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圆桌,岁月留痕

秋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称:秋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5296730</p> <p class="ql-block">在我家客厅的一方角落,摆着一张圆桌。它很特别,是从先生家传下来的,年岁已过百,大约是清朝时候的家具,它周身散发着一种古朴而醇厚的气息,像一位沉默的长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这圆桌由两张半圆桌拼接而成,如今身披深紫色的外衣,那颜色浓郁得如同岁月沉淀的酒。其实,最初它是竹子的本色,质朴而纯粹。只因我们当时不懂它原色的珍贵,一心求个美观,才给它换上了这身新衣裳。</p><p class="ql-block">从收藏的角度看,这圆桌堪称宝贝。它的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家具制作的灵魂所在。不用一颗钉子,各个部件就能紧密契合,严丝合缝。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就藏在这精巧的榫卯之中。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浪潮涌起,这种传统工艺渐渐换代,使得保留榫卯结构的老物件愈发稀罕。而我家这圆桌,不仅采用了榫卯工艺,底部的构件还雕琢成竹子的模样,工艺性与艺术性兼具,是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动注脚,承载着厚重的工艺传承价值。</p><p class="ql-block">圆桌的结构精巧,每一处榫卯的衔接,都像是一场古老的仪式,彰显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底部那栩栩如生的竹子雕刻,仿佛把一片竹林的清幽引入了家中,让人心生宁静。桌面光滑,却也映照着岁月的斑驳光影,那些细微的划痕与磨损,都是时光留下的吻痕,也承载着先生家无数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先生常常回忆起小时候,平日里一家人围着方桌吃饭,只有逢年过节,这张圆桌才会被郑重地拼接起来,成为家庭聚会的中心。每到那时,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长辈们的欢声笑语,兄弟姐妹的打打闹闹,还有碗筷的碰撞声,交织成一曲温馨的乐章。年幼的先生,总爱趴在圆桌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听家人讲述爷爷从南京迁居南通,1910年前后,先生的爷爷在南通城创办泰丰祥绸缎庄。主要经营苏杭绸缎、呢绒、布匹等,以品种齐全、质地优良、花色新颖而闻名。在经营上注重信誉,对商品质量严格把关,所售绸缎均选用优质原料,由熟练工匠精心织造,深受顾客信赖。后来是大伯接管,先生的父亲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回家后,接过了这副重担。解放后,于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先生的父亲也因此当上了工商联的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时光悠悠流转,圆桌一路见证着泰丰祥绸缎庄的传奇,也见证着先生的成长。它曾是先生儿时写作业的小天地,一盏台灯,散发着暖黄的光,洒在桌面上。先生在那里,一笔一划地书写着童年的梦想。遇到难题时,他就会盯着圆桌的纹理发呆,仿佛那天然的纹路里藏着解开谜题的钥匙。</p><p class="ql-block">后来,这张圆桌来到了我们家。我却嫌弃它颜色陈旧,觉得影响了家里的整体格调。于是,我请来了油漆工,给它刷上了深紫色的油漆。它原本古朴的面容,就此改变。直到后来,我们得知它或许是一件古董,心中满是懊悔与自责。从收藏价值来说,原始风貌的破坏,或许让它在市场上的身价打了折扣。但换个角度想想,这新的颜色,又何尝不是我们家全新的记忆呢?它见证了我们的生活,看着我们的儿子一点点长大,也见证了我们对它从忽视到珍视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在圆桌上留下了更多细微的痕迹,可它依然稳稳地立在客厅,宛如一位坚定的守护者。家中的生活不断翻开新的篇章,但只要我的目光触及这张圆桌,一股温暖与安定便会涌上心头。它早已不是一件普通的家具,而是我们家的情感纽带,一头连着过去,一头接着未来,中间串起的,是无数关于爱、关于传承、关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家族记忆和收藏价值的双重维度里,它熠熠生辉,静静诉说着那些永不落幕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