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的信

小石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海天雄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诵读:小石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近代军营里,与外界连接的曾经是信件,后来是固定电话,再后来就是手机。我的军营生活完整地经历了收发信件、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机的各个时间段,“军营通讯三部曲”如同三颗璀璨星辰,照亮着我军营青春的轨迹,情感深度的联络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我们说说三部曲之一:军营的信。一封信件,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回忆,一份情感,承载着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当兵人对家人的思念、同学的关怀,还有爱情的见证。我刚入伍的那些年,最静谧最温馨的时光,就是在寂静的夜晚,借着微弱的灯光,将军营日常的见闻、军旅生活的感悟,家乡家人的思念,一笔一划化作的文字,写给最亲近的人,投向最牵挂的远方。一封信发出后,需要十天或半月的时间才能收到回信,那种等待与期盼,也让每一次拆信与读信都充满了仪式感与庄重感。在部队期间,我总共搬了26次家,每搬一次很多东西都会遗失或直接扔掉,越来越多的信件中,我至今仍保留着少部分最珍视的信件,这些静静地躺在书柜角落里的书信及文字,在不久的岁月里,必将是一段峥嵘岁月最为真实最为温暖的存在。我已记不清我发出和收到的最后一封信分别是什么时间,但我仍然怀念那种用笔尖倾诉军旅心声的感觉,怀念那种走进收发室的期待与惊喜,怀念那种战友间偶尔分享情书的亲密时光,怀念那种文字跳跃在纸上鼓励我们奋进的神奇力量,怀念那种不需要网络信号连接、不受电池电量束缚的自然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至今仍深深地怀念信件这种保持人性温度与情感深度的联络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海天雄鹰,实名龚江,海军上校退役军官,邵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搭建桥梁纽带,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诵读:小石头,实名:史佩珍,退休军官,朗诵爱好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