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2日,周三,沙洲。晴</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国际植树节。春天万物复苏,种植树木最容易成活,故尔定义为植树节。我印象中的植树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同志会纷纷走出办公室,来到需要绿化的地方,挥锹铲土,栽植树种。我本想为这样热闹的景象拍几张照片,可在沙洲转一圈,没有看见如此场景。或许这里不是他们联系的点,或许沙洲本来已经够绿化的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玲告诉我,厨房间下面拉门合不拢了。叫物业的人来,说铰链坏了,得换。我只得驱车五金城购一只。二个感觉:一是来回十几公里,换成油费便是十几元,而购一只铰链仅花6元。本地人说这种情况为“女儿大于娘”。二是五金城生意清淡,没有几个顾客,与早年熙熙攘攘的兴旺场面大相径庭。房地产不景气,五金城必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天气晴好。看天气预报,明日开始又进入“雨季”。所以下午睡醒后,骑车外出“寻花问柳”。这成语古义就指春游时赏花观景,今人却赋予如此不堪的含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东门出去,横过马路,有一片黄澄澄的油菜花海,三位看样子是岛外来的女生站在芸苔地边田埂上,前景为油菜花,背后中景为绿色麦田,远景是宏伟的温州大桥与江对面青翠的东蒙山。构图不错。一架无人机正围着她们在上空打圈。我看这里景美人也美,便蹲下来,取此景,拍了好几张。本来还想赶到岛的东头拍夕阳下的红玉兰,忽尔想到此时阳光与别墅背景有违,便作罢。</p> <p class="ql-block">回来后,为准备下周上台朗读,打开老师在群里的视频材料,认真地跟读了几次。人老了,该有老了的样子,比如要谦虚得像个小学生。朗读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我唱歌五音不全,朗读应该还是可以学的。在课堂上,我就像个小学生甚或幼儿园小朋友,跟着老师咿咿呀呀的练嘴型,学绕口令。老师是一位小字辈的年轻人。能者为师。</p> <p class="ql-block">要上台表演的内容是戴望舒《天晴了的时候》,与当下春季应景,我在沙洲偶尔也体验到这样的场景——雨后天霁,在雨水滋润过的田埂上走走,眼下是新绿的小草与小白菊,抖去水珠的蝴蝶,在花丛间自在闲游……。</p><p class="ql-block">相较于戴望舒早期《雨巷》的忧郁朦胧,此诗语言明快、意象清新。诗歌通过雨后小径上“凉爽又温柔的泥路”,“洗净尘垢的小草”,“绽透的小白菊”等意象群,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