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养伤闲在家中,有一天夫人说成都温江寿安镇不远处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好去处陈家桅杆,问我想不想去看一看。夫人说那可是个有着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古建筑院落呢。我用狐疑的眼光瞅着夫人,心想她不是又想找什么借口拉着我出门散心吧?再说了,我们一家人最喜欢看那些名胜古迹、宅院寺庙、博物馆之类的地方,成都周围的这类地方难道还有我们不知道而没看的吗?夫人说别看这个地方离成都很近,却还真是个“灯下黑”,说着从手机中调出几张我受伤以前她与其同事在那里游玩时拍的图片让我看,这一看我立即同意出门前往。如今的成都交通实在是太方便了,我和夫人出门乘地铁七号线换三号线、再换十九号线,没一会儿工夫就到了距离成都至少三十公里开外的温江万春金星站,下地铁后就地换乘当地的公交车,也就是十多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寿安镇的陈家桅杆。从成都到达目的地,连一个小时都没有,你说快不快?</p> <p class="ql-block"> 踏入陈家桅杆的路口,一座古香古色的院落映入眼帘。门前的小桥流水与荷塘为庄重之地增添了几分柔美。走过小桥,两根高高的石砌华表直指苍穹,灰褐色的表面镌刻着精美的图案,寓意“才高八斗”的斗形石雕位于华表三分之二处,这是陈家大院的独特标志。在中国古代,只有考取功名做了大官的人家,门前才能立桅杆,而双桅杆更是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 陈家桅杆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资料记载,因陈姓人家对皇室立下奇功,皇帝特赐修建。清咸丰年间(1859年),告职回乡的翰林学士陈宗典与中了武举的儿子陈登俊共同营建多年。这座建筑群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是具有川西民居典型风格,集住宅、宗祠、园林、书房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素有“川西第一祠”的美誉。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走近正门,一对憨态可掬的石狮守护着大门,上方“陈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彰显出家族的荣耀与历史的厚重。左右八字粉墙分别镂空刻有“福”“寿”二字,浮雕石刻工艺精湛,黑漆卷拱重檐大龙门上花鸟彩绘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不仅展现了古代匠人的卓越技艺,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门楼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外面为砖砌结构,里面却是一个木质门楼式的照壁。那道照壁镂空雕刻制作精美,六个不同笔体、红底黑色的福字两面都有,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种内外结合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古人对空间美学的独特理解。</p> <p class="ql-block"> 站在陈家桅杆的前院,三道风格迥异的门映入眼帘。左面单檐卷拱的圆形月门古朴典雅,石刻工艺令人赞叹,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中间重檐木质黑漆大门气势恢宏,“皇恩祖德”的横匾彰显家族荣耀。右侧略显破旧的门楣上“翠柏山房”四字虽不及前两道门气派,却别有韵味。究竟先从哪道门开始参观呢?墙上的线路指示图标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先参观图片文字介绍长廊,了解了陈家桅杆的历史和建筑结构。大院由三大组群建筑组成,院中套院,布局紧凑巧妙,共有12个大小不一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 沿着指示路线,我们接着去参观三大组群建筑之一的小花厅,小花厅包括翠柏山房和忠孝祠。步入小花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翠柏山房作为陈氏家族的书房与私塾,不仅是学习之地,更是传承家规族训的重要场所。正墙悬挂的孔子画像庄严肃穆,两侧对联“思而不学则殆”与“学而不思则罔”彰显古人对学问的深刻见解。斑驳的墙面、古典雕花桌椅透露出岁月痕迹,尽显历史沧桑。两边天井各有特色,左为犯事孩子面壁思过之处,右植观赏竹兰草,设有盆景,是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孩子犯错面壁思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右边的天井将翠柏山房与忠孝祠分隔开来,穿过天井便是忠孝祠,一个被水池覆盖的小院尽显匠心独运。四周石砌镂空花护栏环绕,中间的石拱风雨桥不仅让祠堂内光线明亮,桥上雕花护栏置放的八个龙头更增添了庄重之感。忠孝祠不仅是陈氏家族祭祖之地,更是家族历史的见证。墙壁镶嵌着陈氏祖训、宗谱及祖籍,地面矗立着皇帝的圣旨石碑。清同治四年,因陈登俊救驾有功,同治皇帝连下两道圣旨嘉奖陈氏家族,这两方满汉文字的圣旨碑成为家族荣耀的象征。这里的每一块石碑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令人驻足沉思。</p> <p class="ql-block">圣旨碑(汉文)</p> <p class="ql-block">圣旨碑(满文)</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小花厅后,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返回起点前院,随后我们进入第二个组群建筑。这是一处气势恢宏的大院,主体为三重住宅,分为前厅、正厅和正宅,是主人的生活起居之所。正上方悬挂的“皇恩祖德”横匾与大门两侧的楹联相映成趣,诉说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步入前厅,宽敞的空间让人感受到家族议事的重要氛围。前厅与正厅通过庭院相隔、回廊相连,构成整座大院的核心区域。这里是家族聚会、祭祀和接待宾客的重要场所,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步入正厅,映入眼帘的是悬挂于正中的“恩沐九霄”大匾,左右落款清晰可见。右边题写着“钦赐二甲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龚显曾顿首拜”,左边则为“温江县众官神叩首拜贺”,落款时间为“清同治年六月六日彀旦”。此匾额背后的故事让人不禁联想到清代科举制度的辉煌与荣耀。屏风上的金色麒麟巨幅图案栩栩如生,两侧的“福”、“寿”大字更是彰显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门柱上的楹联“高文典册垂家法、茂矩隆规立世程”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传承的精神。整个正厅庄严气派,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仪式感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据说“皇恩祖德”、“恩沐九霄”两块醒目的匾额,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相传,在同治八年间,同治皇帝送咸丰皇帝灵柩至陵安葬途中遭遇捻军袭击。时任佩刀御史的陈登俊受赵公托梦,凭借智慧成功解救了同治皇帝。为此,同治皇帝封陈登俊为武状元,并赐建陈家大院及门前双斗桅杆。从此,陈氏家族声名远扬,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世代享祖德庇佑。这段传奇历史让陈家桅杆更加神秘而迷人。</p> <p class="ql-block"> 正厅麒麟屏风后的左右两道门通向正宅。正宅庭院宽敞,布局对称且回廊相连,尽显古朴之美。室内陈设也别具一格,深棕色木质墙面装饰及家具搭配白色墙壁的房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堂屋、议事厅、卧室布置典雅,无论是扶手椅与大理石圆桌的组合,还是桌椅、华丽大床、梳妆台雕刻的精美,都散发着东方韵味的独特魅力。两旁祠堂则庄严肃穆,彰显家族传承之重。后宅通过那道有八个龙头的石拱风雨桥与忠孝祠相连。至此,第二个组群建筑参观完毕。</p> <p class="ql-block"> 穿过正宅后门,映入眼帘的是寝庙。古代宗庙讲究“前庙后寝”,而这座两层寝庙便是陈氏家族祭祀先祖的重要场所。拾级而上,十二级台阶将我们引向二楼。香案静立于楼梯口正前方,红底黑字的牌位庄重地镌刻着“陈氏历代先祖香位”。墙壁上还留存有石刻宗谱与祖籍记录,这些珍贵资料为了解陈氏家族的渊源提供了直接线索。此外,墙上绘制的二十四孝图更是教育后人要恪守孝道、尊敬长辈的文化瑰宝。这一幅幅生动画面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家庭伦理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从寝庙右侧通道出去,便来到了南院。南院前后皆有房屋,左侧矗立着一座门坊,右侧则是一座精美的照壁。照壁上的石刻砖雕虽因岁月侵蚀而有所破损,但仍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照壁上的文字,尽管部分因墙体斑驳难以辨认,但大体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教诲之意,告诫人们不忘来路。沿着照壁前的通道可以进入后方的园林。园林内有一座精致的凉亭,棕色屋顶搭配黑色柱子支撑起雕花格栅门窗,优雅而大气。虽然园林并无太多其他景观,但这座凉亭足以让人驻足欣赏,感受大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回到南院,“爱吾庐”三个遒劲大字映入眼帘。穿过门坊,便是第三个组群建筑——大花厅。其实进入大花厅还有一道门坊叫“停云馆”,这两道门坊设计巧妙,外看单檐顶,内观却是重檐顶,石刻砖雕工艺精湛,令人赞叹。大花厅曾是主人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门窗梁柱上雕刻着寓意吉祥的图案,每一处都透露着往昔的辉煌。正中的木刻彩绘屏风虽已斑驳,但仍散发着不凡的华贵气息。桌椅茶几摆放整齐,雕花细腻精美,尽显古典雅致之美。大花厅作为宗祠中最具艺术价值的部分,其木刻工艺堪称一绝,古色古香,充满历史韵味,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大花厅的后面还有精美绝伦的盆景园,这个盆景园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大的山水盆景,据说它也是巴蜀地区最大的庭院盆景和青城山的微缩景观。一池碧水中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鱼儿围着它悠闲自在的游来游去,</span>山上草木葱茏,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曲径通幽,仿佛将人带入仙境。从不同角度欣赏这座盆景,总能发现新的惊喜。回廊环绕四周,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尽情领略美景。在盆景园旁还有一处精致的山石盆景,旁边保留了一段断壁残垣。它无声地诉说着陈家大院历经百年的沧桑故事,与周围的秀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第三个组群建筑大花厅后,我们跨过“停云馆”,走出月门,回到了起点前院。整个行程虽不长,却令人心生感慨。陈家桅杆不仅是一处风景胜地,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庭院中我驻足良久,深感岁月沉淀下的宁静美好。陈家桅杆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记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如今,它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位热爱历史文化的人士前来探寻。我其实挺庆幸的,能够与夫人一同漫步其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将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