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石渠色达”战役,(1959 年 4 ~ 6 月)

《军魂永铸》公众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钢铁团记忆》连载征程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章:能打胜仗第6节之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主编:郑怀盛 出品:管仲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编辑:韩水霖</b></p> <p class="ql-block">  1959 年 4 月初,成都军区康定前线指挥部发起“石渠色达”战役(叛众 8000 人),182 团、183 团配合战役,在石渠(四川)、长沙贡玛(四川)、清水河至竹节寺(青海)以东展开进剿。</p><p class="ql-block"> 先期出发的 3 连,4 月 5 日达到青海省称多县清水河的色航寺。担负护路警戒任务的 7 连,于 4 月 10 日到达清水河东南的竹节寺。</p><p class="ql-block"> 4 月中旬,3 营奉命从竹节寺出发,直指东面四川省石渠县一股叛匪盘踞的八若寺。部队很快进入巴颜喀拉山深处。每人负重 50 斤,行军两天一夜,大家体力消耗很大,但为了争取时间,奋力继续前进。第三天夜里,前卫 7 连首先赶到八若寺,立即将其包围。迅速布控,安排哨位,监视敌人动静。第二天信号弹一响,全营一起开火。7 连在火力掩护下,率先勇猛直插,敌人还未来得及反应就做了俘虏。</p><p class="ql-block"> 歼灭八若寺叛匪后,3 营奉命返回,向青海玉树地区称多县前进。沿路敌情不断,部队随时保持战斗状态,有几次零星战斗。行军到第三天晚上,大雪纷飞覆盖了大地,官兵宿营在雪地里,条件十分艰苦,以互助友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严寒,翻越巴颜喀拉山,5 月 16 日到达称多县,在此休整半个月。在八若寺战斗中,3 营机炮连牺牲 1 人,途中 8 连病故 2 人,事故死亡 2 人。</p><p class="ql-block"> 6 月下旬,战役“石渠阶段”宣告结束,歼匪 5550 人(9 月“石渠阶段”结束,</p><p class="ql-block">另歼 3000 人)。</p><p class="ql-block"> 5 月初,大部队到达玉树地区称多县集结后,进一步进行战斗动员,玉树军分区、称多县武装部给连队分派了支前干部、向导、藏语翻译,学习简单的藏语,配备了修路、担架民工、牦牛运输队民工,进行战斗准备,实施敌前练兵。团司令部走访玉树军分区,请他们介绍经验。通过学战例,机关同志对组织实施平叛战斗心里有了些底。苏丕贞团长去玉树平叛指挥部受领任务。孙光司令员、彭思忠副司令员(61 师师长)在玉树作战室交代:青海省玉树地区通天河以北、青藏公路以西,是 183 团平息叛乱任务区,通天河一线,巴干寺—曲麻莱—昆仑山口,是叛匪活动猖獗区,青藏公路西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是国外反动势力实施空降特务、空降军火等物资、与叛匪勾结的主要地区,我们要把叛匪消灭在青藏公路以东、通天河以北。</p> 笔耕不辍    军魂永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