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着红色烙印的学宫

轻风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参观了揭阳学宫,今又游览了番禺学宫,番禺学宫与德庆学宫、揭阳学宫,同为广东三大学宫。不几天的时间观看了广东的两大古代学府,这次岭南之旅真是不虚此行。广州也较为特殊,有“一城三学宫”之称,广府学宫、南海学宫、番禺学宫,前两者毁于战火,仅番禺学宫幸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名校自古有之,广府学宫、南海学宫和番禺学宫就是广州的三大历史名校。三大“名校”始于宋代,因当时广州城由南海县和番禺县分管,从而形成集州学和南海、番禺两大县学于一城的文化奇观,番禺学宫也成了不在番禺县的仍以“番禺”地名命名的学宫。宋代至明清,广州籍文化大家、朝廷功臣、商贾名流等多出自这三大官办“名校”。</p> <p class="ql-block">  番禺学宫现在的格局形成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道光十五年重建。原学宫阔三路,深五进。现左右两路除尚存明伦堂、光霁堂外,大部分建筑已毁坏。中路现存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东西廊庑。主体建筑大成殿规模较大,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在阳光下显得庄重、宏伟而又典雅。</p> <p class="ql-block">  番禺学宫不仅是明清时期广州地区重要的教育和祭祀场所,更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历史遗址。毛泽东在此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大批农民运动干部,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开展工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走进学宫,沿着中轴线缓缓前行,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在大成殿内,仿佛看到了当年毛泽东同志站在讲台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课程的场景。番禺学宫是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地,1926 年 5 月至 9 月期间,迎来了 327 名来自 20 个省区的学员。这些学员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农民运动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同时还进行了军事训练。</p> <p class="ql-block"> 教员队伍中,除了毛泽东,还有周恩来、肖楚女、彭湃、恽代英等著名共产党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学员们点亮了革命的火种。在学宫的东西两庑,如今已改造成展览区,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资料,展示了番禺学宫的历史沿革以及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办学情况。</p> <p class="ql-block">  从这些展览中得知,番禺学宫在古代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场所,为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又成为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摇篮,为中国革命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  番禺学宫和揭阳学宫一样,尽管都是古代的孔庙和旧学堂,在近代革命运动中都嵌入了红色基因,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活动,为古代学宫增添了光彩,也给学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学宫服务于科举考试,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学说,重塑学生世界观的使命随着科举制废除而结束,但其尊圣贤、敬师长的人伦价值,以及严谨治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又在新式学校、新式纪念馆、新式文化馆等场所继续绽放光芒,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至今仍走在时代的先锋,我想与这儿的区域文化密不可分。岭南人有开阔的胸怀,能容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传统产业精益求精;还有创新的精神,敢于探索世界各个角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使得这块土地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绽放出了熠熠光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走出番禺学宫,听得大门前公交车里传来“农讲所到了,农讲所到了……”我回头看了看,红色的围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庄重更威严,三月的木棉花开得也更艳丽,是学宫历代教师的心血孕育着它,也许是革命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