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阅读本身似乎本身似乎并无多大意义,只是我们固执的认为做任何事都要有它的意义。就像活着。其实活着也并无太多意义,无非就是一种生命的接力或是延续。一个生命的消逝必会有另一个生命的出现,以此往复。</p><p class="ql-block">所以,当我们以一种“无情”的视角看待世界任何一物或是任何一种行为时,你看到的大多都是无意义。所谓的“意义”不过是人在“有情”的世界里捏造出的一种类似图腾般的信仰,总觉得凡事都要有意义。但意义本身是什么,无人知晓,只知道必须要有,否则一切皆是徒劳。</p><p class="ql-block">你有没有觉得生活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对白都是无意义的(废话)?那阅读是否也如此?依我看,真正能启迪你的文字可能就是那么寥寥几本中的寥寥几句,而你却要在茫茫书海中寻找那寥寥几本中的寥寥几句。如此说来,阅读的百分之七八十属于“废读”。当然这其中定要除去那些有特定指向的书籍,毕竟有指向性的书籍就像有目的性的对白一样,废话的占比会小很多,甚至是没有。</p><p class="ql-block">你有没有发现,人们即便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对白是无意义的,但很少有人去排斥或是拒绝这些对白的存在,为什么?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了现代汉语的前身——文言文。它作为一种极为简练且高效的文字,曾经历过多次迭代演化,最终还是难逃被取代的命运,为什么?</p><p class="ql-block">依我之愚见,其最大的因是它太简约。它完美地缩略了现代汉语中几乎所有的废话。这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生分且少了情感。所以,废话存在的意义不在其本身,而在其所能营造的氛围。废读似乎也是如此,也有类似的功效,它会给你营造一种阅读很简单的氛围,你不需要记住什么,你只需要读完它所呈现的文字即可。废读的关键在于书,不在于人。有的书就是用来废读的,即便它是世界名著也难逃被废读的命运。但如果你用废读的心态去阅读所有书,那你将被引入废读的深渊。</p><p class="ql-block">我曾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就犯下过类似的错误。它是一本名著,但它绝不是一本废读的书。后来,我又重新阅读了一遍,但还是读不出读者们所总结出的意义来。足以见得,先入为主的可怕。再后来,我开始阅读很多人的散文,因为我发现散文是一种可以废读的文本。</p><p class="ql-block">废读如同生活中的废话,它必不可少,但它又不能太多,废话太多的人很难有很大的作为。同样的,阅读太多废读的书也很难在不废读的情况下理解一本书的真正含义或目的。所以当我们读一本觉得无意义时,我们应该合上书本多问问自己没意义的是书还是自己,切勿一股脑地将其归为废读之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