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记忆——一次特殊的政治教育课

行者 (讲古论今)

<p class="ql-block">遵照毛主席对沈阳军区野营拉练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这样训练好。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年初冬,我们部队背着二十八斤重的行军包,途步向遵化县进发。寒冷的冬天,棉裤冻得像铁皮筒子,每走一步都能听见冰碴摩擦的咔咔声。野营拉练的第二天,“穷棒子村"的红旗终于在三十里外的山梁上飘着,像一团烧不化的火苗。</p><p class="ql-block">"注意脚下!"班长突然拽住我的背包带。我这才发现前边沟壑里横着条冰河,河面上冻裂的纹路像老人皴裂的手背。二十多人手挽手蹚过去时,刺骨的水流瞬间灌满大头棉鞋。</p><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看见村口的老槐树。树皮上还留着五二年合作社成立时的标语:"三条驴腿闹革命"。接待我们的村干部掀起补丁摞补丁的棉袄,露出腰间磨得发亮的牛皮账本:"当年全社二十三户就靠这半口袋高粱种起家。"他粗糙的手指划过发黄的纸页,那些歪歪扭扭的工分记录让我想起昨夜雪地上蜿蜒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最震撼的是在饲养棚里看见的那辆独轮车。车轴早被岁月蚀成深褐色,但把手处经年累月的握痕依旧清晰可辨。村支书说五三年春荒时,社员们就是推着这车去四十里外运救济粮,车轮陷进泥坑,大家硬是抬着车走了十里山路。</p><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在打谷场上帮老乡铡草。夕阳把草垛染成金红色,远处传来生产队收工的钟声。我摸着掌心新磨出的水泡,突然明白拉练不只是急行军,更是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通过参观学习,和乡亲们一起劳动、实践,让我懂得了我们要把这种"穷棒子精神"烙进骨头里。就像村支书说的:"当年我们靠三条驴腿走出穷山沟,如今你们带着钢枪更要走好新的长征路。"</p> <p class="ql-block">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精神传承从来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风雪行军中的湿棉鞋、账本上发黄的墨迹、独轮车上发亮的握痕。这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力量,比任何说教都更震撼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