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面积60多亩,是北宋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被誉为“天下首府”,是一处宋文化主题景区。</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时期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早已无存。现在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于2003年8月14日正式开放。开封府有府衙文化区、包拯文化区、道教文化区等9个功能区,同时举办《开衙迎宾》、《铡美案》等实景表演活动。2004年,开封府入选河南省“十佳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6日上午,我们吃过早餐后便乘车赶到开封府景区门票中心扫码买票,开启了开封府新的旅程。一进入景区,那浓郁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回了古代。</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喜来登酒店前的开封美景</p> <p class="ql-block"> 獬豸图位于开封府门前广场的照壁上,这座照壁矗立在那里,静静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提醒着后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坚守公正的底线。此外,开封府作为北宋京城的第一衙署,历史上许多名臣如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等曾在此任职,他们以清正廉洁、公正执法著称,进一步强化了开封府在历史上的公正形象。</p> <p class="ql-block"> 在开封府门前的牌坊上刻有“布政天邑”字样,寓意将朝廷的旨意公布天下,体现了古代政治治理的核心思想。</p> <p class="ql-block">南衙清风</p> <p class="ql-block"> 宣化牌坊是开封府门前东西路口各竖立的一座四柱三门三楼冲天仿木过街牌坊,其中东牌坊的坊额为“承流”,西牌坊的坊额为“宣化”。这两座牌坊不仅是开封府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承流”意为依法办事,代表着开封府作为司法机构的公正和权威;“宣化”意为教育人民,则传达了开封府在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牌坊的冲天仿木结构,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游客来到开封府,首先就会被这两座气势磅礴的牌坊所吸引。它们不仅是开封府的标志,也是开封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站在牌坊下,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让人对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满敬意和好奇。</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开封府-宣化牌坊是开封市的一处重要景点,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无论是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对于普通游客来说,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包公湖是河南省开封市城内湖,位于宋朝古城墙内,处于古城的西南角。整个湖泊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像一个斜躺的葫芦,中部偏西有跨越该湖的南北路——迎宾路,西南为包公湖南路。</p><p class="ql-block"> 传说包公小时候,他二嫂怕他长大分家产,便哄他到井边玩耍,冷不防把他推到井里。幸好这是口枯井,包公落到井底竟未摔伤。忽然眼前一团光亮,他拾起来仔细观看,原来是面月牙形古镜。这时光滑明亮的镜面映现出二哥二嫂屡次密谋害他的情景,两人正得意忘形地在房中饮酒庆贺哩。包公知道这是面奇异的宝镜,珍贵地贴在额头上,说来奇怪,宝镜再也取不下来,竟长在他的脑门上了。以后,包公当了开封知府,就凭这块宝境,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包公临死时,怕后任贪赃卖法、残害良民,就从脑门上摘下宝镜,命人悄悄悬挂在开封府的正堂之上,才放心地闭上眼睛。</p><p class="ql-block"> 后来黄河决口,开封府南衙成了一坑湖水,宝镜也沉到湖底,因此湖水清澈见底,光洁如镜。据说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从来不敢从湖边经过,生怕宝镜照出他们的隐私,会遭到包公的严厉惩罚。老百姓为了纪念包公,就把这个湖叫做包公湖。近年来经过疏浚、修缮、美化、已建成了周围大厦林立、风景宜人的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 站在那红墙黄瓦的大门前,门上“开封府”三个大字熠熠生辉,两侧石狮威严地守卫着。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踏入这古老的地方,开启了对这座千年府衙的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 走进开封府,一座红色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殿前的庭院里绿树成荫。人们站在院子里,仰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感受着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大殿中央挂着“山仪”的蓝色牌匾,那庄重的氛围让人不禁放轻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包公三铡:龙、虎、狗</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门楼前,上面写着“明礼院”。门楼上的对联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曾经是人们学习礼仪、传承文化的地方。我们静静地站在这座门楼前,想象着古代学子们在这里学习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在开封府院内,有一个建筑叫做“拱奎楼”,它的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二楼供奉的是魁星,也就是老百姓所讲的“文曲星”。其后的小楼,叫“桂籍堂”,它是每次科举之后,开封府把本府中举的考生重新造册,在孔子像前隆重举行“入桂籍”典礼,尔后就把名册珍藏在这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桂籍堂是北宋的科举档案馆,每次科举之后,开封府会把本府中举的考生重新造册,并在孔子像前举行“入桂籍”典礼,然后将名册珍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桂籍堂的名字取“蟾宫折桂、荣登桂籍”之意,寓意着对学问和才华的极高赞誉。堂内布局讲究,一层正堂北面有孔子塑像,左右两侧分别配有孟子、子思和颜子、曾子的塑像,体现了对古代儒家文化的尊重。二层名为荐贤厅,是老师判卷的地方,体现了科举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p><p class="ql-block"> 此外,桂籍堂院内还有东厢房叫演礼斋,是礼仪训练的场所;西厢房叫六艺斋,有孔子演乐图,展示了古代的文化和艺术。大堂西侧是演武场,场南端有一座英武楼,是官员检阅将佐兵卒武艺的检阅台,场北有“亦文亦武”照壁,让人感受到古代文人与武将并重的风气。</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桂籍堂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也是一个能够让人深入了解古代科举制度和儒家文化的场所。它的存在,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古代的文化传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感受历史韵味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清心楼是介绍北宋历代府尹的文化区。登上最高层,可以俯瞰整个开封府的全貌。尤其是欣赏到明镜湖的园林式美景,也能看到府外包公湖的场面。清心楼里陈列着包拯的铜像,清心楼的一层大厅内有一尊目前国内最大的铸铜包公站像,高 3.8米,重达5.6吨,铜像神态威严,栩栩如生。东西两面墙上展示有包拯生前所作的言志诗和宋真宗诏书等。游人可以在此瞻仰、拜谒这位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勤政为民,不畏权贵的包青天。清心楼其名取自包拯生前所写一首言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为纪念这位刚直不阿的一代清官,故将此楼命名为“清心楼”。二层厅堂内设有一圈展柜,以手卷的形式介绍了历任开封知府与府尹的生平事迹。三层以微型景观的形式向游人展现了北宋开封府内举行重大活动的一些场面。四层为游客精心安排了宋代歌舞表演、古乐演奏、茶艺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综合节目,游客还可凭栏远眺、欣赏古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 明镜湖位于包公东湖北岸,靠近开封府景区,是开封府景区的一部分,因其形如“如意”,又被称为如意湖。湖面长约60米,宽约6米,水面约260平方米。湖上有石桥一座、木桥两座,湖中种植有睡莲和金鱼。</p><p class="ql-block"> 明镜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湖名“明镜”寓意判案明察秋毫,象征着公正廉明。传说中,明镜湖与包拯有关,据说包拯小时候曾在此得到一面能照出世间邪恶的镜子,后来这块镜子成为开封府的宝物之一,象征着公正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书法表演</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向一座红色屋顶的传统中式建筑,这座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周围环境优美宁静。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我们沿着石板路慢慢前行,享受着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 梅花堂位于开封府的西花厅,是一座清幽雅致的小院。这里因包拯曾在此办公而闻名遐迩。相传包拯曾在此审过 “牛舌案”,他巧断奇案,为民伸冤,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公正。院内梅花绽放,暗香浮动,与包拯清正廉洁的品质相得益彰,成为了包拯清正形象的象征,也让这座小院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槑竽堂”源自《红楼梦》中的情节。在故事中,贾宝玉被人陷害,被冤屈地送进了开封府槑竽堂。这个地方是开封府的一处牢狱,专门用于处理案件和关押犯人。</p> <p class="ql-block"> 奎文阁那古色古香的大殿建筑出现在眼前,周围环境优美宁静。我们走进奎文阁,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画的氛围,那是一种宁静致远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玄德门</p> <p class="ql-block"> 天庆观位于开封府内,是一处供奉道教神祇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石碑上刻着的关于天庆观的历史介绍,以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呈现。我们静静地站在石碑前,感受着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昭成太子读书台的文字介绍牌匾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上面详细介绍了这个历史遗迹的历史背景以及其重要性。我们了解到这个地方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仿佛看到了昭成太子在这里读书听讲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牌坊式的建筑物,上面写着“学而不厌”等字样,并附有一块介绍该地点的文字说明板。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古代科举制度的严谨与庄重,仿佛看到了古代学子们在这里参加殿试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那座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屋顶覆盖着青灰色瓦片,檐下悬挂着红色灯笼,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我们站在这座建筑前,欣赏着它的美丽,感受着它所蕴含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着的木牌匾,上面的文字让我们对这个地方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在这座古老的府衙里,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开封府之旅。</p> <p class="ql-block">梅花堂北门外的“清慎勤”照壁</p> <p class="ql-block"> “清慎勤”照壁右面,就是开封府的后门——宣威门。包拯担任府尹期间,就是下令打开这座后门,让百姓快速进来解决问题,形成了“开后门”的良好风气。至于叫开封府为南衙则是因为两个原因,其一:开封府位于北宋皇宫之南,故名“南衙”。其二:宋太宗赵光义当皇帝前任开封府尹,虽是在自己的晋王府办公,并不到开封府内去“上班”,但是因为晋王府、开封府都在皇宫的南面,所以被人们统称“南衙”。</p> <p class="ql-block">承责天府</p> <p class="ql-block">河签厅</p> <p class="ql-block">推判院</p> <p class="ql-block"> 英武楼是开封府校场的主体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宋朝科举考试中武举考试的考场,还承担着开封府举行大型庆典的场所功能。英武楼的设计体现了宋式建筑的宏大气势,其大柱上刻有抱柱长联,楼檐下悬挂着“英武楼”三个大字,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美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亦文亦武”照壁,是一处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府的威严,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亦文亦武照壁是开封府内的一道独特风景,以其精美的雕刻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照壁正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寓意着文武之道,刚柔并济。</p> <p class="ql-block">偶遇外拍</p> <p class="ql-block"> 全息剧场《闸口盘车案》是国内首个跨媒体互动剧,观众在开封府景区全息剧场中化身“大宋官员”,通过抽丝剥茧寻找线索,解谜并揭开真相,参与决策案件。</p> <p class="ql-block"> 双龙巷在开封的双龙巷,有一家充满古风的餐厅——宋风雅宴。一进门,服务员戴着面纱的迎宾仪式就让人眼前一亮,店内装修风格独特,充满了古典韵味。用餐时,大厅里还有乐器和舞蹈表演,为整餐增添了不少乐趣。这里不仅菜品美味,环境和服务也非常到位。儿子的朋友在这里用丰盛的晚餐招待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