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清晨的薄雾笼罩着田野,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田埂上的枯草挂着霜花,脚下的泥土还带着夜的寒意。这样的景象,总让我想起童年夏夜照泥鳅的时光。那时的我们,手持鱼叉,点燃火把,在月光与星光的交织下,追逐着水田里的小精灵——鱼鳅和黄鳝。</b></p><p class="ql-block"><b>惊蛰过后,春雷滚滚,雨水滋润着大地。油菜花金黄一片,红花草姹紫嫣红,田野如同披上了绚丽的锦缎。小溪流水潺潺,夜晚蛙鸣阵阵,农民们开始翻耕草籽田,而休眠了一冬的鱼儿也纷纷苏醒,活跃起来。我们这些孩子,便开始了照鱼的准备工作。大晴天里,我们从山上砍来油脂丰富的松枝,剁成小段晒干,将鱼叉、鱼钳磨得锋利光亮,鱼篓也准备妥当。春夏之交的天气格外宜人,尤其是晴朗的夜晚,没有雨水的打扰,我们便每晚结伴而出,去捕捉那些鱼鳅、黄鳝的小精灵。</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晚饭过后,我们手持鱼叉和鱼篓,带足松枝段,点燃火把,光着脚丫踏上照鱼的征程。我和哥哥或弟弟两人一组,前往禾田、草籽田、秧田,或是小溪边、池塘旁。迷信说三人照不到鱼,所以我们总是两人同行。一人举着火把,夹着鱼儿,另一人则背着松枝段,拿着鱼篓,负责将鱼儿从鱼叉上取下,放入鱼篓。</b></p><p class="ql-block"><b>夜晚的田野,微风轻拂,蛙鸣此起彼伏,四周星火点点,月光洒下微弱的光芒,映衬着周围的一切,使得整个场景既神秘又诱人。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眼睛紧盯着水面,寻找着那些趴在泥上的鱼儿。发现鱼鳅时,我们迅速而轻巧地用鱼钳夹住,弟弟则赶忙将鱼篓伸过来,我迅速将鱼鳅送入鱼篓,松开钳子,鱼鳅在鱼篓里蹦跳几下便安静下来。夹黄鳝则更为挑战,它们的力气大,会用身子缠住钳子,我们必须动作迅速,稍慢便会挣脱逃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清澈的小溪,月光洒在水面上,加上火把的光,水光摇曳。我们通常不会在意那些游动的小鱼,而是专注于捕捉鱼鳅和黄鳝,每夹一条,都有一种成就感。秧田里的鱼鳅多,水不满,好夹,有时几条鱼鳅缠在一起,一夹好几条,真是乐趣无穷。</b></p><p class="ql-block"><b>池塘出水口是大鱼儿出入的地方,我们时常光顾。在这里,可以发现稍大一些的鱼,如鲶鱼和鲫鱼。我们手持鱼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待鱼儿游停下来那片刻,迅速刺向目标。当鱼叉刺入水中,鱼儿便拼命挣扎。我们紧紧抓住鱼身,将其快速放入鱼篓中。每次成功捕获一条大鱼,我们都感到无比兴奋和喜悦。</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有一次,月朗星稀,我们刚出去不久,远处闪电划过,传来阵阵闷雷。我们赶紧回家,刚到家不久便下起了雷阵雨,幸好回来得及时。睡了一觉,祖父叫醒我,说是带我去照鱼,我顿时精神抖擞。这时天气好转,天上繁星点点,空气清新。祖父直奔有水塘的地方,在塘口下游的溪沟里,一条条鲶鱼悠闲地游出。我们用鱼叉,一叉一条,真是带劲。走过几口水塘,我们叉到十多条鲶鱼,足有半鱼篓。祖父告诉我,大雨过后,鱼儿喜欢顺流而下。所以雨停不久,一定有鱼游出,祖父这经验还真叫人佩服。</b></p><p class="ql-block"><b>我和弟弟经常在村子周边的秧田、禾田和水沟边照鱼,不敢走远。大人总交代我们,就在人多的地方照,别走太远,怕迷路,别走太偏僻的地方,特别是山脚下,阴森可怕。照鱼过程大约持续一两个小时,通常可以捕获两三斤鱼。第二天,就有美味可口的煎鱼鳅吃了。那种香辣味的独特口感,真开胃,好下饭。对于那个时期的我们来说,这样的菜肴简直是再好不过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照鱼不仅给我们带来乐趣,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还锻炼我们劳动技能,丰富了我们阅历。吃不完的鱼儿,我们用清水养着。积攒多了,拿到集市上去卖,换取一些零钱。那种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使得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