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代玉器上常见的装饰纹饰中除了谷纹、蒲纹,勾连云纹也是汉代装饰艺术中的经典,是汉代玉器纹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勾连云纹(也称勾云纹或卷云纹)是一种由多个云朵状相互勾连组成的连续纹样,其线条流畅自然、形态多变。这种用阴刻线和浅浮雕相搭配的纹饰具有满密充实,敦厚圆润,细密均匀,排列有序的美感。这种纹样在汉代极为流行,广泛应用在玉璜、玉剑饰、玉璧等玉器工艺品上。</p><p class="ql-block">勾连云纹是一种与谷纹和蒲纹一样排列有序的纹饰,但它通过巧妙的线条设计,使各个单元之间呈T字形紧密相连,形成连绵不断的视觉效果(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勾连云纹的特点是阴线与减地突起的浮雕相结合,形成勾云,勾云上下相连,排列紧密,丰富了纹饰的层次感和动感。</p><p class="ql-block">据一些专家判断,玉器上勾连云纹饰源自于古人对夜空星象的观测。通过夜观星象,古人对天上的星星进行分类,其中最主要的是北斗星和二十八星宿的体系。二十八星宿则分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都有七个星宿,东方的青龙七宿、西方的白虎星宿、南方的朱雀星宿和北方的玄武七宿。下图是根据古人绘制的星象图的复制版(图像来自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从中可以看出北斗星与二十八星宿的勾连关系,因此汉代玉器上的勾连云纹象征着天上的星象。</p><p class="ql-block">古人夜观星象的行为可以追溯到史前文化,通过长期的观察,古代先民发现了天空所出现的一些规律,比如星座的移动与季节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古人也通过对星象的观测来洞察天下将要发生的事,及其后果,因此观星象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人将勾连云纹作为玉器上的装饰,因为他们相信勾连云纹可以起到辟邪消灾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勾连云纹流行于战国晚期至汉代,特别在汉代,勾连云纹在玉器上广泛使用,反映出汉代人对该纹饰的重视程度。下图(来自网络)是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卮,器身上布满了勾连云纹,工艺及其精美。</p> <p class="ql-block">汉代的玉剑饰上常用勾连云纹作为装饰,其目的就是辟邪消灾,因为剑是作战或自卫的武器。下面是一件饰勾连云纹的玉剑璏(wei)的整体图和局部放大图,器物虽小,纹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汉代玉器上除了T字形勾连云纹外,也有其他变形的勾连云纹,但用阴线连接突起的云朵不变,如下图剑璏的勾连云纹。</p> <p class="ql-block">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勾连云纹的每个单元的形态和方向都有所变化,从而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和动感。</p><p class="ql-block">勾连云纹虽然是汉代玉器上一种装饰,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审美意识,体现了汉代人对天体的观察和理解、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古代,勾连云纹不仅被认为具有避邪和护身的作用,能够保护人们免受灾难的侵扰,而且其流畅的线条和连绵不断的图案,也寓意着生活的美满和吉祥。</p><p class="ql-block">汉代玉器上的勾连云纹图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玉器艺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的玉器纹饰设计提供了借鉴和灵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