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6日一早,来到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文化历史名城—河南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博物馆。</p> 博物馆门前屹立着高大的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有圆有方的“字”字之形。 博物馆的整体建筑外形似象形文字的“墉”字,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主体馆高32.5米。 穿过广场来到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采用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和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体现出殷商宫殿的“四阿重屋”的建筑效果。 序厅。漂亮的屋顶,四个方向有四个长浮雕,刻画着文字产生及演绎的过程。 专题陈列—一片甲骨惊天下。在古代,人类曾经创造了四大古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印度的哈拉帕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惟有甲骨文穿越历史延用至今。 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前身,河南安阳殷墟是我国甲骨文的最早发现地,百余年来出土了约十三万件刻有文字的甲骨,占我国出土刻辞甲骨的90%以上。 甲骨文主要是中国商代晚期王室用于占卜纪事而在龟甲或者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商代人大多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进行占卜,占卜是为了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蜡像场景中站立的是商王,跪着的是两位负责占卜的神职人员,叫贞人。商人会把占卜的重要内容刻在甲骨上,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甲骨文,记录了商王和贵族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祭祀、军事、农业、田猎、天象等。 有关甲骨文的发现发倔过程。在我的甲辰暮秋行(24)有过记录,不再重述。 第一展厅—字法自然。汉字的起源在中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代神话传说即仓颉造字,另一种是关于文字起源的科学描述。仓颉看到鸟、兽的蹄印各不相同,受到启发创造出许多象形文字流传人间。事实上,仓颉造字只是神话传说,他是否存在,学界尚有争论。 甲骨纪事: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一片龟腹甲,距今已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在上面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像现代记数符号“八”的刻画符号,属裴李岗文化早期的刻画符号。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刻画符号之一,有的学者认为它与汉字起源有一定联系。 展示商周甲骨、商王占卜的场景、甲骨文造字规则等。 甲骨文是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两种用字规则。此为独体象形字。 这是指事字。 这是假借字。 这是形声字。 这是特殊字例—合文。 第二展厅—钟鼎千秋。鼎,最早是用来蒸煮食物的炊具,后来逐渐变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商代贵族在祭祀时用它盛放肉食,是重要的青铜礼器,同时,它还是权力的象征。 作册兄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铭文为“作册兄”三个字。在当时“作册”多为史官;第二个铭文“册”字像用绳子穿起的竹简,指编册立著;最后一个字“兄”是史官的名字。这件铜器的造型非常奇特,从整体看如三个象首相连,鼎足如同象鼻。上下以连珠纹装饰,腹部刻画着三组兽面纹。 子韦鼎。据史书记载,拥有九鼎标志着统治天下九州的土地。所谓一言九鼎,是说一个人说话有分量,也是源出于此。 早期铜印。 物以载文:主要展示以简牍、帛书、陶器、玉石、货币、玺印等为载体的先秦文字。 散氏盘。散氏盘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个重要文物。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357字,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记载了当时散、矢两国和约,散国将约书铸于盘上做为传国宝器,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金文书法此时已进入成熟期,书风已由优美遒丽转入醇厚雄壮。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贾伯壶。整体线条流畅优美,纹饰华丽,连盖通高48厘米,身高40.5厘米,腹径30厘米。壶横切面为圆角方形。器型完整,造型、花纹粗犷,壶耳造型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贾伯壶的盖榫一侧铸有铭文八行三十三字,铭文内容记述了某年二月,贾伯为要为出嫁的长女铸造铜壶一对,用于祭祀祖先神灵和祈求万寿之用。 第三展厅—文字一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朝。 他命令李斯、赵高和胡毋敬等人整理文字,以简化以后的“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从隶到楷。两汉四百余年间,书体由籀篆变为隶书,由隶书变为章草、楷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汉魏时期汉字字体的不断变化,为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开辟了道路。 汉代是简帛使用的鼎盛时代,这个时期的简帛发现不仅地域广阔,数量巨大,而且内容丰富,字体多样,充分反映了隶书已从秦隶中规范出自己的构型规律,形成了成熟的隶书风范,同时也反映了汉字从隶书到楷书的演变过程。 由隶到楷:主要展示汉代的简帛、玺印、汉魏石刻等反映由隶书向楷书转化的文字文物。 汉字研究始于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他自幼喜好书法,尤其善于小篆,在习字之余,对古字的由来产生极大兴趣。于是潜心研究古字,终于写成《说文解字》一书,成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和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著作。 说字传义:主要展示历代字书、汉字教育、汉字标准化、简化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等内容。 新中国汉语拼音方案。1956年2月由中国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改会)在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后,拟定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并在1958年2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作为正式方案公布推行。 第四展厅—拾文遗彩。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世界上文字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从远古到19世纪末,中华大地上出现过近40种少数民族文字。根据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创制时间、使用范围和改进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新创与改进民族文字等类别。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多个民族不同程度地使用本民族文字,在现行民族文字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使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字,这些文字的文献和文物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展厅主要介绍少数民族的文字及发展。 古代民族文字是指我国古代历史上创造或从域外传入的民族文字。这些文字曾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后因使用这些文字的民族群体分化融合或语言转用等而停止使用并逐渐消失。 20世纪50年代以后,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了部分少数民族文字。这些民族文字共有17种,包括新创的壮文、布依文、羌文等。于1957年由国务院批准为正式文字。每一幅图片,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字的载体。 第五展厅—印刷术起源。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发展阶段。它的发明,使手工抄写变为机械复制,开启了书籍复制的新方式,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了雕版印刷的这些缺点。 从在龟甲兽骨上刻写,到大量篆刻在陶器玉器青铜器上,开始逐渐走向成熟。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人类开始自书编纂。到20世纪70年代,汉字进入计算机时代,使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从无到有。展厅主要介绍文字载体的发现及演变。 博物馆续建工程的东馆“徽文馆”已经开放,看阵势不小,虽然主馆一圈下来腿脚非常辛苦了,但既然来了,再累也要打卡。 新馆新增“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字里乾坤”四个专题展览,侧重文字应用体验,先看“汉字民俗”展。 人们崇拜汉字,从汉字产生之日,人们就在思考:汉字从哪里来,应该怎么对待汉字,如何使用汉字?人们相信它的产生必是神异之人所造,并把这种神化尊崇意识贯穿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了敬惜字纸,避讳,字谶,测字,辟邪字等汉字民俗现象。 汉字俗解,指大众对汉字形体或意义的随意性解释。从文字学角度来看,多数汉字俗解的价值不大。但无论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汉字俗解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装饰民俗字。西汉时期,文字装饰开始流行,尤以瓦当、铜镜、织锦文字为多见。人们一般多选用吉祥励志或表达喜事的汉字,以达到形意兼美的效果。 “字书琼林”位于“徽文馆”一楼西厅,主要展示历代字书。一套清嘉庆年间的藤花榭本《说文解字》陈列在展厅中,属于清代第一个依据宋小字本行款翻刻的《说文》版本。这个版本相较于其他版本,其文字讹误缺漏较少,字体古朴,版面清新,世称精美。 公元100-121年,许慎为了驳斥今文经学学家曲解文字、篡改经义的说法,重申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的理念,撰写了《说文解字》。这是中国历史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是我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这部书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明字音,阐述形音义三方面的关系。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全面展示汉字构形系统,创立了利用汉字的形义关系研究汉字的科学方法。在我国字书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华字典》,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先后由新华辞书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编。自1953年初版和1954年再版,从1957年新一版至2020年7月第12版,《新华字典》历经十余次修订,数百次重印,累计发行量达6亿余册,成为迄今世界出版史上最大发行量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堪称小型汉语语文辞书的典范。 除了字典外,现代辞书还有词典。词典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词语并解释其意义、用法的工具书。《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兼收古代汉语普通词语和百科词语的大型综合性辞书,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古汉语语文工具书,对阅读古籍、从事古典文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位语言文字学家,他们分别是东汉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两晋郭璞著有《尔雅注》、南朝梁顾野王著有《玉篇》、隋陆法言著有《切韵》 、清段玉裁著有《说文解字注》,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和执着写下一部部鸿篇巨制,正是这批学人的代代传承,才有中国文字学的发展繁荣,才有汉字的历久弥新。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安阳是中国文字的圣地,记录和保存了殷商晚期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殷商时代语言文字的珍贵样本。这就是前天因闭馆离开安阳昨天又返回此地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