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教育热忱 践育人担当——北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我的从教故事”第一辑

聊城开发区北城中心小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一支粉笔两袖清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三尺讲台四季晴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就要用自己的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全力诠释教书育人的真谛</span></p><p class="ql-block">  为了扎实推进铸魂强师行动,激励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坚定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北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特开设了“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优秀教师专栏,全方位展现我校优秀教师的教育风采,传递榜样力量。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引导全体教师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  学校里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用青春和热情诠释着教育的真谛,用智慧和热爱书写着育人的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p> 姜曰举:扎根乡村  书写教育情怀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站在教学岗位上七年有余。作为一名乡镇小学教师,我的从教之路虽然平凡,却充满了温暖与感动。在这片土地上,我见证了许多孩子的成长,坚定了教育初心,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p> <p class="ql-block"><b>一、初入讲台:迷茫与期待</b></p><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我踏上了乡村小学的讲台。初站在这里,我既感到兴奋又有些忐忑。乡村的孩子们纯朴可爱,但他们中许多人来自留守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陪伴和引导。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这些问题让我倍感压力。记得第一次上课时,教室里坐满了四十多张天真无邪的脸庞。当我用普通话讲课时,孩子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既好奇又陌生的情绪。课后,我发现有些孩子因为基础薄弱,连拼音都读不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p> <p class="ql-block"><b>二、因材施教:点亮每个孩子的希望</b></p><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孩子们赶上学习进度,我开始尝试“因材施教”。每天放学后,我会留下来辅导几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拼音、汉字到阅读理解,我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直到他们理解为止。渐渐地,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班上有个叫明明的孩子,性格内向,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中下游。我发现他对古诗词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开始引导他背诵《诗经》、《唐诗三百首》。慢慢地,明明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不仅语文成绩提高了,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起来。</p> <p class="ql-block"><b>三、班级管理:用爱赢得尊重</b></p><p class="ql-block">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维持纪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我坚持每天早到学校,观察孩子们的状态;课间十分钟,我会和他们聊天,倾听他们的烦恼;放学后,有时会陪他们在操场上散步,聊聊学习和生活。记得有一次两名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当时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各自写下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他们在沟通上存在不足,并设计了一堂“学会倾听与表达”的主题班会课。从此,班上的同学学会了换位思考,班级氛围变得更加融洽。</p><p class="ql-block"><b>四、家校合作:架起教育的桥梁</b></p><p class="ql-block"> 乡村小学家校共育尤为重要。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指导。为此,我主动上门家访,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记得当时有一名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通过多次家访,我了解到她的父母非常忙碌,对孩子充满了愧疚。于是,我建议他们多与孩子通话,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我在班级中安排了几名性格开朗的同学与这个孩子结对子。她逐渐变得活泼起来,成绩也有了显著进步。</p><p class="ql-block"><b>五、坚守初心:教育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七年的从教生涯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希望与爱。在乡村这片土地上,我见证了太多孩子的成长与蜕变。每当看到他们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自信满满,我便感到无比欣慰。去年教师节,班上的孩子们送给我一张手写的贺卡,上面写着:“谢谢老师教会我们知识,让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教育的力量。虽然乡村教师的工作条件艰苦,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p> <p class="ql-block">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种,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花;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老师和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p><p class="ql-block">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揣着这颗仁爱之心,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用爱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姜曰举</p> 朱静静:以爱为光  照亮成长之路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凭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知不觉已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近七个春秋。至今,我仍记得初登讲台时的紧张与期待,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就做到了尽职尽责。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爱好、优点和缺点,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去研究的。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多背一首诗,多做一道题更有意义。只有解决孩子的心结,才是老师真正的成功。家,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孩子常常会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如不及时引导,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和心理出现问题,严重了还会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班上有个叫小春的学生,成绩和品德都很优异。期末考试前夕,却忽然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常以身体不舒服的原因请假回家;性格敏感,容易感性落泪等。课堂上,他从不主动发言,就算被点到名字,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小得像蚊子哼哼;课间休息时,他也只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其他同学嬉笑打闹。通过与其家长(小春母亲)沟通,我了解到小春的父母前段时间离婚了,目前他与妹妹、父亲一起生活,已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父亲对孩子的不正确引导导致孩子消极对待生活(其父亲说如果自己学习以及生活出现问题妈妈就会回到自己身边)。父母离婚之前,是小春母亲一直在负责孩子的学习。因为家庭及家长错误的引导,让孩子的情绪不稳定,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热情。针对小春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p> <p class="ql-block"><b>(一) 家校沟通,点燃激情</b></p><p class="ql-block"> 小春学习兴趣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母亲的想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因此,我与小春的母亲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小春在校的表现及其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经过前几次交谈,小春母亲首先来到学校看望孩子,我把小春及其母亲、妹妹一家三口带到安静的办公室,让他们推心置腹的沟通畅谈,希望解开孩子的心结。小春母亲征得孩子父亲的同意,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及时弥补了孩子缺失的温暖。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又重新变得容光焕发精神抖擞起来。</p><p class="ql-block"><b>(二) 尊重孩子,给其安全感</b></p><p class="ql-block"> 因为家庭里少了母亲尤其是从小就时时刻刻陪伴自己成长的母亲,令小春难以接受,加上本身性格就比较敏感,所以严重缺乏安全感。面对他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尊重孩子给其安全感出发。在其请假、上课走神或其母亲来看他时,我始终都以不知情的状态对待,然后通过一些细节让其感受到老师及同学的关心与爱护,让其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教室里学习与成长!</p><p class="ql-block"><b>(三)召开主题班会,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温暖</b></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小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温暖与爱, 我组织了一次以《甜蜜的童年》为主题的班会。主题班会上,我把45支棒棒糖钉在一起,将其藏在了衣袖里,让小春上来抽棒棒糖,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出惊讶、兴奋和感激。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和童心是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和需求。我们要用爱去关注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耐心和细心去呵护他们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朱静静</p> <p class="ql-block"><b>  结语:</b>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双向奔赴。教师宛若浩瀚星空中的灯塔,在孩子们懵懂迷茫的航行中指引方向。我们需要用无尽的爱去包容他们的顽劣与任性,用超凡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成长与蜕变。未来,我们将继续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北城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播撒更多的阳光与希望。我们始终坚信,教育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旅程。大家将继续扎根乡村教育,用爱心和责任心浇灌每一朵祖国的花朵。教育也是一场温柔的坚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在这条漫漫征途上逐光而行,用心呵护每一粒种子,静待一路繁花盛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