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知青往事就会绊倒?

佛山老觉

<p class="ql-block">  近期,老觉《一代知青苦楚多,卖字谋生又如何?》发表后,引起众多笔友的讨论点评,大部分人同情老知青卓老师的人生遭遇,但也有人对知青艰辛历程表示不同看法。</p><p class="ql-block"> 这些看法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农民世世代代都在农村吃苦,难道知青就不该去农村吃苦?二是知青的苦比起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算个什么;三是知青不要老是往后看,小心绊倒了。</p> <p class="ql-block">  有个自认革命后代的评议者,不愿探究引发上山下乡的缘由,却提出一个让人诧异的论调:“上山下乡与抗美援朝一样,是对国家发挥正能量的两件事。”</p><p class="ql-block"> 我不明白这两件事有何可比性,为此与之讨论了几个回合,均无法沟通认同。</p><p class="ql-block"> 事理越辩越明,前路越走越宽。我觉得有必要将两人之间的讨论摘抄分享给大家,请各位知青朋友明辩之。</p><p class="ql-block"> 当然,只是讨论而已,叙发各自观点,不要伤了和气。</p><p class="ql-block"> (为保护隐私,我们就称他为“革命后代”吧。)</p> <p class="ql-block">第一回合:“革命后代”提出上山下乡与抗美援朝一样有利国家的论调。佛山老觉认为,他没认识到文革动乱是产生上山下乡运动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第二回合:“革命后代”不想讨论文革与上山下乡的因缘关系,佛山老觉认为他有愚忠思想,害怕否认文革会伤及某种信念。</p> <p class="ql-block">第三回合:“革命后代”说,建国以来一直是对外开放的,历史不可扭曲否认。佛山老觉认为,看待历史要用唯物主义核心观点。</p> <p class="ql-block">第四回合:“革命后代”告诫知青,不要老是向后看,小心绊倒了。佛山老觉认为,有回望才能更好地前行。</p> <p class="ql-block">第五回合:“革命后代”提问,农民世世代代在农村吃苦,难道知青就不能去农村吃苦?佛山老觉认为,每个人生活起点不同,感受认知自然也不同。</p> <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如果不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回顾反思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教训,消除了极左路线的影响,那能有红军的转危为安?那能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鉴往而知来,回望利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 涉及1600多万青年学生前程,牵涉近亿亲人情感的上山下乡运动,既是特定政治经济环境下的权宜之计,也是一代人无法复刻的生命体验,必将在中国历史图谱上留下一抹浓郁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知青,大都步入古稀之年,我们回首那段艰辛困苦的岁月,就是要记住这段前无古人经历的故事,期愿后人不再重蹈覆辙,让祖国永承繁荣昌盛!让人民世代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