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陆虎

<p class="ql-block">  春风携着暖意,轻盈地越过山川湖海,一路奔至太行山麓,一场盛大的花事便在这雄浑大地之上悄然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5日我们和谐之旅88位新老驴友乘坐两台大巴出行辉县拍石头乡黑鹿河,登山健身观水赏桃花。黑鹿河是隐秘在南太行山谷里的一片桃源圣地,是一个未被开发,就连地图都忽略掉它的地方。正如桃花源记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半我们一行两辆大巴车88人到达辉县拍石头乡松贡水村,此行队伍比上周又多了十人,最大的74岁,最小的6岁。强驴要溜腿,美女要赏花,菜驴要腐败,还要挖野菜,众口难调,队伍越来越不好带啊。还没进村已是严重拥堵,大巴车已排出了一字长蛇阵,而且盘旋的山路上还有大巴车🚌🚌🚌🚌、私家车🚗🚗🚗源源不断的进山。见状赶紧让司机师傅停车,大家快速下车后叮嘱两位师傅赶紧调头,把车尽可能往县道(026县道)方向开,不要考虑我们回来多走路,要是堵到村子里,耽误几个小时更麻烦。返程时据司机师傅讲,今天来这里赏桃花的私家小车不说,光大巴车🚌🚌🚌🚌🚌🚌就来了五十多辆,人满为患,积拥不动。</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村村通公路徒步半个小时来到了红岩洞口。乌泱乌泱的游人直接右切上了水渠单行道,直奔遂道(枯水期没水)口而去,我和宽队小解出来,没看到先锋也没有看到收队阿福,跑的都够快。红岩洞口闲置的十几辆机动正三轮无人问津,宽队我们两个要坐车穿越红岩水洞没人拉,一车六人不够数不走,腐败队员原子弹草原鹰八人走到这里都不打算走了,他们的目标是吃好农家饭,寻找野菜。拉上尾巴又拉了个不认识的其他驴友,四人一车车穿越红岩洞抄近路追先锋文桓去了。</p> <p class="ql-block">  红岩洞是进入黑鹿河河谷的捷径。开凿于1993年,由时任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带领当地群众战天斗地修建而成。洞内刻有对联“松品照人引贡水,郑道民心铸永和”,表达了村民对郑永和的感激之情。红岩洞最初并非用于通行,而是作为引水洞,将清泉从山中引出,解决当地用水问题。红岩洞全长约1800米,洞内较为平直,宽可容纳一辆机动三轮车通行,高度不足2米,洞顶与地面布满溪流,水深约25厘米(雨季可能更深),水温常年较低,甚至呼吸可见雾气。洞内以原生态的溪流和岩壁为主,无人工照明设施。伸手不见五指,弯腰低头蜗蜷在车🚚斗里,头碰住石壁可不是闹着玩的。机动三轮轰鸣着蜿蜒前行,扭曲但不颠簸,前方时不时的有一个亮点时隐时现,那里应该是洞的尽头,很难想象几十年前,这里的山民在郑永和书记的带领下是如何用原始的铁锤、钢千凿出来。</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秋辉县县委把拍石头山区从高庄公社分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公社,第一任公社党委书记孙钊,在拍石头乡任职的6年多时间里,他把公社的门一锁,带领机关干部和炊事员,上山安营扎寨,搭蜗棚、盘锅灶,吃住在工地,他与群众同吃同住,他艰苦朴素,忘我工作,常年身穿补丁衣、脚穿打掌鞋,随身携带劳动工具,将工地作为办公室和宿舍。即便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最终因心肌梗塞在铺着麦秸的小木床上逝世,去世时床边还放着工具。他带领群众大干了六年,修建了4座中小型水库、80多个大型蓄水池、10余个提灌站,以及8万多米的盘山渠、洞,将13条干河沟改造成良田,彻底解决了当地“吃水贵如油”的困境。这些工程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为后续发展旅游业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1975年11月,孙钊在工地上连续工作后病逝。县委书记郑永和赶到现场,含泪举起孙钊布满老茧、断指发炎的双手,称其为“劳动的手、坚强的手、为民造福的手”。穆青在《难忘那双手》中记录了这一幕,并将其事迹写入《十个共产党员》一书,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p> <p class="ql-block"> 孙钊的事迹被纳入辉县红色教育体系,成为青少年研学活动和党员干部党课的重要内容。孙钊的“誓把石头变成馍”精神,成为辉县人民艰苦奋斗的象征。他不仅留下了水利设施和良田,更塑造了“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辉县精神,激励后人接续奋斗。穆青评价其事迹“展现了真正的共产党人如何用双手改变山河、造福人民”。</p><p class="ql-block"> 孙钊的事迹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干部“心怀河山,情系人民”的生动写照。他的实干精神、无私奉献以及对群众的深切关怀,跨越时代成为乡村振兴和党员教育的精神财富。其故事不仅被写入文学作品,更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和媒体报道持续影响着新一代人,彰显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的水利工程成了如今的网红旅游地。当穿过1800米的红岩洞隧道豁然开朗,高峡平湖赫现眼前。尽头便黑鹿河水库,其名因黑鹿献宝而来。这里山势巍峨,沟壑纵横,三面环山,形成了桃花源记里描写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出了红岩洞,手台呼叫不到先锋文桓,手机没信号,我们先到海军农家看看,老板正在准备中午二百多人的午餐,大锅熬菜,肉肉🥓🥓🥓🥓🥓🥓🥓多多,老板要保证每人二两肉,实在吧,加个微信下次带队来吃。这里除了沿河道上来的几个骑友,整个山谷空荡荡的。</p> <p class="ql-block">  从红岩洞口溯河而上,共有四个水库,枯水期的河水最为震撼,犹如绿玉带一般镶嵌于高山峡谷之中,当阳光倾洒在水面,粼粼波光闪烁,似无数细碎的金色鱼鳞片在河面上跳跃,岸上一抹桃红更是大自然的画龙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  文桓带领的强驴们,穿过旱隧道上山畅游桃花岭。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四季轮回又到了春花绽放时,桃花岭一派春和景明处处明媚动人,仿若闯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置身满山遍野的花海之中沉醉眼前的桃花中,赏心悦目浪漫至极微风吹来,暗香袭人,甚是迷人。峰峦叠嶂间,那一抹抹娇艳的桃色肆意晕染开来,像是大自然这位丹青妙手,蘸着春光,尽情挥洒。远观,群山恰似巍峨的翠屏,托起大片大片的云霞,那便是灼灼桃林;它们依着山势起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将冷峻的太行装点成了梦幻的粉色国度,气势恢宏又不失灵动婉约。</p> <p class="ql-block">  从远处眺望,一团团、一簇簇的桃花或粉嫩娇柔,如初绽少女的羞涩笑靥;或明艳热烈,像燃烧在山间的灼灼火焰,将整个山谷装点得美不胜收,仿若天地间一幅磅礴而不失细腻的粉彩画卷。美女与桃花同窗争相妩媚,摄影师拍出的美女个个闭月羞花,羞得桃花没了红,羞得太阳🌞公公躲进了云层。</p> <p class="ql-block">  你们在桃花岭尽情的疯,我和宽队、尾巴三人在无人的河道里自由行。这里的山,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山体灰褐色,怪石嶙峋,树木丛生于缝隙间,春天的到来,让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在桃花的点缀下,自然和谐,断崖上的桃花盛开展示着她勃勃的生命魅力。溪流在谷底流动,水浅的地方是潺潺的声音, “如鸣佩环”;深水处则形成水潭,黛绿如玉,婉约动人,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  俯视脚下的水库竟也小了许多,只有一抹弯弯曲曲的绿色镶嵌在峡谷中。群山连绵,巍巍雄壮,山水相依,桃花满山坡,极像是丹青妙手的巨幅国画。这山石,这流水,这一树树妖冶的桃花,构成了黑鹿河的原始野趣!随意站在一处,人就恍惚了,沟底山坡,满山桃花似彩云朵朵,偶尔一阵清风,枝头的桃花随风摇曳,却又显得娇俏灵动。</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二点我和宽队、尾巴到达黑鹿河上水库,高山碧水竟然在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形成一个高峡平湖。观揽了娘娘庙后我们三人在这里午餐。十二点半终于见到了先锋文桓,今天来赏桃花的人太多,郑州的千行、蚂蚁、中牟的驴队,还有菏泽等外省的驴友队伍,山里没有信号,队伍拉的很远手台需要分段传递呼叫,后续到达人相继午餐,最后到达黑鹿河上水路的是下午两点五十分。我和宽队在这里足足等了两个小时五十分钟。手台命令收队阿福、银狐带领其他后续人员由红岩洞坐三轮返回,跑散了的也无法顾了。</p> <p class="ql-block">  收住队伍继续前行约半个小时到达瓦窑村。大宝9岁、二宝5岁实在走不动了打了个顺风车由常乐带着返回上车点松贡水村。8岁的棒棒糖走完了全程,对他爸爸说:“今后再也不跟和谐队出来”。这个两岁多就抱着跟队出行的小姑娘必将是冉冉升起的户外登山明星。其他驴友又翻了一个山头到达红岩洞口,下午四点半88人全部到达上车点开始返郑,晚七点平安归来。</p> <p class="ql-block">  此行徒步路线:松贡水村——红岩洞入口——桃花岭隧道——红岩洞出口——黑鹿河下水库(海军农家)——黑鹿河二库(暂时没水)——黑鹿河三库(月牙湾)——黑鹿河上库(龙母娘娘庙)——瓦窑村——红岩洞入口——松贡水村全程16公里,累计海拔700米。前段赏花后段观水,强驴溜腿健身美容养颜,爽歪歪。菜驴走的抽筋抱怨,把包摔。美女喜笑颜开与桃花争艳,了却赏花心愿。腐败队员吃的美喝的得,挖野菜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此行感谢先锋文桓,收队阿福;感谢财务木易、紫花梅豆;感谢腐败队长原子弹、草原鹰;感谢协调山哥、老暴、流浪、老狼、眼镜等。感谢各位摄影师提供精彩图片和视频。</p>