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 ‍半日游随笔(二)

潘哒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海洋博物馆三个历史展厅的内容后,我们走进了极其丰富大量的海洋生物展厅。</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谁又能说不是大人最喜欢的地方呢。</p> <p class="ql-block">这里实在是太精彩、太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我们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用全新的视角去打量这个世界。在熟悉之处发现陌生的美好,每一次好奇的张望,都是对生活深度的探寻,每一次惊叹,都是心灵与新鲜事物的共鸣 ,体验感超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倡导和谐海洋理念,增强海洋生态文明意识。继承和发展传统海洋文化精华,<u>发展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现代海洋文化,转变单纯以开发、扩张、追求商业利益为目标的传统海洋文化观,</u>才是重中之重。</p> <p class="ql-block">生物栖息地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变化。因此,必须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适应生存的身体结构</p> <p class="ql-block">▪️解剖学结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棘皮动物</p><p class="ql-block">棘皮动物是一类相对进化的无脊推动物,它与头索、尾案等脊索动物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棘皮动物又是一类古老的物种,从早寒武纪出现到整个古生代都很繁盛。化石资料显示,已完全灭绝的种类多达20000多种,而现生的种类仅有7350余种。</p> <p class="ql-block">↓节肢动物</p><p class="ql-block">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门类,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昆虫、蜘蛛、置、螟蚣、马陆等。该类动物种类之间无论是个体大小,还是形态、生活习性等都差异极大,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体表上都有一层相对贝类要薄得多的几丁质外壳等,此外,它们的发有过程都要经过变态,而且在生长过程还得蜕皮,即蜕皮一次,长大一点。</p> <p class="ql-block">↓软体动物</p><p class="ql-block">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庞大类繁多的一个类群。它们的形态和大异很大,体长从几毫米到十几米。大数的软体动物都有石灰质的壳,故又习称它们为贝类。如常见的螺、蛤、石鳖等分种类外壳转为内壳,如:枪乌贼等,少数种类无壳,如章鱼。</p> <p class="ql-block">↓贝壳形成机理</p><p class="ql-block">在贝壳与身体之间有一层叫做“外套”的薄层,当身体生长时外套膜能持续地分泌出碳酸钙,并不断地沉积在壳质上,日积月累慢慢地结晶成具有保护作用的坚硬外壳。</p> <p class="ql-block">▪️贝壳表面上的纹理是对生长环境及深度的真实记录,是贝壳年轮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腹足纲</p><p class="ql-block">腹足纲通称螺类,是软体动物中最大的一纲,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地。腹足纲动物具有明显的头翻,体外有一枚螺度强曲的贝壳,头、足…食性杂,植食种类以藻类、菌类、地衣和苔藓类植物为食。</p> <p class="ql-block">每一块展陈板下都有详细的简介,就不一一赘述了。</p> <p class="ql-block">共有四块凹凸有致(乘以3=24块)的展陈板,我也没有全拍😅</p> <p class="ql-block">↓由浅入深的海洋分层</p><p class="ql-block">从海面到海底,海洋生物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u>形成了垂直分层现象</u>,以适应光照、温度和压力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潮上带(图右)& 潮间带(图左)</p> <p class="ql-block">潮下带</p> <p class="ql-block">看过三带之后,你是不是感觉海洋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层次饱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蓝枪鱼骨骼</p><p class="ql-block">蓝枪鱼是典型的硬骨魚类。其骨骼均为硬骨。头骨复杂,由多块骨骼构成。除了硬骨外,还有部分软骨化骨。椎体完全骨化。</p> <p class="ql-block">↓黑斑魟骨骼</p><p class="ql-block">黑斑魟是典型的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相比,其骨全部为软骨,头骨由整块的软骨构成。软骨鱼类椎体并不骨化,但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增加了坚固性。</p> <p class="ql-block">↓刺鲀</p><p class="ql-block">刺鲀鳞片末端是锋利的骨刺。它们平常与其他鱼类很像,只是多刺的体表有些与众不同。当面对捕食者时,刺鲀会吸进水,使身体像气球那样膨胀起来,身上的棘刺对着捕食者。</p> <p class="ql-block">↓飞鱼‌</p><p class="ql-block">飞鱼是银汉鱼目、飞鱼科鱼类的统称,共有8属约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海洋中。</p> <p class="ql-block">▪️飞鱼的胸鳍特别发达,像鸟类的翅膀一样,能够使它们在水面上滑翔。飞鱼的体型呈鱼雷形,尾鳍像叉子一样,下叶长,上叶短。飞鱼的背部颜色和海水接近,常在海水表面活动。飞鱼的体型较小,最大约长45公分(18英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珊瑚标本</p> <p class="ql-block">↓库氏砗磲</p><p class="ql-block">砗磲是双壳类中个体最大的,被誉为双壳贝类之王。分布于印度洋东部和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海域;我南海域均分布。砗磲为滤食性贝类,用鳃滤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种动物,不用浪费文字了;只好奇标本的来源,匆忙中没有关注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寒武纪生态系统|首次建立的时代</p><p class="ql-block">寒武纪,物种间高强度捕食压力的存在,促成了由多层次营养级结构构成的金字塔式复杂食物网。而不同的生态功能群揭示了寒武纪动物群与现代浅海生物群落具有相同的群落构成,物种生存空间扩大到从沉积物内到上层水体,每个物种都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活动空间。这一切,在中国澄江生物群的化石中得到了完美体现。</p> <p class="ql-block">▪️最具代表性的化石有:</p><p class="ql-block">①奇虾是寒武纪时期的海洋霸主;②中华微网虫是寒武纪“明星生物”之一;③抚仙湖虫是澄江生物群中的代表性化石;④三叶虫是寒武纪时期广泛分布的节肢动物;⑤澄江小舌形贝,与现生的舌形贝有相似之处,被认为是“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奥陶纪生物“大辐射”</p><p class="ql-block">奥陶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就是生物 “大辐射”,即寒武纪时期的代表性动物到了奥陶纪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活跃、强大、种类更为丰富的动物类群。</p> <p class="ql-block">▪️“大辐射”使海洋动物的种类翻了4倍,已知的动物种类超过了4500个属,占到整个显生由所有海洋动物的12%。这在海洋生命系統中形成了一个复杂、但较为稳定的食物网,使得在之后的三亿年时间里,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p> <p class="ql-block">↓鹦鹉螺与三叶虫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距今约5亿年的寒武纪,鹦鹉螺在三叶虫家族的笼罩下还不值一提。</p> <p class="ql-block">▪️距今4.85-4.43亿年前,适宜的环境使得鹦鹉螺家族空前发展,它们大部分游泳生活,主要以捕食三叶虫为主。可能因为捕食和竞争的因素,此时的三叶虫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和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p> <p class="ql-block">🔷志留纪海洋生态</p><p class="ql-block">志留纪海洋生物仍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造礁珊瑚迎来了历史大发展时期,但三叶虫和曾经称霸奧陶纪的鹦鹉螺开始衰退。</p> <p class="ql-block">▪️适宜的气候可能促成了肯椎动物第一次大发展,各种无领类鱼都在尝试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到了距今约4亿年前后,所有无颌脊椎动物和早期鱼类的主要类群都已出观,此外陆地上真正意义的維管植物在滨海沼泽中初试锋芒。</p> <p class="ql-block">🔷生命变革的泥盆纪海洋</p><p class="ql-block">泥盆纪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珊瑚、晚足类和层的菊石。造礁生物异常丰富,由珊瑚、海绵动物、辣皮动物、软体动物和众多上极大地减少,多带背刺以防御天敌。</p> <p class="ql-block">▪️泥盆纪(距今约4.19—3.59亿年前)是古生代的第四个纪,名字根据英国西南部的德文郡的“老红砂岩”建立的。在泥盆纪浅海中,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种类有明显增加。</p> <p class="ql-block">🔷碳氧富足的石炭纪海洋</p><p class="ql-block">石炭纪(距今约3.59—2.99亿年前)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名字根据英国广泛分布的含煤层所建立。据统计,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50%以上。</p> <p class="ql-block">▪️石炭纪时期,大陆不断靠近,形成了盘古超级大陆,由海平面下降形成的沼泽逐渐被森林所取代。陆地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前所未有的高含量碳和氧,为地球生命提供了物质基础。</p> <p class="ql-block">🔷中生代海洋生态</p><p class="ql-block">中生代意为生命演化的中间时代,这一时期古生代(距今5.41亿 ~2.52亿年)古老的生命形式向着更复杂的生命形式演化。</p> <p class="ql-block">▪️在中生代约1.8亿年的时间里,动物和植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海洋中,菊石劫后余生,残存类群再次繁盛,六射珊瑚成了新的造理生物;鱼类则以全骨鱼类占统治地位;爬行动物重返海洋,逐渐成为海洋真正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中生代海洋鱼类</p> <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的物证~牡蛎礁</p><p class="ql-block">牡蛎是一种在海底栖息固着生长的软体动物,当它们的幼体结束游泳期后,以左壳固着于其他壳体上聚集生长,在适宜的情况下,形成具有一定分布面积和厚度的原生牡蛎礁体。天津牡蛎礁主要分布在海河以北的部分地区,呈长宽不等的斑状、块状,它们见证了距今约7000年以来古河口与古海岸交汇地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天津贝壳堤是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p><p class="ql-block">它位于天津市渤海湾西岸,是世界上著名的古贝壳堤。</p> <p class="ql-block"><u>🔷🔷其他两个古贝壳堤,分别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南美苏里南。‌</u></p> <p class="ql-block">▪️形成原因和条件</p><p class="ql-block">天津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粉沙淤泥海岸、丰富的贝壳物源和海岸侵蚀环境。历史上,黄河曾在天津地区入海,黄河改道后,海水变得清澈,各类海洋软体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贝壳被海浪和潮汐搬运到海岸堆积形成贝壳堤。</p> <p class="ql-block">🔷新生代海洋地理环境</p> <p class="ql-block">↓巨齿鲨~史上咬合力最强的生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远古海洋启示</p><p class="ql-block">地球海洋,距今有超过40亿年的地质历史了。海洋形成后并不是一直蛰伏在自己的区域静静地看着每个日出日落,而是一直与陆地持续着你进我退的关系,并且偶尔还会爆发较为激烈的“战争”,造成大陆不断分裂与聚合。即使到今天也未停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假如恐龙没有灭绝</span></p><p class="ql-block">化石证据显示,恐龙并没有灭绝,它们的一支演化为鸟类,至今仍在天空中翱翔。</p><p class="ql-block"><i>另外,还有一种有趣的假说,“伤齿龙”(尽管没有化石证据)目前已知最聪明的恐龙,就身体比例而言具有恐龙中最大的脑容量。这可能暗示它们是白垩纪晚期最聪明的一群。</i></p> <p class="ql-block">▪️鸟类极为聪明,某些种类基至能模仿人类的语言。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戴尔•罗素(Dale Russell)设想,如果6600万年前没有那场大灾难,某些恐龙就完全可能进化成为代替人类的一种动物“恐龙人”,成为地球的主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的时代</p><p class="ql-block">▪️三叠纪(约2.52亿年前~2.05亿年前)</p><p class="ql-block">恐龙开始出现,但还不是主要生物,其他爬行动物如海龟和鳄鱼也开始繁荣发展。</p> <p class="ql-block">▪️侏罗纪(约2.01亿年前~1.45亿年前)</p><p class="ql-block">恐龙成为地球上的主要生物,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陆地上有巨型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海洋中有鱼龙和蛇颈龙等巨型爬行动物。</p> <p class="ql-block">▪️白垩纪(1.45亿年前~6600万年前)</p><p class="ql-block">恐龙继续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恐龙种类如霸王龙和三角龙。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最著名的物种灭绝事件之一,导致了大多数恐龙的消失。</p> <p class="ql-block">👇比”翼齐飞~翼龙类、蝙蝠类和鸟类。</p> <p class="ql-block">由远及近,化石标本以时间为顺:</p> <p class="ql-block">👇梳齿龙|云南(三叠纪中期)</p> <p class="ql-block">👇巨胫龙|云南(三叠纪中期)</p> <p class="ql-block">👇赫氏近鸟龙|辽宁(侏罗纪中期)</p> <p class="ql-block">👇鹦鹉嘴龙|辽宁(白垩纪早期)</p> <p class="ql-block">👇奇异辽宁龙|辽宁(白垩纪早期)</p> <p class="ql-block">👇朝阳鸟|辽宁(白垩纪早期)</p> <p class="ql-block">👇混鱼龙|贵州(三垩纪中期)</p> <p class="ql-block">👇恐龙蛋|江西(白垩纪晚期 )</p> <p class="ql-block">*似曾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或者中国古脊椎动物馆见过它。</p> <p class="ql-block">👇黔鱼龙(带还胎)</p><p class="ql-block">这件黔鱼龙标本发现于中国贵州省,完整度极好。更为难得的是,这是一件含有胚胎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几十亿年来,生命在海洋经历了波调壮阔的变化。从生命的孕育、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的发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海洋生物向陆地的迁移、历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一次次历史的大事件,都构成了地球发展史中的华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地球海洋的变化一刻也不会停止,板块运动继续移动着大陆、抬升着山脉、扩大或缩小着海盆;大西洋正在扩张,太平洋却在缩小;地中海正在变小,一条新的裂缝已经撕开非洲大陆,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海盆。</p><p class="ql-block">经历了40多亿年的历程,海洋、生命走到今天…关于海陆格局、缤纷生命、海洋力量的传奇故事还在续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是走马观花😅</p><p class="ql-block">拍照不过一小时的内容,编辑整理掐指算来肯定超过十六小时。</p><p class="ql-block">海洋的科普教育,是孩子们的求知需要,也是我们必须跑步跟上的需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l7dicu" target="_blank">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 ‍半日游随笔(一)</a><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rortwt"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 ‍半日游随笔(三)</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来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