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近读瑞典经济学家、“森林僧侣”比约恩所著《我可能错了》一书,颇受感染和启发,心流仿佛随着那空灵飘渺的禅音,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了一个从未曾抵达,却无限美妙的心灵境界,甚至随着作者的冥想而冥想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身为森林派佛教僧侣十七年,比约恩在结束出家生活回到瑞典后,一家报社记者采访他,当问其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时,比约恩的回答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最珍惜的收获在于,我学会了不再盲目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念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看似寻常的话却道出了人生真谛。他说去泰国道场进行冥想课程学习时,曾三次想打退堂鼓。但每当他宣布放弃时,老师会温柔地告诉他:睡一觉再说吧。为了来这儿,你已经付出了这么多,说不定明天就改主意了。老师的话果然应验,他坚持学完了全部课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身实践让比约恩明白,念头本身如同呼吸一样的存在,它只不过是存在于你脑海中的一个想法而已。如果我们一旦受制于这些念头,就会被其带偏,从而失去人生的掌控权。况且,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无常才是生命的常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然,念头不仅此而已,还有更根深蒂固的内容,甚至成为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比如我们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教育,有谁不是生活在不容混淆的是非、黑白、对错的价值观里,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于是,在单位、在家庭,与同事、与爱人,包括孩子的人际关系中,有些人凡事都要论个分明。正是如此,让社会少了许多理解和宽容,也让家失去了不该失去的美好而珍贵的东西,家本应是讲爱而不是讲理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比约恩提醒我们,不要相信你的每一个念头,人们可能无法控制念头的产生,但可以选择相信或不相信某个出现的念头。要聆听当下智慧的指引,做出无悔的选择,才能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并为生活注入前所未有的新奇与能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可能错了”,这不仅是比约恩的觉知,更应是所有人的觉醒。这其中显现的是一种深具洞察力和慈悲的智慧。他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当与他人产生矛盾争执时,应该保持谦卑的态度,改变争出对错的念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佛经曾说,情绪和念头就像是水面上的字,见它升起、许它经过。当念头来的时候,保持一份正念觉察,在呼吸之间感受着各种浮现出的念头,且将注意力引导到当下要做的事情上,其余念头就会烟消云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正如比约恩在修行时说过的那样:试着把自己变成水,可以容纳在各种大小不一的容器里,在任何环境里都能做到顺势而为,随形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活出水的生命状态,“无为、无我、无执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诚然,当你的能量越来越高的时候,你就会开始理解身边的所有人。你会明白,只是他们处在不同的能量频率呈现的状态,进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所以请允许你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去做别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佛说:人活着,谁都不完美,做事情,谁都不周全。与人相处,互相尊重,彼此善待,凡事留余地,不仅给别人,也是给自己。心态好,一切都好,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念别人的好,修自己的心。静而不争,万般随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与其对别人抱有太多期待,不如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内心的平衡。对自己多一些要求,你会变得更加优秀,对他人少一些期待,你自然会减少失望,不急不躁,安然于心,成为一个眉宇间风调雨顺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弘一法师说:不争是慈悲,不辩是智慧,不闻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况且,都是黄泉预约客,何必为难每一天呢。凡事看得太透,人间便无趣了。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理解自己可能一无所知,同时亦知𣇈自己并非无所不知,这是一种智慧。我可能错了,就该放下掌控感,遵循生命本身的样子,接受无常世事的随时发生,悦纳自己的无知,安静平和地对待人生中的所有发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生活的真谛,从来不在你拼命抓住的东西里,而在你敢于放手的那一刻。“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真正的清净不在外物,而在内心的无执无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真心。无论是人,还是任何事物,经过时间的沉淀,都会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答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者 :苏春 王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图片 :来自 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