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眼及所见——南京半程马拉松随感

朱树生

<p class="ql-block">  南京,古称金陵,不知什么时候改成南京了,我觉得还是叫金陵好。金陵城见过六朝的兴衰,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古往今来,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深厚。而在近代,南京更是遭受了日寇大屠杀的耻辱,三十万同胞的冤魂是南京乃至全体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仇怨,同时更见证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的历史荣耀。故而金陵也罢,南京也罢,都是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南京也就成了更多旅游者的打卡之地。本人虽然多次去过南京,但南京城那么大,没办法体验其万一,而且要去总得有个什么机会或理由。</p><p class="ql-block"> 机会终于来了!每年南京城都有最少两场马拉松赛事,春季的半程和秋季的全程。虽然南京马拉松没有国内六大满贯赛事那么火爆,但也在伯仲之间。今年的南京半程马拉松吸引了31个国家超过13万的跑者报名,却只有2.5万人能够参赛,整体中签率不到20%。由于我既往的成绩达到了官方规定的直通标准而获得了参赛资格,感觉很是开心,能够以这种方式得到在金陵古城跑马观光的机会,似乎是南京人对我不一样的关照。</p><p class="ql-block"> 不管哪个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赛事线路都是最让举办者重视和让参赛者关注的。对于举办方而言,自然要通过比赛线路来展示城市魅力,打造城市名片,营造比赛氛围。对于参赛选手而言更是希望线路平直宽阔以利取得好成绩,同时也希望以比赛来实现顺便旅游观光的目的。这次赛事的线路我想是能够达到这二合一的要求的。</p><p class="ql-block"> 这次比赛的主要线路和终点是在长江中的江心洲上,也许很多外地的朋友和我一样,并不了解南京还有个江心洲。而连接江心洲和城区的一条主要线路南京眼步行桥正是这次比赛登上江心洲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比赛线路</p> <p class="ql-block">  “南京眼”,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是新鲜,它源于这座桥两头如同两只大眼睛的斜拉环。我疑猜桥的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是否想通过这样的造型,引领人们用“双眼”来欣赏新南京的日新月异。同时,因此衍生出一个“南京眼旅游区”,以一生万,而笔者也因此才有了本文稿的题目。</p> <p class="ql-block">南京眼步行桥</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的南京,气候非常适合跑马拉松。这也是我这个赛季的首场半程,自然是带着PB(超过自己的最好成绩)的目的而去的,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能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潜能,超越自我。</p><p class="ql-block"> 我既往的最好成绩是去年12月份在湖北黄石跑出的1:38:55,经过一个冬训,自我感觉良好,因此这次期望值自然是比较高的,但决定马拉松比赛成绩的因素太多了,主观意愿甚至个人的能力都无法决定比赛结果。如同两周前参加的苏州马拉松一样,也是奔着同样的目的去的,却因为比赛当天气温骤升,而且由于饮食不当闹起了肚子,最终铩羽而归,因此这次格外关注天气和饮食。</p><p class="ql-block"> 根据官方提供的天气预报,比赛当天早上最低气温只有6度,应该说是稍稍低了些,但比高温要好,不利的是有5到6级的风,何况我们的比赛线路在江心洲的环岛路上,毫无遮拦,这样大的风对我们就更是一种考验了。至于饮食,这到简单,接受教训就是,那两天一定不能贪嘴,越简单越好,平时没吃过的一概不碰。</p><p class="ql-block"> 这次比赛的起点是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奥体中心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的一块福地,是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的比赛起点,曾经诞生过多项田径全国纪录、亚洲纪录和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南京奥体中心</p> <p class="ql-block">  我们能在这里起跑,自然感觉非常开心,两万五千人一定和我一样的兴奋,都在很短的时间一下拥入奥体中心外围存包处,一时摩肩接踵,很是拥挤,这可能是组织方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参赛,增加了今年的参赛名额,同时未能预料到的一件事情,相信下一届一定会改善的。一场这样大规模的赛事,考验组织方的组织能力是方方面面的。线路规划、氛围营造、起终点布局、赛事包寄存、线路补给、安保环卫、医疗保障、志愿服务、参赛包和完赛品发放、交通管制、疏散接驳等等。我想没有哪一场赛事能够做到完美,我们只能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快乐参赛。</p> <p class="ql-block">  发令枪一响,两万五千人顿时汇成了一条彩色的海洋,奔涌向前。根据PB的预期,这次我每公里的配速需要控制在4分40秒以内。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跑进5分钟以内都从来没有过。但比赛就是比赛,它能给你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人流中,无法排除前后左右的干扰,很难“独善其身”,感觉并不快,但手表一报配速却是你意想不到的。从第一公里开始,只有第四公里的配速是450,那也是因为道路变窄不得不减速的原因,其余都没有慢于440,这也正是上步行桥的那一段。</p> <p class="ql-block">每公里配速</p> <p class="ql-block">  南京眼步行桥,对于旅游者而言自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毕竟是步行桥,上下桥的弯道较急,路面也较窄,自然就显得拥挤了,这应该是这次比赛的瓶颈路段,也是这条优美赛道的美中不足。上了桥,桥两头的两只大眼睛和我们两万五千双眼睛一一凝视,似乎在和每一个跑者讲述金陵城的过去和南京城的现在,无人机也在桥的上空盘旋,捕捉着每一瞬间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等下桥上了江心洲的路面转向北,道路虽然变宽了,但五六级的大风却迎面袭来,这个时候跟跑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等跑过10公里,用时46分钟,而且前半程都是逆风,感觉身体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我算了一下,在后半程是顺风的情况下,按这样保持下去,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是可以达到破138的预期的。</p> <p class="ql-block">  到了江心洲北头折返转向南(长江南京这一段的走向是由南向北的),由逆风变为顺风,太阳也出来了,风和气温对体表的感受也比较温柔了,赛程也过了一半,于是感觉综合状态好了很多。我们每次比赛时,还没有跑过半程时,总觉得越跑越远,过了半程之后,就觉得越跑越近了,因此很多时候过了半程之后反而状态更好,跑得更快,这叫“负分割”。这时,听着手表报的配速,是一直在加快,PB的信心就更足了。跑在江心洲北边的江堤上,看着宽阔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我突然想到孔老夫子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是啊,这江水不停地奔腾了千万年依然如斯夫,可我们的人生匆匆不过一百年,和这江水比起来几乎就不值一提。然而,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内创造奇迹,创造未来。就如同现在我虽淹没在几万人的洪流中,怕是谁也认不出我,但我们可以用双脚去丈量这万里江山。又如同昨天晚上旅馆房间里的空调上那微弱光亮的电源指示灯,可以给我漆黑的夜晚提供一丝伴我入眠的微光一样。</p> <p class="ql-block">  说起这抹微光,那就巧了。大多人晚上睡觉我想都不会开灯的,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晚上可能需要起夜时,不开灯又摸不清方向,开灯又会太刺激,怎么办呢?我关掉了所有的灯,正好空调上有一个电源指示灯,那一点点亮光正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而又不会打扰我的睡眠,我当时就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抹微光,似有所思,还想到什么时候用“微光”来写一篇文章呢,没想到第二天的跑步又想到了它,而且这微弱的灯光似乎就是我的化身。难道就这么巧吗?这世界,这人生何不都是这抹“如斯夫”的微光呢?</p> <p class="ql-block">微光</p> <p class="ql-block">  就这么想着想着,跑着跑着,给每一个迎风屹立在江堤上的警察小姐姐竖起拇指点赞,我得到的回应肯定是笑脸和加油声,同时和每一个大学生志愿者招手打着招呼。不知不觉离终点越来越近,再算一下时间,今天不但能PB,还能提高不少。</p><p class="ql-block"> 不远可以看到拱门了,如同远远的看到长长的黑黑的隧道远方的出口那一抹微光一样,这时我又想到了昨天晚上旅馆的房间里空调上的那一点点亮光……</p> <p class="ql-block">  跑马者的目标无疑就是终点的拱门,就在离拱门还有100米的时候,我看了下手表,时间是1小时35分,我坚信,我不但能够PB,而且还能大幅度的PB,要知道,马拉松比赛在你这一次达到极限时,下一次哪怕就是PB一秒钟都是几乎非常困难的,当我冲过终点时,看到手表的用时是1小时36分,比我上次的成绩提高了接近3分钟,等我拿到手机,官方发过来的成绩是1:35:50,我PB了黄石的成绩3分05秒!说真的,我自己都不相信,更是赛前不敢想的,然而我做到了,可我并不知道原因,只能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解释,或者用一句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不设限,捅破天。”因为我对跑马真的是努力和认真的。</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插曲,过了终点几分钟后,后面过来一个小伙子和我主动打招呼,说他是南京某大学的在校生,说我超过他后,他怎么也撵不上我,我说,那么多人,你怎么能认出来我,他说我穿的背心独一无二。这时我才想起我穿着的背心后背上印有“无偿献血,救人利己”字样。怪不得呢,自从去年印了这件背心之后,每次比赛我都穿着它,确实是独一无二。我更希望看到这件背心的跑友明天如同每天跑马一样,自然地撸起胳膊去献一次爱心,这自然就是我花费200大洋去印这几个字的目的,无偿献血,感谢有你!</p> <p class="ql-block">  今天收到官方发来的成绩证书,我的成绩在32083名完赛选手中排名4452名,我非常开心。虽然我即使再跑100年,也永远得不到什么可以获奖的名次,而且这完全不是我去参赛的目的,但对于一个年龄60+的参赛者来说,这个成绩超过了很多比我小30岁的跑友,虽然我丝毫没有和他们比的意思,但我满足了,说明我是健康的,我是努力的,这也是我跑马的惟一目的。然而,还是那句话“不设限,捅破天。”下一个目标在哪里?我不知道,只能说跑马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感谢金陵,感谢南京,感谢赛会所有的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医疗工作者、警察和安保人员、环卫工人以及给我们加油的南京人民,还要感谢因为我们的比赛而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的赛道附近居民的理解支持。因为所有人的努力的支持,马拉松这项古老而新兴的群众体育运动才能有序的开展,我们也才能快乐地奔跑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有的纪录,皆是我之所见,我想也是金陵眼之所见,感谢金陵之眼!</p><p class="ql-block"> 马拉松,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2025南京半程马拉松公众号和爱云动。顺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