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不被“应该”标签化</b></p><p class="ql-block"><b>不被“关系”格式化</b></p><p class="ql-block"><b>让爱情和亲情成为温暖的牵挂,而非沉重的羁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55</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4类,夫妻之间存在没有解决的冲突</b></p> <p class="ql-block"><b>第4类,夫妻之间存在没有解决的冲突</b></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们会说:婆媳冲突也好,翁婿冲突也罢,说到底都是婚姻冲突。不少伴侣之间陈年旧账没算清,有了孩子以后要么继续互怼,要么粉饰太平。老人来了以后,大家同住一个屋檐下,这些没有解决的冲突难免会被老人察觉到,对他们的心情产生影响。甚至在有些家庭里,一大家子人的心理成熟度都比较低,分化程度也比较低,夫妻一遇到矛盾就容易把老人牵扯进来。这样做非但不利于夫妻双方形成合力,维护好小家庭的边界,而且也容易勾起老人维护自家儿女的保护欲,敌视儿女的伴侣。例如,丈夫一跟妻子吵架就跑到自己父母面前吐槽,这样的行为究竟是让公婆管还是不管,对这个儿媳妇是爱还是恨。懂事理的公婆虽然心里向着儿子,但可能还会本着“劝和不劝分”的原则,当着儿媳妇的面批评儿子,算是给足儿媳妇面子,也算给儿子一个体面的台阶下。就怕遇到那种不明事理的老人,一听自己的儿子被“欺负”了,就不由分说地找儿媳兴师问罪。这就是典型的帮倒忙,最后不但年轻夫妻的婚姻矛盾没解决,公婆也和儿媳互相埋怨。</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家有这种情况,建议夫妻先直面和解决两人之间的婚姻冲突。</p> <p class="ql-block"><b>第5类,沟通任务分工不清</b></p><p class="ql-block">在有的家庭里,夫妻二人在分配跟双方父母的沟通任务时可能策略不对。例如,岳父母和年轻夫妻住在一起,如果年轻夫妻对老人有意见,一般由妻子跟老人沟通更方便些,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很多话说起来方便一些。但妻子偏要丈夫跟她的父母讲,这就让丈夫比较为难,因为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不知道怎么讲比较合适——说轻了,怕老人接收不到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重了,又容易伤老人的感情。好多夫妻就是“说了不该由自己说的话”得罪了对方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所以,夫妻需要跟老人就一些分歧进行沟通时,两人先商量出一个大致的对策,再由夫妻各自和自己的父母谈。当实在进行不下去了,再换另一个人上场,或者夫妻两人一起上,这是“分而谈之,有序沟通”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这种“分而谈之,有序沟通”的方法在父母与我们的伴侣闹僵时也可以尝试。我们可以先找机会分别了解一下父母和伴侣对双方冲突的态度和想法。</p><p class="ql-block">接下来,试着理解和共情冲突双方的感受,诸如“虽然这件事我一时也没办法给你们判个对错,但我知道你很生气、很委屈”。然后,我们试着在照顾自己感受的前提下,真诚地邀请伴侣和父母思考怎么从理智层面解决问题,例如“但我也不会偏袒你们其中一方,否则问题就更难解决了。所以我在想,你们能不能各让一步,想个折中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最后,如果我们的伴侣和父母愿意坐下来重新谈,那就大家坐下来把各自的需求讲清楚,找折中方案。</p><p class="ql-block">如果双方暂时都不愿意直接沟通,希望请我们向对方转达想法,我们可以暂时作为“传话简”帮双方传递信息,但建议在同一件事情上的传话工作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回合,否则我们夹在中间会感到厌烦和疲倦。</p><p class="ql-block">如果这种“传话筒”的工作让我们感到很疲劳,难以承受,那我们也需要照顾自己的感受,及时停下来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