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淡淡春日也飘香

维学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春雷没有炸响,惊蛰的脚步声依然在细密的雨幕中如期来临。早起,洗漱完毕,我要习惯性地站在落地玻璃大窗前,看着小区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草坪还是安静地昏睡着,默默地迎接地火的升腾,景观树干隐隐地看得出绿意,生命的力量润心养眼。下楼去摸摸那个干,感觉柔柔的,有亲和力,能看到细枝上长满了小嘴嘴,吐纳着新生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看起来总是和前一日有不一样的地方,但又具体说不出是什么。昨天的阳光弥足珍贵,在地坪上嬉闹玩耍的小孩子多了起来,物业工作照常进行,他们穿的衣服又少了些,没有那么臃肿了,行动起来活络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细雨霏霏,打在脸上,刚好能感觉到,并不冰凉,但,时间久了也会打湿衣服。不能在小区里溜圈,我就站在落地大玻璃窗后面观望,一遍又一遍在心中走过弯弯曲曲的小道,仔仔细细地观察路过的每一个角落,精确地记住每一栋楼的方位和楼口。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活泛、亲切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住进来三个月,已经完全熟悉了小区,适应了周边的环境,这么快就住出了归属感,历次搬家中还是第一次。家的感觉,家的味道,和着这春雨、春风,日渐浓烈。</p><p class="ql-block"> 北方住习惯了的我们,不习惯这里寒冬腊月屋子里的阴冷潮湿。好了,现在屋子里安装了地暖、空调,整个屋子随时可以弄得热烘烘。去年十二月一日住进来,屋子里的温度被提升到二十五、六度,没过几天,我们感觉闷热难耐,有点进了蒸笼的感觉。原来这南方的冰冷和北方的寒冻还不一样。现在好了,春风告诉我一切,地暖怎么使,室内衣服穿多还是穿少。这里是我的福地,一辈子恼人的鼻炎没了感觉,天生瞌睡轻的我睡得香甜。</p><p class="ql-block"> 大概五、六平米的厨房是小了点,适应了也还可以。海外生活了一年,我们的生活理念和习惯已然发生了变化。大碗拉面不再是我的最爱,油腻、高盐、高糖给控得很好,清淡已成习惯。不必要的囤积能够控制住。小区外有几个老婆婆,每日里都会带来几篓当天清晨采摘的青菜,“都是自己种的,没有农药”,我们听信他们的话,“煮了吃也没得问题”,也理解了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想当年腌菜的大缸是不需要了,冰箱里没有了剩饭剩菜,儿子给我们说冰箱越空越好。过去因为炸炒焖炖,餐后的锅碗瓢盆不好洗,用不成洗碗机,现在我们考虑添加一个。饭菜素淡,减肥、控三高,火心空人心实,日子浓稠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板楼南北通透,落地大玻璃窗面南,书房的窗子面对着北面的绕城绿带。一片一片的树林,苍茫静默,碧绿的块块麦田大概是被安排成背景,映衬着大片的开得正旺的油菜花。油菜花的黄,才是春日大地上最蓬勃的宣言。一种饱和度极高的金黄,娇艳而不烦腻,花瓣纤巧柔美,万千朵小花连缀成海,仿佛阳光在花瓣上凝固成液态,那黄便有了排山倒海的气象,微风掠过,层层叠叠的金浪细波涌动。哦,太美了,无以言表啊,怎么看怎么惬意,越看越痴迷。我发呆了,我常坐在窗前发呆。</p><p class="ql-block"> 远处有人影在晃动,他们在游荡还是在寻觅?前几天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和老伴去花海中散步。走过人群,走过沟沟坎坎,遇见老少三人在一个渠沟旁边寻觅着什么。我估计他们在采摘野菜,我每遇到这种情况都是要过去看看,聊一聊。</p><p class="ql-block"> 小姑娘说他们在采荠菜,我这就来了兴致。听说荠菜非常好,但我认不得,向他们请教。小姑娘咯咯笑着说,“这都不知道啊!”。我问,“这个菜咋的嘛,吃起来巴适得很吗?” 乡音亲和有威力,妈妈、爸爸乐呵呵凑过来给我讲怎么吃,有什么营养、药用价值,手把手地教我辨认。米粒大小的纯白花瓣儿,叶子有点像曲曲菜,呈锯齿状,花茎细直挺拔,花冠下面一层又一层细细的枝上挂着一个伞状的东西。他们说,就这东西是荠菜的标志,只要认得这个“冠冠”就可以了,这是荠菜的籽儿。</p><p class="ql-block"> “冠冠”?我一直没有听懂,姑娘给我用普通话,打手势比划解释了好几遍,“就是那个冠嘛,头上带的帽子”,我还是有点郁闷,蹲下来慢慢琢磨那个籽儿,忽而联想到鸡冠,哦,原来如此。这方言土语,现在好懂多了,三年前,我觉得比听懂我的英语还艰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天这里的地,就配这语调、语汇吧。要融入一个地方的生活,除了人们的语言、风俗习惯,这野菜野草,也是我要学习的科目,还有艾蒿、板蓝根……“好多好多非常好的野菜”我都认不得。我喜欢野菜,熟悉大地母亲的馈赠,好安顿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满眼如画的风景,依然乡愁不散。遥望天际,千里外的故乡,尽管依旧春风不度,生我养我的一方土地,风霜雨雪,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是不能也无法忘却的记忆。闲下来的时候,没有外力的挤压,没有过多的期望,思绪自动切换到了往昔岁月。</p><p class="ql-block"> 为赋“新愁”,当得好乡当邻里,需得花时间去“煮”世故,通过项目去“炖”风物,煮熟炖烂了,才有内涵。</p><p class="ql-block"> 大红的“中国结”高高挂起,我照例要摸一摸那个金色的“福”字,亲一亲那个“家”字,捋一捋那个长长的穗子。我习惯于自我正向积极的心理暗示,过去的磕磕绊绊,情长理短都成为趣味悠长的故事,当下的日子更精彩才是正道。</p> <p class="ql-block"> 我不怎么看电视,玩手机,在家的时候躲在这书房里安安静静地享受着轰轰烈烈,沉浸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也不回避现实的繁华与喧嚣,有了悠悠飘荡的书香、墨香熏染,我的家才能有永驻的春日香气。</p><p class="ql-block"> 吾心安处是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