑和宗教氛围令人震撼,尤其是傍晚时分的祈祷仪式,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席地而坐,诵读《古兰经》,场面庄严肃穆。</span></p> <p class="ql-block">马什哈德因这座圣陵而闻名于世。一踏入伊玛目礼萨圣陵,就能感受到其庄重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建筑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信仰的坚定。</p><p class="ql-block">每一座建筑都凝聚了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们不仅展现了伊斯兰建筑的独特风格,更承载了伊斯兰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圣陵的主体建筑宏伟壮观,内部装饰更是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积淀的厚重感。不仅如此,这里还珍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宗教文献,为人们提供了解伊斯兰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源。</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中最著名的是“戈哈尔沙德清真寺”。</p><p class="ql-block">由帖木儿帝国皇后戈哈尔沙德于15世纪初修建,以其蓝色穹顶和精美的瓷砖装饰闻名。</p> <p class="ql-block">是中世纪伊斯兰建筑的典范,以其精美的瓷砖和复杂的书法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与伊玛目礼萨相关的文物,是了解什叶派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进入神学院静谧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伊斯兰教育和文化传播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引导员全程引导、解说和陪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自由广场的中间有一个礼萨陵的金顶饮水亭。</span></p><p class="ql-block">这个水亭背后有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18世纪,水亭由纳迪尔沙(就是前面我们介绍的那个国王)下令修建,以便人们在这里饮水。</p><p class="ql-block">亭中的巨石喷泉是他在赫拉特战役中的战利品,据传说,当战争胜利后,纳迪尔沙下令如果有人能在12天之内将巨石运到马什哈德,他就重重有赏,一个人自告奋勇接下了任务,并日夜兼程,只用了9天时间就将巨石运抵马什哈德。</p><p class="ql-block">但纳迪尔沙非但没有给他奖励,还戳瞎了他的双眼,因为按当时的律法,不听话的人眼睛要被戳瞎。</p><p class="ql-block">纳迪尔沙被称为暴君真的没冤枉他,怪不得他虽然能征善战,但他的王朝只存在了10年。</p> <p class="ql-block">在伊朗清真寺持鸡毛掸子的人通常是毛拉。</p><p class="ql-block">毛拉是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的称呼,负责在清真寺中进行宗教仪式和教导。</p><p class="ql-block">他们通常手持鸡毛作为身份的象征,表示他们被授权进行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遇到了拍婚纱照的一对小夫妻。</p> <p class="ql-block">来此参观的学生们。注意看都是男孩子。</p><p class="ql-block">在伊朗男女学生不同班。</p> <p class="ql-block">礼萨清真寺不仅是伊朗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也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从清真寺出来,到了一个下沉式的伊朗波斯庭院。</p> <p class="ql-block">院子不大,上下两层楼。</p> <p class="ql-block">楼下的小商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马什哈德周边-菲尔多西陵墓。</span></p><p class="ql-block">纪念波斯著名诗人菲尔多西的陵墓,他以创作史诗《列王纪》而闻名,是伊朗文化的重要象征。它建于 1930年代初期。</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小清真寺。进去看了一下。这里都是女性,震撼于她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信仰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远观礼萨清真寺,夜景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回到酒店,拉上行李箱就走,我们晚上坐火车去伊朗首都德黑兰,两位负责任的伊朗老哥,帮我们打了车。</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马什哈德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晚上候车室里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霍梅尼和哈梅内伊作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两任最高领袖,其画像高高的悬挂在候车室的墙上。</p><p class="ql-block">在伊朗许多的公共空间都是如此,呈现出鲜明的政治和宗教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霍梅尼被视为革命象征,而哈梅内伊被视为体制的维护者。</p> <p class="ql-block">23:00乘坐伊朗四星级卧铺火车由马什哈德去德黑兰,明天10:10到达。</p><p class="ql-block">火车上设施比中国好,4人包厢,上下两层,床铺比中国的宽,床垫也厚,躺着很舒服。</p><p class="ql-block">包间空间大,有地毯,水果,小食品,有纯净水还有茶水,有暖气,有一个可上锁的门,互不打扰,晚上睡觉很安静。</p><p class="ql-block">在伊朗乘火车,是个不错的体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火车同一包厢的伊朗母女。</p><p class="ql-block">女儿是老师,很热情,带母亲去德黑兰弟弟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